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大兴区10702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王桂云;刘广美

关键词:铜, 锌, 钙, 镁, 铁,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大兴区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检测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大兴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进行体检的10 702例儿童全血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锌缺乏率为24.17%、铁锌缺乏率为14.1%、钙缺乏率为2.88%、镁缺乏率为0.23%、铜缺乏率为0.21%,不同年龄组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兴区儿童以锌、铁缺乏为主,钙、镁、铜缺乏次之.由此提示加强儿童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微量元素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自控镇痛泵预防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自控镇痛泵预防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以期用简洁、实用的方法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方法 68例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使用自控镇痛泵.38例患者安放自控镇痛泵,30例未安放,分为两组观察术后膀胱痉挛及其疗效.结果 保留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反应轻,11例术后第3天出现膀胱痉挛,自控镇痛泵给药后膀胱痉挛症状明显缓解.19例未使用镇痛泵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膀胱痉挛,给予坦索罗辛片及双氯芬酸钠塞肛后症状有所缓解,2例膀胱痉挛导致术后出血严重,再次手术止血.结论 自控镇痛泵费用可以接受,使用简单,术后预防膀胱痉挛有效率高.

    作者:胡道荣;徐世田;李杰;刘永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组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组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广泛存在于动物体的各种组织中,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参与多器官功能调节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细胞增殖、炎症、凋亡等过程.

    作者:曹步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救治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重症监护条件下,经气管导管插入纤支镜,穿刺套管针刺入气管内,纤支镜确认引导钢丝进入气管后,拔出套管针,用Ciaglia Blue Rhino(蓝犀牛)扩张器沿导丝充分扩开,气管导管置入气管内,拔出导丝及气管套管内芯,手术成功.结果 28例均操作顺利,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切口渗血、皮下血肿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切口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祝茂盛;马伟;王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检验方法对慢性肝病的检验结果分析

    目前,慢性肝病是世界上一种为常见、为广泛、危害也为严重的病毒性肝炎[1-2],所以,准确而快速地进行诊断,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预后非常重要,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作者:赵月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 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2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伤口、泌尿道、呼吸道、血液、引流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苏巴坦耐药率小于或等于10%;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作者:廖智香;廖汉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分析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血常规、生化、免疫和细菌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大于10%有25例(54.3%),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有20例(43.5%),淋巴细胞比率超过50%有32例(69.6%),红细胞沉降率大于25 mm/h有22例(47.8%),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有24例(5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有21例(45.7%),胆汁酸异常有20例(43.5%)、γ-谷胺酰转移酶异常有18例(39.1%),患儿组4项肝功能检测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异常有17例(37.0%)、IgA异常有2例(4.3%)、IgM异常有21例(45.7%)、补体C3异常有18例(39.1%)、总补体活性50异常有10例(21.7%),患儿组IgG和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有25例(45.7%),咽拭子培养细菌感染有6例(13.0%).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出现肝脏功能受损,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作者:张惠琴;冯体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联合检测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荧光梅毒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对非梅毒感染者784例,既往梅毒感染已经治愈者268例,梅毒在体内活跃、危害人体者65例,梅毒早期感染者43例,梅毒假阳性者24例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以组合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TRUST阴性+TP-ELISA阴性或TRUST阴性+ FTA-ABS阴性组合,非梅毒感染组的临床符合率为97.9%;TRUST阳性+TP-ELISA阴性或TRUST阳性+ FTA-ABS阴性组合,梅毒假阳性组的临床符合率95.8%;TRUST阴性+TP-ELISA阳性组合,既往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组的临床符合率为94.0%;TRUST阳性+TP-ELISA阳性组合,梅毒在体内活跃、危害人体组的临床符合率为98.5%;TRUST阴性+ FTA-ABS阳性组合的梅毒早期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95.3%;TRUST阳性+ FTA-ABS阳性+TP-ELISA阴性3组组合梅毒早期诊断价值高,临床符合率为97.7%;TRUST阳性+ FTA-ABS阳性+TP-ELISA阳性3组组合梅毒早期感染的可能性小,临床符合率为4.6%.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组合顺序反映不同的临床特征.结论 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测可互补单一血清诊断方法的不足,正确评价梅毒的临床状态,对梅毒的诊断与病情的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项明;罗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聚合酶链反应实验室污染的发现及处理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美国化学家Kary Mullis于1983年发明的[1].它用于对靶核苷酸进行体外扩增,产物以指数倍的增加,有着非常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医学实验室开始被应用开始,现在已经在临床医学检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敏感性极高,微量的污染将造成实验失败,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涉及阳性质粒或行RT-PCR 操作时更易污染[2].我国卫生部2002年和2010年分别颁发了<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机构临床扩增实验室管理办法>,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基因扩增实验室的配置及扩增检测项目的质量,也说明了扩增检测如果控制不当非常容易污染.本实验室有段时间其中一个检测项目发生过污染情况,后找到原因并进行了处理,现把事情经过和处理办法报道如下.

    作者:毛源;夏玲芝;王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ICU患者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血浆中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医院疑似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112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静脉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和血培养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组血浆内毒素含量为(109.6±112.1)pg/mL,明显高于非败血症组的(6.5±5.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 pg/mL为临界值时,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阳性49例(43.7%),阴性63例(56.3%);血培养阳性24例(21.4%),阴性88例(78.6%).血浆内毒素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85.7%)和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87.6%)和阴性预测值(92.3%)均较高;血培养的敏感度较低(46.2%),但特异度较高(92.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和80.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5.2%,特异度为88.9%.结论 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对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文君;周丽珍;赵琪;耿先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抗酸染色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抗酸染色技术是利用一些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高,菌体内有分枝菌酸,被着色后而不易洗脱的原理来检测该类细菌,主要用于检测分枝杆菌属和奴卡菌属细菌[1].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富含脂质和分枝菌酸,因而可用抗酸染色技术进行检测.自Koch1882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并用美兰染色该菌,直到Ziehl和Neelsen技术采用(Ziehl-Neelsen抗酸染色),迄今已100余年,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技术一直是结核病诊断实验室的首选技术.虽然抗酸染色阳性涉及诸多菌种,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独有特性,但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中常用查见抗酸杆菌作为结核病诊断的依据[2].因此,规范操作抗酸染色技术,掌握技术环节重点,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华根;陈宇宁;刘冰;黄学斌;陈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APC、P16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APC基因和P16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检索1978~2011年在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及1994~2011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所有有关P16、APC基因甲基化与HCC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国内外标准的16篇数据合并结果显示,APC基因甲基化病例组488例,对照组HCC患者肿瘤组织434例,其中HCC癌旁组织390例,非肿瘤肝病患者组织21例,健康人组织23例;HCC组与癌旁组织组合并的有效率的比值比(OR)=5.91,95%CI为4.20%~8.31%;HCC肿瘤组与正常组织组OR=35.19,95%CI:6.00%~206.33%.P16甲基化病例组HCC患者肿瘤组织400例,对照组共437例,其中HCC癌旁组织398例,非肿瘤肝病患者组织21例,健康人组织18例.HCC组与癌旁组织组的OR=5.69,95%CI:3.96%~8.19%,HCC肿瘤组与正常组织组OR=12.18,95%CI:2.56%~58.03%.结论 APC、P16基因的高甲基化导致了该基因的失活,与HCC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邹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原发性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 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血虚、阴虚、气滞、血瘀、湿阻等证型.按治疗前2 d、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3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证和血瘀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3 d及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3 d及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证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气滞证和血瘀证,但可能加重气虚证和阴虚证,故其无法改变原发性肝癌本虚标实的基本病理特点.

    作者:贺单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应用定值新鲜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

    目的 为提高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检验科3台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血液分析仪比对方法的要求分别对实验室3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结果 比对试验发现了不同仪器之间的系统误差,经过调整达到了实验室内结果的一致.结论血液分析仪器的定期比对十分重要,能够保证实验室内部结果的一致.

    作者:李鸿飞;赵威;邱广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分布及受损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通州区连续5年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中糖尿病分布及受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通州区部分在职及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共1 916例,年龄21~85岁,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6组,采用酶法测定该组人群的空腹血糖.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该组人群的血糖值异常者比例相应增高,其中以60~69岁组高;血糖在男性中的含量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糖尿病在20~2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连续5年来糖尿病受损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升高,2012年其比例达到9.5%.结论 体检测定血糖对于健康体检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受损情况,并提醒、指导患者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避免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及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生.

    作者:王益武;吴广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与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更为有效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本文分别选择了门诊、住院以及健康体检者中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并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结果 80例不合格标本中,门诊患者41例(51.25%),住院患者20例(25.00%),健康体检者19例(23.75%).结论 尿液分析是临床常应用的检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可避免发生检验科与临床、临床与患者的矛盾与纠纷.

    作者:刘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临床应用

    无精子症因子(AZF)是由Tiepolo等在1976年首先提出,他们认为AZF是存在于Y染色体长臂控制精子生成的基因位点.以后又有大量研究证实在染色体Yq11.23上存在着精子生成控制的基因,Y染色体长臂第5、6间隔区内至少存在4个互不重叠的区域与精子生成有关,即AZFa、AZFb、AZFc和AZFd等[1],每个区域内又包含若干AZF候选基因,如DF-FRY/USP9Y、DBY(AZFa)、RBMY1(AZFb)、DAZ(AZFc)等.以上基因的缺失或异常可能导致精子生成异常.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我国在Y染色体微缺失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辅助生育技术也在逐渐开展,本文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丑广程;李铁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血清胃癌相关抗原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检测早期胃癌患者中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MG7-Ag)及胃蛋白酶原(PG)的含量变化及趋势,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4例患者和同数量健康人,抽取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患者的MG7-A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个体血清中的PGA/PG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组患者血清中的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G7-Ag、PG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主要指标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明权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9~2011年临床分离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36.95%、23.56%、17.14%、12.18%、10.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45.65%,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78.13%、64.77%,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为51.65%,常见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结论 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已经变得非常普遍,MRSA、MRCNS、PNSP和粪肠球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较高的耐药率,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农乐关;梁桂才;覃燕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日立7180与迈瑞BS-3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比对试验和偏倚评估

    目的 对日立7180和BS-380两种不同检测系统的多个项目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同一医院不同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以参加室间质评的日立7180检测系统为比对方法(X),实验室内部急诊使用的BS-380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Y),每天测定8个样本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尿素氮、葡萄糖、肌酐(Cr)的值,连续测定5 d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Cr在其医学决定水平上的95%可信区间预期未达到1/4CLIA′88的标准,不可接受,其余4个项目的 预期偏倚可以接受.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应定期对相同测定指标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余少雄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吹气疗法治愈恶性肿瘤并发顽固呃逆患者1例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伴发顽固性呃逆,而对呃逆的治疗亦无特殊方法.本次试验性应用吹气疗法治愈顽固性呃逆1例并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田会斌;吴大芝;周忠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