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鉴财;廖伟娇;陈务华;李碧珊
目的 对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尿液进行方法 学比较.方法 分别用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786例女性尿液进行白细胞、红细胞测定分析对比.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和尿沉渣镜检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敏感性高,但影响因素较多,适合常规检查和筛查,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原因,建议建立新的女性尿液检验参考范围并联合应用两种方法 可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肖卫平;邱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感染性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 PCT在感染性发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48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40例病毒感染性发热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PCT,将检测结果 分成4个水平,PCT<0.5 ng/mL,0.5 ng/mL≤PCT<2.0 ng/mL,2.0 ng/mL≤PCT<10.0 ng/mL和 PCT≥10.0 ng/mL,分析 PCT水平与细菌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以PCT≥0.5 ng/mL为阳性诊断标准.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PCT能有效地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性发热,有利于早期正确治疗.
作者:卢鉴财;廖伟娇;陈务华;李碧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局部感染患者进行抗-HIV筛查,避免误诊和漏诊,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通过对3组患者的抗-HIV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局部感染患者的抗-HIV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说明对局部感染患者进行抗-HIV筛查的重要性.
作者:邓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轮状病毒(rotaviru,RV)是造成婴幼儿秋冬季节性腹泻的主要原因,RV-Ag的检测对病因的确定有直接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RV-Ag的检测率.方法 发病后0~2 d取大便用金标法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 d后再取标本分别用金标法检测大便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病毒阳性率.结果 3 d后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发病后3 d的标本检测率明显提高.
作者:杨涛;黄迎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45例缺血性青年脑卒中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收治的40例缺血性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老年对照组,以40例健康青年为青年对照组,对比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比试验组与老年对照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 试验组TC、TG水平高于青年对照组,HDL-L、Apo-A低于青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DL-C、LDL-C及Apo-A水平低于老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比例低于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烟及饮酒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青年脑卒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血糖、血压的异常,再次为吸烟及饮酒,各个因素的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是发病的关键.
作者:袁华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十堰地区近5年来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采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鉴定;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8%,革兰阳性球菌占35.29%,真菌占0.91%,病原菌分布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24.41%)、金黄色葡萄球菌(21.07%)、铜绿假单胞菌(15.54%)、肺炎克雷伯菌(12.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32%).其中,特殊耐药菌检出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42.75%,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为47.9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23.55%,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为18.09%,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32.26%.结论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在发生变化,整体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周军;温绍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7、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hs-CRP,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10.结果 脑梗死组hs-CRP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和IL-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且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李凤莲;杜丽新;李书清;刘兰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相关性,评价2型糖尿病的凝血功能.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200例,HbA1c<6.2% 121例,HbA1c>6.2% 79例,分别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项目的 测试.结果 组内比较:HbA1c <6.2%组,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多伴有FIB升高;HbA1c >6.2 g/L组,APTT缩短,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控制较差的患者常伴有APTT缩短,FIB升高.两组间AP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PTT缩短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 APTT可作为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作者:任娜;赵威;赵丽菲;邱广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对护理的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和环境的调节,强调护患关系的和谐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1].而穿刺技术是每个护士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每个患者关注敏感的问题.的确在过去的护理模式中,护士只要能把患者的针打上,就基本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作者:李占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本院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以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及生活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给予舒适护理后,心理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率、满意率及治疗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及治疗依次性,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康清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将105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36例(观察1组);61~70岁38例(观察2组);71~80岁31例(观察3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镁(Mg)、磷(Phos).结果 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CT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清BGP、PTH、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Pho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TH、CTX和Mg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作者:柴琳;张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已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命,恶性肿瘤已成为本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但均不能单独成为一种根治肿瘤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血液学学科的进展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血液学检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检验技术日新月异,使血液学检验在临床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作为检验医学的主干专业课,是以血液学为基础,以检验学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检验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嘉红云;邓小燕;王忠英;林桢;吴晓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患者,其危险性高,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2位,在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甚至位居第1位.由于乳腺癌前期就易发生转移,所有能否对其进行尽早确诊至关重要.
作者:黄光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卫生部颁发的(2006)73号文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等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史俊敏;吴晓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057例妇女的体检普查结果 进行现况分析.结果 1 057例妇女中335例未见异常,722例发现患有妇科疾病.总患病率为68.3%.患病率前3位的分别是宫颈糜烂(34.6%),宫颈肥大(20.2%),乳腺增生(18.4%).另外宫颈涂片查脱落细胞异常的有376例,占35.6%.结论 该次普查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尤其宫颈脱落细胞异常的人数较多.体检普查起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达到了促进妇女健康的目的.
作者:曾凡玲;唐小清;张丽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贻误诊断,处理不及时,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产后大出血等,直接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对5年来本院收治的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比较医院临床实验室与医学独立实验室进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项目对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应用ATP-B自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机检测了106例子宫颈TCT,其诊断分类按照TBS(2001年)标准执行.结果 本实验检测宫颈TCT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阳性检出率为13.2%(14/106),明显高于其他医学独立实验室同类项目的 阳性检出率1.13%(2/177),前者阳性检出率是后者的1.68倍(13.2/1.13),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63.6,P<0.01).结论 不同医学实验室进行子宫颈TCT检测报告的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别较大可能是由于制片、阅片、诊断标准的掌握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宫颈TCT报告的上皮内病变检出率较低可能是由于报告签发者不能直接与临床医生和患者交流,掌握的临床资料也很有限,因此发出的报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保守.
作者:廖国祥;聂逢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柠檬酸钠两种抗凝剂采血真空管,采集150例随机患者血常规标本,用贝克曼-LH75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同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涂片,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的凝集状况及对血小板数量进行计数.结果 EDTA-K2与柠檬酸钠抗凝样本显微镜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采集血液后立即检测,比较结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P=0.045,P<0.05),2 h与4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5,P=0.089;χ2=0.845,P=0.089);2 h与4 h后仪器法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K2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用柠檬酸钠抗凝能一定程度降低EDTA-K2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同时其他因素(如时间)也会影响血小板假性减少,值得医学工作者注意.
作者:刘春生;柳发虎;浦春;杨淳;张桂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它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血小板的聚集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加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自1969年McClly首次报道1例少见的先天性异常病例,由此意外发现了Hcy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丽;连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