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前耳后注射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观察

王智勇;苏丽娟;唐强;禹林;蒋中莉;熊玉林;姜浩平;莫明明

关键词:梅尼埃病, 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 耳前注射, 耳后注射
摘要:目的:观察耳前耳后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M 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的M D患者9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DX组)、庆大霉素组(GM组),生理盐水组(NS组)。按试验设计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分别耳前、耳后各注射0.5 mL ,每周1次,共给药4次,按时观察听功能,前庭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活动能力的控制情况。结果治疗18个月后,DX组眩晕控制率72.73%,GM组眩晕控制率75.86%,NS组眩晕控制率12.12%,DX组与NS组、GM 组与NS组眩晕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X组、GM 组对眩晕控制均有效;DX组听力改善率39.39%,GM 组听力改善率6.89%,NS组听力改善率9.09%,DX组与GM、NS组比较,听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X组对听力改善有效;DX组活动能力改善率75.76%,GM组活动能力改善率72.41%,NS组活动能力改善率15.15%,DX组与NS组、GM组与NS组活动能力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X组、GM 组对活动能力控制均有效。结论经耳前耳后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是一条治疗MD简单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 L )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IC L植入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5例共计83眼。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检查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术前患者UCVA为0.01~0.05,术后6个月,88.0% UCVA≥0.3,32.5% UCVA≥0.6;85.5%BCVA≥0.3,39.8% BCVA≥0.6。术前患者眼压为(13.1±0.51)mm Hg ,术后为(13.7±0.68)mm Hg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3201±238)/mm2,术后为(3142±254)/mm2,治疗前后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旭青;蔡晓峰;庹瑶;陈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重庆市41例非法行医涉嫌犯罪刑事移送案件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非法行医涉嫌犯罪刑事移送案件法律适用、调查取证与司法衔接等信息,探讨非法行医涉嫌犯罪移送案件的有效模式。结果表明移送原因以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为主,卫生‐公安衔接配合作用大,无证行医致人伤害或死亡认定难,刑事处罚力度稍显不足。建议完善无证行医人员信息库;加强卫生‐公安衔接;明确定罪量刑证据标准;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作者:罗万云;何中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地佐辛超前应用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后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以预防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 IV A )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TIVA诱导前即静脉给予地佐辛0.07 mg/kg ,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视觉疼痛评分(VAS)情况,并记录各组患者苏醒后60 min内躁动发生频率和程度,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63,P<0.01);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拔管后30 min的MAP和心率(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T IV A手术中,超前应用地佐辛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静;蔡巧颖;安海水;韩慧君;高翠珍;周笑伊;杜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报道较少,对海口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患者,分离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年龄来看,未成年人3例(18.75%),中年人7例(43.75%),老年人6例(37.5%),以成年人感染为主。从性别来看,女性5例(31.25%),男性11例(68.75%),以男性感染为主。从科室分布来看,内科7例(43.75%),外科9例(56.25%),外科感染稍多,其中骨外科感染4例,占40.0%,所占比例较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低的是呋喃妥因,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可推荐首选使用。结论嗜水气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率的上升值得关注,临床医师应注意感染诊断及用药治疗。微生物实验室应提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技术,加强耐药性监测,可更好地指导治疗用药。

    作者:圣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核酸检测(NAT)共4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的结果符合率,分析探讨4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方法采用高灵敏度进口和国产ELISA试剂对重庆地区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标本共116351份进行HBsAg血液定性筛查,选取0.8≤S/CO<l范围的弱阳性标本150份进行ELISA双孔复检、GICA、ECLIA、NAT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以上4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74%,其中,GICA与ECLIA结果符合率为78.7%;ELISA与ECLIA结果符合率为91.2%;NAT与ECLIA结果符合率为85.5%,GICA检测 HB‐sAg弱阳性标本的符合率比其他3种方法较差。结论(1)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较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标本时存在比较高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建议只作初筛检测。(2)E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略高于ELISA ,当ELISA检测出现弱阳性结果时,好用ECLIA进行复检。(3)NAT和ELISA灵敏度和特异性接近,NAT与ELISA技术的方法学差异主要是检测的对象不同,且ELISA与NAT检测各有优劣,因此2种方法进行双检可以有效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程颖;李维;田耘博;程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慢性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慢性肾病(CKD )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门诊规律随访1年以上,年龄18~70岁的1~2期CKD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KD进展情况,通过筛选将所有患者分为非进展组60例和进展组40例。结果进展组患者女性比例大于非进展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终点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进展组,基线eGFR ,终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L‐C较基线升高(即水平大于1.075 mmol/L)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要更加严格控制LDL‐C达标标准,更加积极的采用药物治疗。

    作者:解加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医学独立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服务性医疗机构,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外医学检验市场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它既能丰富大型医院检验项目,做到“锦上添花”;也能弥补中小医院检测能力的不足,完成“查漏补缺”。而在中国,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周允;韩呈武;湛玉良;曹永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酸脱氢酶催化活性浓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评定在乳酸脱氢酶(LDH)催化活性浓度测量中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的不确定度。方法配制不同厂家或批号LDH试剂,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参考方法分别检测中值和高值两个浓度的混合血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 t检验,计算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间的不确定度。结果 P<0.05表示对不同厂家或批号LDH试剂,所测LDH催化活性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试剂批号对中值和高值混合血清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6.52%(k=2)和6.78%(k=2)。结论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对LDH催化活性测量有影响,因此,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时,应考虑不同厂家或批号试剂的影响。

    作者:袁若愚;季伙燕;王建新;孟舒婷;王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胸苷激酶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的sTK1浓度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sTK1浓度。结果患儿组化疗前的sTK1浓度明显高于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不同疗效组(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未缓解组)之间sTK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组与化疗前的sT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sTK1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化疗后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K1的检测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化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徐文鑫;梅序桥;刘慧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绞痛或A M I患者57例作为冠心病组,按照疾病分类将其分为A M I组30例,平均(62.53±9.58)岁;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平均(66.11±8.41)岁。另以血浆内脂素的平均水平(27μg/m L )为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记为A组,血浆内脂素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记为B组。同时按照冠脉造影结果中显示的病变血管所累及支数将患者分为3组:冠脉单、双、三支病变,分别有16、18、23例,记为C、D、E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人群组,平均(61.46±9.91)岁。根据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41±28)μg/mL与健康人群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20±21)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分别为(47±25)、(20±21)、(33±30)μg/m L ,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患AMI的概率为A组的6.83倍;(4)E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C组患者,分别为(46±30)、(20±21)、(30±22)μg/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D组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43±29)μg/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2)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有望作为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新指标;(3)血浆内脂素水平的明显增多极有可能诱发急性AMI的发生,有望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新指标。

    作者:张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与尿中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尿β2微球蛋白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患者根据症状分为糖尿病肾损害组35例和非损害组33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同时测定各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肌酐清除率(Ccr)。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和非损害组比较,血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病情观测有一定临床价值,肾脏受损越严重,血、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越高。

    作者:邬红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护士病情汇报能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护士病情汇报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对病情汇报的掌握情况,探讨CQI实施前后护士对病情汇报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CQI改进后,不同班次及不同层次护士对病情汇报掌握情况的一般资料、病情总结、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的得分率均高于改进前,且总分得分率亦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班次及不同层次护士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的饮食、休息和活动、药物知识、门诊随访及注意事项的得分率均高于改进前,且总分得分率亦获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病情汇报中实施CQI的效果较好,不仅从总体和各项目提高了护士病情汇报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

    作者:宋凤平;景良洪;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婴幼儿慢性泪囊炎结膜囊细菌培养 pH 值测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对婴幼儿慢性泪囊炎菌群种类进行分析,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32例144只眼患慢性泪囊炎的患儿进行眼部分泌物采集,分别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结膜囊pH值测定。结果132例标本中,24 h未找到细菌11例,占8.3%。致病细菌种类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81例,占61.36%,检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例,占30.5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结膜囊p H值测定结果呈弱碱性。结论对致病菌种类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药物首选左氧氟沙星,对副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抗生素药物首选利福平。冲洗液首选生理盐水。

    作者:倪连红;李丽兰;陈燕青;陈招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对血浆纠正试验的影响,探讨自制混合血浆在血浆纠正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凝血酶原时间(PT)≥18.0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2.0s的血浆标本35份,分别与正常混合血浆(A组)、-80℃(B组)和-20℃(C组)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按体积1∶1混合后做血浆纠正试验,即混合后立即测定PT和(或)APTT,37℃孵育1h后再次检测。计算35份标本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纠正的比例及3组的纠正率。结果88.57%(31/35)可被正常混合血浆立即纠正,4例未被纠正,其中1例孵育后比孵育前测定时间更加延长,占2.86%;3例孵育前后测定结果不变,占8.57%。在PT延长的血浆纠正试验中,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TT延长的纠正试验中,孵育前A组、B组和C组的纠正率分别为(32.93±16.17)%、(27.56±23.48)%和(13.70±12.87)%,A组和B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保存的自制混合血浆可代替商品化的正常混合血浆进行血浆纠正试验。

    作者:龚娅;何宗忠;王晓冬;史秋霞;林林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空巢老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和掌握重庆市九龙坡区社区空巢老人原发性高血压(E H )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和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活质量量表(S 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分别对重庆市建设医院就诊的256例空巢老人EH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E H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得分为(54.32±11.30)分,明显低于国内高血压老人的常模得分;而且,SCL‐90量表总得分为(142.15±18.94)分,也明显高于高血压老人常模分值;等级相关分析(Spearman)结果显示,SCL‐90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4个维度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总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巢老人EH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水平均较低且两者呈正相关,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将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雪梅;吴龙玉;朱红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维 CT 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该中心收治的COP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大吸气末平均密度(MLDin)和大呼气末平均密度(MLDex)均值、肺段支气管开口处壁面积与截面总截面积比(WA%)、气道壁厚度与截面半径比(TDR)均值,各肺区MLDex、MLDin、WA%及 TDR ,比较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WA%及TDR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l%、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RV/TLC)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COPD患者 MLDex和MLDin均值、WA%及TDR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值MLDin‐MLDe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上肺区、中肺区、下肺区MLDex、MLDin、WA%及TDR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PD患者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与FEVl/FVC、FEVl%、FEF25%~75%呈负相关(P<0.05)。COPD患者WA%、TDR与FEVl/FVC、FEVl%、FEF25%~75%、RV/T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肺功能指标准确、快捷,通过肺密度可对COPD患者进行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WA%、TDR值与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气道重构、气道直径与气流受限关系的评估更准确、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家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性别Fabry患者的α-半乳糖苷酶A活性研究

    目的:了解Fabry病中不同性别患者α‐半乳糖苷酶A (α‐Gal A )活性情况。方法选取一个Fabry病家系的8例患者和13例健康者,应用干血片法测定经过GLA基因检测确诊的Fabry病患者和健康者α‐Gal A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α‐Gal A活性[(8.66±2.15)×10-15 mol/(d · spot)]为健康对照者[(188.31±42.23)×10-15mol/(d·spot)]的4.6%,女性患者[(149.93±46.56)×10-15mol/(d·spot)]则为健康对照者的79.62%。男性半合子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P<0.05)。α‐Gal A活性检测对男性半合子的灵敏度高于女性杂合子。结论α‐半乳糖苷A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半合子Fabry病患者酶活性明显下降。

    作者:李娟;张德莲;木拉力别克;李南方;杨学磊;郑灵玲;黄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渗盐水在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在大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BO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术后出现EPIBO的大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禁食禁水、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减轻炎性反应、给予深静脉营养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5%氯化钠溶液4 mL/kg ,治疗时间7 d。记录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重置胃管率、胃管停留时间。结果治疗7d后,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重置胃管率减少,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可以促进大肠癌EPIBO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蒋明;崔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抑郁症复发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抑郁症复发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就诊患者240例,根据抑郁症发作情况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认知功能评分、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叶酸(FA)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差异性,并分析各因素与认知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复发组与首发组、对照组相比,各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复发组血清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首发组,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对照组和首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首发组相比,复发组 HCY升高,F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H、HCY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呈现负相关性,T4、FT4、FA与MMSE呈现正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抑郁症复发的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减退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并分析发现可能通过 HCY水平的升高和FA的下降所导致,为抑郁症复发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作者:陈英;朱建宏;余彦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检测在恶性肿瘤早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检测在恶性肿瘤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对重庆市肿瘤研究所395例尿液样本(其中90例健康者、92例良性肿瘤、213例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对羟基苯丙氨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9%、14.13%、68.5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肿瘤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肿瘤组比较,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中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鼻咽癌、淋巴瘤、乳腺癌、妇科恶性肿瘤、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8.82%、72.22%、71.42%、65.38%、62.50%、60.00%和72.22%,不同病种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对恶性肿瘤的检测灵敏度68.54%,特异性88.46%,准确度77.72%,阳性预测值87.00%,阴性预测值71.00%。结论尿液对羟基苯丙氨酸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适用于恶性肿瘤的广谱筛查;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学梅;吴立翔;吕自兰;李影;郭变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