杜建波;陆艳燕;王艳会
目的:通过对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小青龙汤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小青龙汤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小青龙汤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咯痰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哮鸣音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建波;陆艳燕;王艳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寻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收集到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同时伴室性期前收缩96例患者,随机划分成治疗组、模拟剂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干预治疗,模拟剂组服用同规格模拟剂进行对比,对照组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给药前后患者在心电图、临床症状、心功能等指标上整体有效率有何差别。结果3组的24 h动态心电图(ECG)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中显效和有效例数所占百分比高于模拟剂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症状比较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模拟剂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功能改善比较显示,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模拟剂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够较好地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青;刘文莉;杜丽丽;帖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于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26例24~43岁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增重比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与否者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长期体质量因素(孕前BMI)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针眼贴在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按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接受头皮静脉穿刺采血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血后用棉签顺血管走向纵向按压3~5 min。试验组采血后用一次性针眼贴敷贴采血处,两指并拢按压3~5 m in。比较两组患儿按压效果。结果试验组按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小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针眼贴按压,可增加按压面积,避免按压移位,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有利于保护患儿血管,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妮;郝晓柯;刘云云;王哲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顺铂周疗联合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放疗同步顺铂3周的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放疗同步顺铂周疗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46.8%,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5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同步化疗周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疗效与3周疗法相当,不良反应较3周疗法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开丽曼·阿不都巴热;热伊拉·麦买提伊敏;杨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80例斑秃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36/40),对照组有效率67%(27/40例),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患者、对照组3例患者斑秃皮损处在针刺后接受紫外线照射治疗,出现局部红斑反应,调整照射剂量及时间后,红斑反应消失。结论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针药并用法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易处理。
作者:王力;高瑞岭;吴海建;张霞;梁成;刘斌;苏心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女性人群尿酸(UA)、尿微量清蛋白(U‐m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计数(WBC)与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选择女性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组)、女性高血压前期患者50例(高血压前期组)、体检健康女性50例(对照组),检测 UA、U‐mALB、IGF‐1、WBC水平。结果高血压组 UA、U‐mALB、IGF‐1、WBC水平大于对照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前期组UA、U‐mALB、IGF‐1、WBC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加,UA、U‐mALB、IGF‐1、WBC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UA、U‐mALB、IGF‐1、WBC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5)。UA、U‐mALB、IGF‐1、WBC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 UA、U‐mALB、IGF‐1、WBC与女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密切相关,且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相关性,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国裕;李文朗;谢治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AT 评分、mMRC评分和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他汀组(n=80)和对照组(n=80)。记录分析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CAT评分、mMRC评分和BODE指数。结果对照组患者COPD急性加重人次明显高于他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BODE指数(2.2±0.7)低于治疗前(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治疗后CAT评分(8.2±6.9)分也低于治疗前(15.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治疗后临床效果与 mMRC评分(r=-0.667)、BODE指数(r=-0.564)和CAT 评分(r=-0.609)三者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稳定性COPD患者CAT评分,mMRC评分和BODE指数,有利于患者疾病恢复。
作者:徐俊萍;刘姝梅;廉雅曼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诱发肥胖风险。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癫痫确诊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疗效、脑电图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68.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仍可见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可改善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临床疗效较佳,但治疗3个月后,易诱发肥胖。
作者:李锋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参加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凝血试验室间质评活动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偏倚变化趋势,分析所参加项目潜在的不符合趋势,了解实验室凝血试验检验质量水平,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高兴;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甲基多巴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以及对血压、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保持侧卧位休息,并控制活动量;给予低钠盐、高蛋白饮食,低流量吸氧,同时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 ;对照组首先应用硫酸镁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基多巴口服。2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分娩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出现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低体质量儿不良分娩情况,其中观察组不良分娩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基多巴联合硝苯地平用药可有降低血压及24 h尿蛋白,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和凝血功能。
作者:黄燕灵;刘素芹;钟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核抗体(ANA)滴度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补体、血脂、肝肾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诊断、监测及预防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辅助性指标。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与肾病内科住院患者318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133例,LN组患者185例。对照组为同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共103例。肝功能指标、肾脏指标及血脂指标检测均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2400。补体C3与C4检测均采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分析仪IM‐MAGE800。结果肝脏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肾脏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以及补体在LN、SLE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LT=7.42,FAST=4.54,FDBIL=26.70,FTBIL=15.01,FCr=40.52,FUA=82.60,FUrea=48.03,FLDL=10.73,FTCH=8.13,FTG=32.61,FC3=39.75,FC4=36.24,P<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DL=2.25,P>0.05)。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仅发现肾功能Cr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r=4.569,P<0.05),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3=8.127,FC4=5.351,P<0.05)。经线性回归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后发现补体C3(t=-5.062,P<0.05)、Cr(t=-3.791,P<0.05)与ANA滴度具有独立线性相关。结论LN患者的ANA滴度与补体C3、Cr具有独立线性相关性,并且呈负相关,可作为LN患者疾病病程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严威;李从荣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住院治疗CHD患者92例,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C1q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C1q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 SAP组与对照组C1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C1q水平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检测血清C1q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辛娜;吴跃刚;王瑶;邓克廷;王永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胎儿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产后0.5、2、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胎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周凯苏;赵卫华;柯玮琳;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以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拷贝数,以及FBG、TC、TG、HDL‐C、HbA1c、LBP、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sCD1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拷贝数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其对数值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部分血脂及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作者:江浪;李流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462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结果亚甲蓝残留量≥0~0.10μmol/L 126袋,≥0.10~0.20μmol/L 191袋,≥0.20~0.30μmol/L 112袋,≥0.3μmol/L共33袋(其中金坛分站11袋)。按照2012年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抽检合格率≥75%符合要求,而常州地区2012~2015年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总合格率为92.86%(429/462),总不合格率为7.14%(33/462)。Waters Oasis小柱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北京瑞尔达小柱。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以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杨红梅;蒋国新;吴敏;张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计算机断层扫描(C T )及磁共振成像(M RI )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该院医生触诊发现的11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钼靶、C T 及M RI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10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恶性病变48例、良性病变62例。钼靶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5.5%,C 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M 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4%。MRI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钼靶检查和CT 检查(P<0.05)。钼靶、CT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钼靶、M 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3%,C T、M 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9.1%,钼靶、C T、M RI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乳腺钼靶、C T及M RI检查对乳腺肿块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 RI检查优于乳腺钼靶和CT检查。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联合检查的方法以提高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能。
作者:何桂凤;黄莹;黄艺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32例)。20例体检健康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外周血P选择素、D‐二聚体、Hcy、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P<0.05);无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无血栓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8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P选择素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脑卒中后DV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亮;史晓洁;刘志忠;张国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T2DM )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1~12月,将84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4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 T2DM 组及对照组人群,病程较T2DM长,TC、LDL‐C、HOMA‐IR、SBP、CRP、IL‐8、TNF‐α、Angptl2、TGF‐β1水平高于单纯 T2DM 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TC、SBP、IL‐8、TNF‐α、Angptl2、TGF‐β1与 T2DM 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平衡各项混杂因素后,Angptl2、TGF‐β1仍与T2DM大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Angptl2、TGF‐β1是T2DM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监测二者水平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颖;吉向军;李君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辅助性 T细胞17(Th17)、辅助性 T细胞22(Th2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ITP患者40例、健康者4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reg、Breg、Th17、Th22细胞数量与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IL‐22)水平,计算 IL‐17/IL‐10、IL‐22/TGF‐β1比值。比较CITP患者、健康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CITP患者 Th17、Th22细胞及IL‐17、IL‐22水平高于健康者, Treg、Breg细胞及IL‐10、TGF‐β1水平低于健康者(P<0.05)。CITP患者Th17/Treg、Th22/Breg、IL‐17/IL‐10、IL‐22/TGF‐β1比值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 Th17、Treg、Th22、Breg细胞水平异常及IL‐17/IL‐10、IL‐22/TGF‐β1比值变化可能与CIT P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佘吉佳;周雪敏;伍昌林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