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斌;安良;王俊;韦丽娟;高楠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运用低离子凝聚胺法和盐水、酶法及抗人球蛋白试验法进行配血效果比较.结果 与其他配血方法 比较,凝聚胺法可以检出IgG和IgM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绝大多数抗体.结论 凝聚胺交叉配血法是目前交叉配血理想的方法.
作者:鲁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对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与手工分类计数结果 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非正常细胞的能力和准确性.方法 对80例体检者标本和95例住院患者标本在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白细胞后用手工分类计数,对二者的结果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80例体检者标本的比较结果 显示,除嗜酸、嗜碱粒细胞外其余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 与手工分类计数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例住院患者检测结果 表明,除淋巴细胞外其余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 与手工分类计数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相关性不好.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细胞的分类计数存在一定的漏检和错误分类.结论 迈瑞-BC5180血细胞分析仪对正常细胞具有较好的分类计数能力与准确性,但对异常细胞只能提示为大而未染色细胞,存在一定的漏检和错误分类.对这类细胞仪器还不能替代手工分类,只能通过手工分类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特别是对儿童及血液病患者这类细胞过氧化物酶发育不成熟或活性明显变化的人群除进行仪器分类外还应进行手工分类,以免漏检和分类计数错误.
作者:吴金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APL采用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400个有核细胞.结果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L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也是预防白血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利用校准周期图建立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系统校准周期.方法 利用校准周期图,更换试剂后对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系统进行校准,每2 h检测一批质控血清,每批3种水平,每个水平做4次重复检测,以累积CV小于CLIA′88允许误差的1/6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肌酐从校准后8 h即有低水平的质控血清累积CV>2.59,其校准周期短,ISE离子类校准周期每12 h需要校准一次,酶类校准周期可达30 d以上.结论 在确立检测系统的校准周期时,一定要选用接近于检测下限的质控血清,选用高浓度的质控血清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校准周期过长.
作者:邰文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本院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培养和药敏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821例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计数、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回顾性统计分析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21例患者中支原体总检出率为16.81%(138/821),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率为80.43%(111/138),Uu与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5.22%(21/138),Mh阳性率为4.35%(6/138).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和环酯红霉素对单纯Uu感染敏感性较高;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对Uu与Mh混合感染敏感性较高;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对单纯Mh感染敏感性较高.结论 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并在药敏试验结果 指导下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余一海;彭惠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尿液分析异常结果 的检出率.方法 对6 000例尿液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对各项结果 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尿液分析阳性(±~++++)检出排序为:白细胞、血、蛋白质、胆红素、酮体、葡萄糖、亚硝酸盐.弱阳性(±或trace)检出排序为:血、白细胞、酮体、蛋白质、胆红素,葡萄糖和亚硝酸盐未发现弱阳性.检测阳性项目总计1 023项,弱阳性项目总计879项.在检测项目中,白细胞、血、蛋白质、亚硝酸盐等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项目,适用于健康普查及疾病的早期发现.
作者:王朋斌;安良;王俊;韦丽娟;高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36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总阳性率为14.06%,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80%、抗-HCV 0.99%、抗-TP 1.39%.结论 对输血和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感染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殷平鳌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探讨这些指标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抗CCP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RF阳性率75%,抗CCP抗体阳性率72.7%,ANA阳性率达79.7%.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ANA 3项指标可将RA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5.3%.抗CCP抗体检测结果 与RF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结论 对RA患者进行RF、抗CCP抗体、ANA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 RA诊断的灵敏度,并且能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从而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石青峰;马韵;杨峻;何永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200例住院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n=80)、稳定型心绞痛(SAP)(n=50)、对照组(n=30).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ICAM-1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ACS组IL-6及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 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与ICAM-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L-6及ICAM-1过表达可能促进了斑块的不稳定性,检测二者水平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秋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双联便隐血检测方法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联合免疫法与化学法检测198例临床疾病患者大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其中包括76例阴性病例、7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和4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 化学法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均发生反应,常出现假阳性;联合免疫法只对人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对于76例阴性病例、78例上消化道出血和4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化学法检出阳性74、44、22例,联合免疫法检出阳性76、76、42例.结论 联合免疫法灵敏度高,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检出率.
作者:蒋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和查找护理纠纷的原因,认真落实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妇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对其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了护理纠纷发生.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妇科护士长管理水平,杜绝护理差错及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丹;邱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征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妊高征待产孕妇(妊高征组)和160例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血脂、Fib浓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妊高征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Fi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高征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析妊高征患者血脂、Fib浓度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妊高征的诊断、病情判断及治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蒋丽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因为顾虑心内直视术后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存在过长时间滥用现象.体外循环(CPB)围术期抗菌生素的使用需要更好的感染监测指标作指导.本文对心内直视术围术期感染预测指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强调以降钙素原(PCT)作为感染监测指标指导CPB心内直视术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恰当应用.
作者:唐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的执行程度.不遵守医嘱的,称之为不依从.一种药物,要有好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医生对它的正确使用,还取决于患者是否合作,严格执行医嘱用药[1].不依从或者依从性差是导致用药疗效差或无效常见的原因.患者不依从显著的后果是病情不减轻甚至有加重的现象.那么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药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是医疗纠纷发生高的科室之一,关系到母婴的安危,如何提高产科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减少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是产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产科的高风险,事故高发科,本文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徐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可靠性.方法 对12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16株大肠埃希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和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测定ESBLs,同时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对照.结果 仪器法、确证法检测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39.2%、38.4%.结论 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BL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小英;王莉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实验室检查止血与血栓的常规筛选试验.作为出、凝血系统的实验室检测,不仅要求报告迅速,而且要准确可靠[1].因此在检测仪器运行正常和试剂稳定的前提下, 室内质控在凝血检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3],异常质控品和正常质控品同样重要[4],但由于进口质控品价格昂贵,导致一些实验室不能坚持每天都做室内质控.
作者:魏国庆;周晶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烧伤是热力(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所引起的损伤,在临床工作中作为一种常见病需紧急处理.目前我国对烧伤的总治愈率达到了95%以上,半数死亡烧伤面积也达到了80%以上,居世界领先水平.
作者:蔡双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罗氏诊断Cobas e411免疫分析系统是一个自动化、随机存取、多通道的分析仪,用于免疫分析.通过使用电化学发光(ECL)技术,进行体外定量和定性测定多种分析物.系统由一个分析仪和一个控制装置组成,其中分析仪能执行全自动化标本和分析操作所需的所有功能,而控制装置则通过用户软件控制分析仪.分析仪实时监测,允许系统在无人监视下运行,警报信息可通过声音的方式告知操作员.本科室自2008年购入此分析仪以来无大的故障发生,现将1例少见故障报道如下.
作者:曹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AVL compact3和Bayer248 2台血气分析仪测定结果 进行比对评估,为减少测定结果 偏差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文件要求,每天随机抽取8例患者动脉血标本,标本包括高、中、低3种水平,同时在AVL compact3和Bayer248 2台血气分析仪上对分析直接对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测定,连续测定5 d.结果 经SPSS10.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行差异性分析.并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和方法 间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定两种仪器之间的可比性.另用质控品进行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 40份标本分析得到相同的趋势结果,pH值、PO2和PCO2检测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允许误差内.且质控品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0%.2台血气分析仪均具有高精密度及准确度.结论 2台仪器精密度、准确度间差异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均可向临床提供准确一致的报告.
作者:李丽华;刁志宏;雷达;张知洪;黎永新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