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雁;李琳琳
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创伤及各种类型滑膜炎多累及关节软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及慢性炎症、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法正;杨青坡;蔡佳;李前凯;张晶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尽管静脉给药疗效十分肯定,但胃镜下治疗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
作者:刘婉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方法与适应证.方法:于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39例、肾结核15例、肾癌7例、肾盂癌4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h,平均2 h;出血10~200 ml,平均78 ml.11例肾恶性肿瘤随访3~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康复快,适用于多种肾良、恶性疾病.
作者:汪清;张宇;杨建昆;马力克·伊斯哈科夫;王胜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目前胆道镜除了用于临床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胆道的治疗,尤其是用于胆道结石的取石、胆管狭窄扩张术及支架植入等治疗.我院2004年1月以来对356例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纤维胆道镜胆管结石取石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拥军;马金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后路纤维内窥镜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50例(治疗组) ,应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47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结果:2种方法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相近,但MED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费用相对低廉.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的情况下,MED术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宏;徐江波;王浩;缪晓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以来处于领先地位.随着世界高等医学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的大好形势,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与公众对医学教育与医学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教育已经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必须逐步走向世界.
作者:姚萱;蔡坚;简党生;买买提·牙森;史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21世纪,医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医学生的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者:杨新玲;吐尔逊·萨比尔;张丽萍;张小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0%(9/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6.6%(1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2.1%(2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0.0%(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8.4%(8/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32.1%(9/28)、68.0%(17/2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β-catenin、p21-ras基因表达异常与乳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徐国华;刘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马合木提江·木合塔尔;伊力亚尔·夏合丁;张铸;吴明拜;张力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谢增如;田征;乌米提·艾拜都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乳腺癌相关基因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两步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nm23的表达,并与普通切片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PR、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31.94%、26.57%、73.61%.普通切片免疫组化染色EP、 PR、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36.81%、29.37%、75.00%.2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芯片技术有良好的科研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梁莉萍;赵峰;郭云泉;房新志;柴敏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国低海拔地区吐鲁番维吾尔族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为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选择2005年9月~2006年8在吐鲁番地区医院确诊的门诊及住院的维吾尔族哮喘患者86例(哮喘组)及同期眼科门诊就诊病人86例(对照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及常见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检测中、重度哮喘患者及其对照者血清炎症介质S-ECP、T-IgE水平检测.结果:维吾尔族成人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呼吸道感染、家族史(一级亲属)、气候变化、过敏史、S-IgE阳性(P<0.05).哮喘组中、重度哮喘患者血清S-ECP、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道感染、家族史、气候变化、过敏史为维吾尔族成人哮喘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S-ECP、T-IgE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作者:王晶;齐曼古丽·吾守尔;李霞;何元兵;克丽别娜·吐尔逊;文进;居来提·木塔力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氯胺酮作为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在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具有使交感神经兴奋、唾液腺分泌增多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术前用药,以减轻其不良作用.
作者:张希;陈红;蔡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症哮喘约占哮喘患者的20%,提高危重哮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环节.
作者:秦勇;陈再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肿为特点.该病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
作者:唐云;谢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肾活检确诊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患者222例,维吾尔族51例,汉族171例.对维、汉族患者的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维吾尔族MsPGN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76±11.85)岁,汉族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25±10.14)岁,有明显差异(P<0.05).维吾尔族MsPGN患者出现血尿的比例(74.51%)较汉族患者(58.48%)高(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维吾尔族MsPGN患者Lp(a)水平较汉族患者的低(P<0.05).结论:维、汉族MsPGN患者在年龄、血尿和Lp(a)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徐世茹;刘健;岳华;宋艳芳;包晓玲;张艳;荣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思维是人类理性活动的基本方式,思维能力是具人类特色的能力.影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
作者:向红;曾红春;刘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发生率为46%~82%[1],其可导致肺毛细血管破裂、肺间质水肿、炎性介质释放、气道分泌物增多.
作者:陈静玲;范玉华;祝君艳;关新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胰腺结核是临床上少见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往往被误诊为胰腺肿瘤或胰腺炎症.随着结核菌耐药性和各种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近年来国外有关胰腺结核的报道有所增加[1,2].
作者:阿合提别克·塔布斯;阿不都斯木·艾沙;杨旭;段永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寻找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与维吾尔族正常人、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与哈萨克族正常人以及2个民族2型糖尿病人之间外周血白细胞mRNA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2个民族2型糖尿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后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同源性分析.差异条带经反向Northern blot验证.结果:发现2个民族糖尿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均存在差异片段,但差异并不集中在某个民族的正常人或2型糖尿病人中,而是离散分布.筛选出的12个差异表达明显的 cDNA片段高度同源于人类染色体上的某些区域,但50%以上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结论:发现的12个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关.
作者:邹林樾;张朝霞;卓菲娅·克依木;魏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