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钱超;余建华;吴文静;谷费菲

关键词: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8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IL-6、IL-17和IL-18在肝硬化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参数.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RBC、Hb和H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CV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Hb水平与血清IL-6、IL-17及IL-18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6、IL-17及IL-18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3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11年1~12月襄阳市中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感染性标本,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其中痰液和咽拭的检出率为69.39,分泌物的检出率为20.4%,尿液的检出率为4.3%,血液的检出率为3.6%.其他标本检出率为2.1%.鲍曼不动杆菌对广谱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十分严重,医院应重视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都青;张有忠;谌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α-L岩藻糖苷酶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4例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血清Cys C和AFU含量,同时测定其血肌酐(Scr),尿mALB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ys C及AFU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cr及尿mALB、β2-MG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糖尿病肾病组单项Cys C阳性率为67.6%,单项AFU阳性率为64.7%,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Cys C和AFU能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林养;陈梅;吴春芳;黄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癌胚抗原定量测定试剂盒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癌胚抗原(CEA)定量试剂盒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CEA浓度是否满足临床应用.方法 参照相关评价方案对ELISA法CEA测定试剂进行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试验、低检出限、参考值范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该法低检出限为2 ng/mL,线性范围可达1.25~320 ng/mL(r=0.998 7),批内CV<5%,批间CV<7%.结论 该试剂盒灵敏度高,精密癌胚抗原、线性范围宽,结果准确,且操作简便快速,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陈其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孕早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验孕早、中期联合血清检测对唐氏综合征预警的效果.方法 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孕9~13+6周孕妇进行早期血清学筛查,并在14~21+6周时进行中期血清学筛查,并同时用超声对孕9~13周孕妇测量颈部透明带厚度.结果 产前筛查3 674例,早期血清学筛查出高危孕妇97例,中期血清学筛查出高危孕妇195例,其中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127例,确诊唐氏综合征患儿4例.结论 孕早、中期产前联合筛查,可有效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作者:孙宏跃;徐广立;张富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用Excel绘制两种实验室常用室内质量控制图方法

    目的 用Excel2003电子表软件绘制Levey-Jennings、Z-分数质量控制图,满足室内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方法 利用计算机Excel2003电子表软件做图功能和自带函数和公式编辑功能,绘制质量控制图.结果 计算机Excel软件绘制完成Levey-Jennings、Z-分数质控图模板.结论 用Excel电子表软件绘制的Levey-Jennings、Z-分数质控图简单实用,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验室对单水平和多水平质控物实验结果的监测和统计要求.

    作者:罗伟;罗智敏;刘建兵;代凌风;李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偿献血者Bx亚型1例报道

    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膜具有A或B抗原,称之A型或B型红细胞;或两者都有,称之AB型红细胞;如两者皆无,只有H抗原,称之O型红细胞[1].ABO血型亚型主要是经血型血清学试验,以抗原性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表型[1].现就本血站近期鉴定的1例无偿献血者亚型报道如下.

    作者:楚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铁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前铁蛋白(SF)水平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60例初治淋巴瘤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和3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SF水平.结果 初发及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者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淋巴瘤晚期(Ⅲ~Ⅳ期)患者SF检测水平高于淋巴瘤早期(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与NHL的S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可作为恶性淋巴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的评定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冯翠;张华;陶晓明;李虎生;宾燕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Notch与其他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串话作用

    Notch通路处于复杂的多维调控网络之中,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中发挥着多种功能,是许多重要细胞信号通路的交汇点,不同类型Notch受体及配体在组织器官的发育过程中也起着不同作用.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和抑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调节Notch信号通路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1917年Notch基因被首次发现,因其突变可造成果蝇的残翅,而命名为Notch.

    作者:王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 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蔡雪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对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特发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它以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肝内胆汁淤积的血液学生化指标异常为特点,发病率为0.8%~12.0%,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1].

    作者:毛英;韩叶;兰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IgA、IgA/C3比值在IgA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体检发现的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IgA/C3比值在病理损伤评估和诊断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 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因体检异常来中山医院就诊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患者239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都检测血清IgA、C3水平,病理学分级参照Lee's分级标准.结果 IgAN患者血清IgA、IgA/C3水平较其他非IgA肾脏病理类型患者高;IgA、IgA/C3与IgAN病理损伤程度无相关性(P>0.05),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7、0.611.结论 血清IgA、IgA/C3比值在IgAN患者明显升高,但二者水平与病理病变无相关性,对体检发现的IgAN诊断预测价值较低.

    作者:任丽;许迅辉;韩君伟;年娣;郝晓娜;孙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谱调查

    目的 了解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诊治败血症、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惠州市主要医疗机构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8 674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1 040株,阳性率为12.0%,分离病原菌前5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率分别为36.6%和30.9%.结论 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作者:林定忠;苏兰妹;黎泳成;邱小严;刘镇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77例念珠菌感染患者尿沉渣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尿沉渣检查,观察其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某妇科诊所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有就诊进行尿沉渣检测的患者154例,将其分为两组:真菌阳性组(77例)和真菌阴性组(77例),对其念珠菌感染进行全自动尿沉渣检查,对比分析真菌阳性组与真菌阴性组患者尿沉渣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真菌阳性组的患者尿沉渣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的数量分别是(13.89±7.38)个、(12.10±4.50)个、(10.11±3.39)个;真菌阴性组的患者尿沉渣的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上皮细胞的数量分别是(4.19±2.86)个、(3.34±2.19)个、(3.37±2.45)个,从对比结果来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试验对比观察得知,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尿沉渣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比没有感染念珠菌的患者多.也从侧面说明感染念珠菌阴道炎的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可能引起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邝桂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两种试剂速率法测定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两厂家试剂检测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 使用两个厂家的试剂检测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两种试剂同为因数法时回归方程为Y=1.038 4X-1.589 2(r2=0.999 7),SE(估计系统误差)为0.33<1/2EA(允许总误差)5.00;新成试剂(定标法)与迈克试剂(因数法)回归方程为Y=0.920 6X-3.463 4(r2=0.999 1),SE为7.43>5.00;新成试剂(定标法)与新成试剂(因数法)回归方程为Y=0.886 8X-1.850 5(r2=0.999 8),SE为7.51>5.00.结论 因数法检测结果与校准品校准法有差异,工作中应谨慎使用因数法.

    作者:甘露;郭天坤;李进光;郭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Rh血型与疑难配血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Rh血型抗原类型及其产生免疫性抗体的概率,引起输血工作者重视.方法 抽查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262例住院手术备血患者Rh血型5种抗原,比较产生各种抗体的概率.结果 产生抗-E的概率大(60%);其次是抗-C(14.5%):或抗-E、抗-c联合抗体存在(50%),抗-e相对前两者较少(9.54%);产生抗-D的概率小(0.38%).结论 Rh血型系统抗原类型比较复杂,常因为输血或免疫等因素产生免疫性抗体,故输血时应筛选抗原类型相同的血液,避免给再次输血时带来配血困难.

    作者:文永;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输注冷沉淀在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冷沉淀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产科DIC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成分输血治疗,根据其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的程度,输注不同剂量的冷沉淀.结果 21例产科DIC患者治愈19例,治愈率90.48%.结论 输注冷沉淀在产科DIC的抢救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松远;温静雅;孔祥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台州市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台州市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现状及培训需求,探讨改善的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台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的社区护士99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以中专学历(59.6%)和护士职称(60.6%)为主;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以静脉输液及注射(98.6%)、测量血压(96.3%)、用药指导87.7%为主;急需开展的培训项目以院前急救(96.3%)和老年慢性疾病防治和健康宣教(91.9%)为主.结论 社区护士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状况与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不相匹配,开展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社区护理功能的当务之急.

    作者:汪鲁鲁;刘欢;谢芬芬;王倩;于莉;吕筱霞;莫选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磷化工公司职业危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某磷化工公司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分别进行现场监测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将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 3次监测五氧化二磷、粉尘、噪声、热辐射4项主要污染指标,以五氧化二磷平均合格率高(89.66%),热辐射合格率低(77.78%).不同岗位空气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以精制车间合格率低(78.95%);炉前岗位受粉尘、热辐射影响,合格率分别为84.62%、58.82%;控制室4项合格率均在90%以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以高血压检出率高(13.88%),其次为听力异常(9.98%);炉前工、护炉工监测项目超标与体检结果异常明显高于精制工和控制室内的工作岗位.结论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下降.但应进一步控制有毒有害因素排放、降噪、除尘等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作者:杜宏山;汪波;王支科;刘卫平;彭学敏;林和珍;王承全;蔡兆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质粒Ⅰ型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质粒介导的Ⅰ型β-内酰胺酶(AmpCs)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直接法、间接Ⅰ法和间接Ⅱ法对1053株细菌进行了质粒AmpC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共检出阳性菌156株,可疑菌13株,直接法检出率低,间接Ⅰ法和间接Ⅱ法的检出率相近,在部分可疑结果的判断上,间接Ⅰ法不如间接Ⅱ法.结论 间接Ⅱ法操作方便,可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准确性和特异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IL-6、IL-17和IL-18在肝硬化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1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参数.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RBC、Hb和H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CV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IL-6、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Hb水平与血清IL-6、IL-17及IL-18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细胞因子IL-6、IL-17及IL-18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钱超;余建华;吴文静;谷费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