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胆道感染时肿瘤坏死因子与肝损坏关系的实验研究

李涛;王炳煌

关键词:急性胆道感染, 肝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测定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期用于急性胆道感染肝损坏的早期诊断,预测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组、急性胆道感染组。3组分别在术后6 h、12 h、18 h和24 h活杀取材,观察各时相点血清TNF-α、血浆内毒素、肝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以及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急性胆道感染组TNF-α在术后6 h已有显著提高,12 h、18 h达分泌高峰;内毒素水平和肝脏ALT及AST的活性与TNF-α均密切相关。同时,在肝脏病理形态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急性胆道感染时TNF-α是内毒素所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作为判断肝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松质骨螺丝钉联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需要解剖复位、牢固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从1994年6月到2000年1月对14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松质骨螺丝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帕拉提·阿巴伯克力;阿斯卡尔·买买提明;赵岩;田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压法探测163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者。结果:75例超声提示急性阑尾炎并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1例显示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征象,24例则仅见下列间接征象:(1)17例见阑尾区局限性肠管激惹征;(2)5例见阑尾区混合性包块;(3)2例腹部压痛明显处见局限性少量积液伴周围脏器炎性反应。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未见异常征象。结论:结合超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

    作者:姚兰辉;宋涛;赵琴;曾红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胆道感染时肿瘤坏死因子与肝损坏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测定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期用于急性胆道感染肝损坏的早期诊断,预测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组、急性胆道感染组。3组分别在术后6 h、12 h、18 h和24 h活杀取材,观察各时相点血清TNF-α、血浆内毒素、肝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以及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急性胆道感染组TNF-α在术后6 h已有显著提高,12 h、18 h达分泌高峰;内毒素水平和肝脏ALT及AST的活性与TNF-α均密切相关。同时,在肝脏病理形态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急性胆道感染时TNF-α是内毒素所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作为判断肝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李涛;王炳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离体猪肝体外灌注治疗暴发性肝衰竭

    尽管近代药物治疗肝昏迷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肝昏迷的死亡率仍很高,约达80%。在并发尿毒症时,几乎全部死亡。因此,有试用各种外科治疗方法对肝昏迷进行抢救,目前公认,肝移植是暴发性肝衰竭(Fu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有效疗法,但由于受自身病情和供体来源的限制,多数FHF患者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紧急肝移植。国内外学者长期致力于人工肝研究,以期做为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手段。然而,早期的血液灌流、吸附等非生物型人工肝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临床应用离体猪肝体外灌注治疗暴发型肝衰竭的成功报道日见增多,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邵英梅;陈实;温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MTT法测定HM与HCPT细胞毒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通过去氢骆驼蓬碱(HM)微球与羟基喜树碱(HCPT)注射液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为HM的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方法:采用MTT法测试一定浓度范围内HM与HCPT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细胞毒作用大小。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M与HCPT的细胞毒作用与药物浓度均呈线性关系;针对BRL细胞,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HM的细胞毒作用较HCPT注射液的细胞毒作用为小,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T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是较好的体外实验方法之一。HM微球新剂型对BRL的毒性作用小于HCPT注射液,体外实验表明其毒副作用小,结合其剂型的靶向性、缓释性、栓塞性等特点,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春芳;李岩;阿孜古丽·吐尔逊;孙殿甲;温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肌性斜颈合并寰枢椎关节半脱位

    目的:确定肌性斜颈患者有无寰枢椎异常改变并探讨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1例肌性斜颈患者术前行颈CT检查,自行设计测量方法测得枢椎齿状突侧向偏移值。结果:21例中11例有不同程度寰枢椎关节旋转性半脱位,表现为枢椎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分离,枢椎齿状突侧向移位,严重者偏移侧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几乎消失。结论:寰枢椎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可认为是肌性斜颈的又一继发畸形,它的确定有助于解释在成功的斜颈矫正术后部分患者仍有习惯性头颈部偏斜的现象。肌性斜颈患者术前应常规行颈CT检查。

    作者:马少林;刘文亚;秦涛;王海涛;董祥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横结肠脂肪瘤1例

    大肠脂肪瘤临床上较罕见,我院曾于1987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腹胀、隐痛3个月伴便血1周就诊。自述近3个月食欲略减,体重减轻,无腹泻、便秘,无脓血、粘液便及恶心、呕吐等其他表现,近1周多次排出暗红色便,量较多。既往体健,否认肿瘤病史及家族肿瘤病史。行钡灌肠检查结果示:横结肠中部偏左见杯口状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紊乱。考虑:横结肠占位性病变(肿瘤)。入院时体检:左下腹……

    作者:王闽全;徐维维;马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移植病人围术期低氧血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在义;温浩;黄亦芬;百合提·尼沙;徐思成;艾尔肯·斯依提;张跃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血管减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术后即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对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血肿清除术后,即行左侧枕下乳突后入路,延髓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区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15例收缩压、12例舒张压较术前下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延髓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处微血管压迫有关。微血管减压术可能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栾新平;刘继新;贾宏宇;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党金山;木依提·阿不力米提;林琳;田海龙;依玛木·依达依吐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移植的研究进展

    肺移植术的开展为许多终末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供体和受体选择的完善,供肺的处理保存及手术技术的发展,高级免疫抑制剂和新生抗生素的问世以及对排异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肺移植术得到长足的发展,现对肺移植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张昌明;吴明拜;张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颈丛神经阻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

    颅内或颅外脑动脉(A)阻塞引起脑血供障碍、脑梗塞常威胁中老年患者的生命,死亡占据第3位,仅次于心肌梗死.目前常用颈A内膜剥脱术治疗颅脑A阻塞,可改善大脑循环,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我科2001年11月在颈丛麻醉下行颈A内膜剥脱术治疗1例右侧颈A粥样硬化狭窄闭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合买提·哈斯木;张建军;叶力肯·叶尔道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围术期静脉套管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静脉套管针固定牢固,易保留,便于术中管理,现广泛用于小儿围术期。但静脉套管针针芯管腔小,回血距离长,可视性差;针芯进入静脉深度大于2 mm;穿刺、置管双步骤,且需助手协助置管,使穿刺易失败。现就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安梦滢;王燕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臂双骨折固定方法的改进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因为前臂结构和功能复杂,双骨折发生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发生骨不愈合及功能障碍,主张对有移位的成人前臂双骨折和闭合复位失败者施行手术治疗。我科在常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从1996年6月到2000年12月对21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桡骨骨外固定架、尺骨骨圆针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斯卡尔·买买提明;帕拉提·阿巴伯克力;田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析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滑坡因素

    21世纪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具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此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近年来我院教学质量有滑坡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教与学”的问题,现就影响教学质量的几方面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张铸;张昌明;栾梅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配合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是指硬膜内终丝短缩、增粗,纤维粘连或脂肪团块等病变束缚了脊髓末端的正常回缩,致使圆锥部处于低位,脊髓发生病理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尿便失禁、足部畸形、脊柱侧弯等。MRI检查可确定诊断。我院1995~2000年12月对20例TCS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常丽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药物性呼吸中枢抑制1例

    曲马多为非阿片类合成的中枢性非麻醉镇痛药物,但具有一定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我科于2001年8月16日收治疗了1例曲马多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腰腿痛伴双下肢麻木3个月,于2001年8月16日入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因腰腿痛难忍,双下肢麻木较重,故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德国格兰泰有限公司制造,批号:431A)100 mg,20 min后病人颈项强直,面色苍白,四肢肌肉抽搐,进而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烦躁不安,……

    作者:伊力哈木·马木提;侯彦杰;茹鲜古丽·哈帕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管癌及贲门癌伴糖尿病89例的围术期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治疗的佳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9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监测和控制上。术前3 d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早、中、晚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术中监测血糖,术后禁食水期间,每日补充的葡萄糖量不低于125~150 g,并按糖:胰岛素为4~5∶1的比例给予胰岛素治疗,以防发生酮症酸中毒。结果:全组治愈87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食管癌及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9 mmol/L,尿糖控制在(±)时实施手术较为安全。另外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铸;吴明拜;库尔班·塞来;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李德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IL-6、IL-2R和TN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新疆35例正常人、5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2(IL-2)、IL-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值。结果:新疆食管癌患者IL-2R、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食管癌患者呈免疫抑制状态;患者自身术前、术后1周比较发现TNF-2水平明显下降,而IL-6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呈免疫抑制状态,手术切除肿瘤对患者是一个应激;1周内患者的免疫水平较紊乱;如何科学选择免疫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国庆;欧江华;刘诚明;庞作良;高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胸廓入口段食管癌的直视切除胃咽吻合术3例

    胸廓入口段食管癌特指同时累及下颈段与上胸段两个区域的癌肿,该段癌肿按常规颈、胸入路仅能行钝性分离,无法对癌周致密粘连的组织进行安全稳妥的直视电刀分离,无法切除受累结构及清扫该区域淋巴结。我院1993~2001年间采取部分或全部胸骨纵劈加颈部及上腹切口、联合或不联合右前外切口实施该段手术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海;木沙·乌买尔;哈里木·克里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成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的策略与方法

    成人高等医学专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医疗事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以勤为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除某些主观因素(如年龄、基础文化差异)及客观因素(如教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影响外,关键还在于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本文就此问题,从8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能对广大成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有所启迪和裨益。……

    作者:高丽;范秉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