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萍;黄淑君;岑熙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APL采用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400个有核细胞.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L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也是预防白血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7年11月至2010年6月215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15例非气腹腹腔镜手术中胆道手术82例,胃肠手术30例,妇科手术59例,泌尿系手术34例,其他10例.其中200例顺利完成手术,余15例中转开腹,中转率6.98%.结论 非气腹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外科技术优势互补,并扩大其手术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俊谕;罗黔;杨景芳;姚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的执行程度.不遵守医嘱的,称之为不依从.一种药物,要有好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医生对它的正确使用,还取决于患者是否合作,严格执行医嘱用药[1].不依从或者依从性差是导致用药疗效差或无效常见的原因.患者不依从显著的后果是病情不减轻甚至有加重的现象.那么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药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硫酸盐在水中主要以硫酸鈣、硫酸镁的形式存在,摄入过量硫酸盐可出现腹泻、脱水、甚至胃肠道功能紊乱.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中硫酸盐的测定方法使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热法)的比较多.该法中铬酸钡由铬酸钾与氯化钡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多次后制得,所用铬酸钡沉淀速度非常快[1],每次加入铬酸钡悬浊液前都要摇匀,且检测过程中要进行2次加热.本文探讨直接将铬酸钡溶于盐酸中,去除了试剂配制过程中的加热、过滤、洗涤步骤,简化了程序,吸光度值稳定[2],通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以及t检验,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无差异[3].
作者:左小伟;刘跃;陈灵敏;贺艳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烧伤是热力(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所引起的损伤,在临床工作中作为一种常见病需紧急处理.目前我国对烧伤的总治愈率达到了95%以上,半数死亡烧伤面积也达到了80%以上,居世界领先水平.
作者:蔡双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当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方法 检测不准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方法 将自配的HBsAg定量稀释液应用于HBsAg稀释定量中,与原方法 进行了对比,并做了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试验、线性相关等方法 评价试验.结果 本研究发现了HBsAg管状颗粒干扰和抗原过剩是测不准的2个重要原因,找到了可使管状颗粒解聚的稀释液,建立了改进的定量方法.通过先行稀释测量,解决了抗原过剩的干扰,稀释线性良好.建立了血样直接测量的校正公式,从而解决了HBsAg管状颗粒的干扰.通过方法 评价试验,测出了改进的电化学发光法方法 的线性范围为0.1~250 U/mL,平均精密度为1.9%,平均回收率为97.4%.结论 改进法准确性达到了临床要求,可作为HBsAg定量方法 推广应用.
作者:尚文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人(C组)90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B组)52例、2型糖尿病有血管并发症患者(A组)68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HbA1c、GSP、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HbA1c与GSP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HbA1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血管病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1c、GSP、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对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朱建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和查找护理纠纷的原因,认真落实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妇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对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了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妇科护士长管理水平,杜绝护理差错及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丹;邱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36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总阳性率为14.06%,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80%、抗-HCV 0.99%、抗-TP 1.39%.结论 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殷平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民航飞行员人群中高尿酸发病率及其与血脂、血糖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1 100名民航飞行员的体检资料,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其高血尿酸患病率特点及其与及其与血脂、血糖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各年龄组中,高尿酸血症的分布呈现先高后低的规律,其峰值出现在36~40岁组占39.05%,且高尿酸组的高血脂患病率为37.12%、高血糖患病率为25.00%及高血压患病率为29.92%,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的13.24%、15.01%、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民航飞行员年龄在36~40岁时,其血尿酸的水平高,且高血尿酸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压呈正相关.应该注意防护.
作者:徐琼峰;肖毅;邓明钊;揭晓姝;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228-2002)中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 的初步评价>的要求,对Beckman Couter Uncel DXI 800型化学发光仪的甲胎蛋白(AFP)项目进行初步评定,了解DXI 800型化学发光仪在AFP项目上的线性、偏倚、线性漂移、样品交叉污染和精密度等性能.方法 选用低、中、高3种水平的校准品每天按照中、高、底、中、中、低、低、高、高、中的顺序连续检测5 d(若有样品被拒绝则按照这个顺序继续做),得到结果 后再分析.结果 低值偏倚为1.63,中值的偏倚为6.55,高值的偏倚为3.81,均小于其对应的允许偏倚.低值的不精密度为5.90,中值的不精密度为5.58,高值的不精密度为3.62,均小于其允许不精密度.结论 DXI 800型化学发光仪在定量检测AFP这个项目上的偏倚及不精密度上的性能都是可接受的.
作者:梁鑫;杨琳;吴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低危型:HPV6、11、42、43、44,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分布情况,为HPV感染诊断和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酸扩增和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714例临床怀疑HPV感染样本中23种HPV型别,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24.51%,其中低危型别感染率为8.40%,高危型别感染率为22.97%,单一型别感染率为19.05%,两种型别混合感染率为4.06%,3种或以上型别混合感染率为1.40%.各种HPV型别检出率超过5%者有6种:HPV 16型18.75%、HPV11型14.29%、HPV33型11.16%、HPV58型9.82%、HPV6和18型均为8.48%.其余型别为29.02%.结论 本组病例中HPV感染率高达25%,本法设计的23种常见HPV型别中除HPV44、83、MM4外其余型别均被检出,其中高危型别感染率高达22.97%.因此,HPV及其分型检测作为妇女常规筛查项目对HPV感染诊断和宫颈癌等疾病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周丹;李瑞;黄涛;何进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实验室检查止血与血栓的常规筛选试验.作为出、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要求报告迅速,而且要准确可靠[1].因此在检测仪器运行正常和试剂稳定的前提下, 室内质控在凝血检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3],异常质控品和正常质控品同样重要[4],但由于进口质控品价格昂贵,导致一些实验室不能坚持每天都做室内质控.
作者:魏国庆;周晶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为适应现代医院信息化管理需要,本院于2009年引进了血库管理系统,实现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血站的无缝连接,使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现将本科室对系统的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生吉;程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75例患者按使用剂量分为4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尿量,检测血肌酐清除率,并对各组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疗程结束时,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尿量和肌酐清除率增加,其中每天使用前列地尔每天80 μg前列地尔,可达到治疗的佳效果.结论 临床观察结果 表明,前列地尔对肝病患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肾脏具有一定的疗效,每天80 μg前列地尔为佳治疗剂量.
作者:周祖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牵引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护理,并定期随访.结果 4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对引起褥疮创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进行统计和分析,给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褥疮患者的褥疮分泌物分离所得的36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的敏感性高,敏感率均达到90.00%以上,尤其是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7.81%.敏感率低的是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结论 建议临床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褥疮感染时,应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呋辛.
作者:余祖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标本不同的冷冻保存方式对血糖浓度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血清标本,每例标本分成6份,分别于-20 ℃和-80 ℃冰箱各3份冻存,并于7、14、21 d测定血糖浓度,再与即时血糖结果 比较.结果 60例血清标本在不同的低温冷冻储存条件下血糖浓度逐渐下降,在14 d内,两种保存条件的血糖与即时血糖测定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当放置到21 d时,-20 ℃放置的标本血糖与即时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 ℃放置者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标本低温冷冻条件下血糖浓度可以较长时间趋于稳定,温度越低稳定时间越长.
作者:何超;张朝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密封方法 保存冰冻质控血清之间的差异性,以找出一种方便、实用、简单的保存冰冻质控血清的方法.方法 用两种不同密封方法 保存同一批分装的质控血清,然后每天各取一份复溶分别放入同一台生化分析仪测定,连续测定25 d,用统计方法 算出当天两种方法 每个生化项目测定结果 差值(蜡封冰冻质控血清测定值减去自封冰冻质控血清测定值)的均值(x)、标准差(s)、t值.结果 两种密封方法 效果一样,各项生化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密封方法 保存的冰冻质控血清其测定结果 不存在差异,自封保存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邓述欢;杨丽珍;冯洁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尿液分析异常结果 的检出率.方法 对6 000例尿液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对各项结果 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尿液分析阳性(±~++++)检出排序为:白细胞、血、蛋白质、胆红素、酮体、葡萄糖、亚硝酸盐.弱阳性(±或trace)检出排序为:血、白细胞、酮体、蛋白质、胆红素,葡萄糖和亚硝酸盐未发现弱阳性.检测阳性项目总计1 023项,弱阳性项目总计879项.在检测项目中,白细胞、血、蛋白质、亚硝酸盐等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适用于健康普查及疾病的早期发现.
作者:王朋斌;安良;王俊;韦丽娟;高楠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