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陈瑾歆

关键词:生物化学, 考试, 改革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对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系统掌握和运用,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67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两种抗原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广东省健康体检者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A)和EB病毒早期抗原(EA-IgA)的阳性率及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8年6月11日至2009年6月11日送本中心体检的671例健康者血清,根据年龄分为8组,0~10岁组,11~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EB-VCA-IgA和EA-IgA的阳性率.结果 671例健康者中EB-VCA-IgA的阳性率为9.99%,EA-IgA的阳性率为4.77%.年龄与EB-VCA-IgA、EA-IgA的阳性率有关系,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高.结论 对于鼻咽癌的高发区,健康体检套餐的防癌体检项目好加EB-VCA-IgA和EA-IgA项目,以利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张玲;许友强;赵安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产妇血清与乳汁HBV标志物检测意义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的乙肝携带者的产妇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乳汁中免疫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血清与乳汁与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ELISA检测中HBsAg乳汁中阳性率为62.1%,低于血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免疫学标志物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前S1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结果中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7.6%,乳汁HBV-DNA阳性率8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2.1%,乳汁HBV-DNA检2例,阳性率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HBV-DNA的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0.864,P<0.05).结论 乙肝产妇免疫学标志物不只是能决定进行母乳喂养的指标,同时还应检测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两者均为阴性才能进行哺乳.

    作者:陈铭;艾彪;何瀚;董虹;谢良才;周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高频电息肉切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EST术在国内发展迅速,有必要对其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学习探讨.本文拟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芝莹;侯黎莉;姚丽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急诊剖宫产术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诊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术前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和肌注阿托品,记录用药前、麻醉前、麻醉5 min及10 min、术毕时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A组HR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B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的HR与用药前相比均不同程度增高,两组在SBp、DBp、SpO2及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用作急诊剖宫产的术前用药可保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第一;刘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丙泊酚合并麻黄碱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无痛肠镜检查时的心血管反应及丙泊酚合并少量麻黄碱对它的影响.方法 将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标准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40例,20 mL丙泊酚中加入0.9%NS 0.5 mL Ⅱ、Ⅲ、Ⅳ组各40例,分别加入10、15、20 mg各为0.5 mL的麻黄碱.检查前按照分组静脉推注相应的药物.结果 Ⅰ组给药后1~5 min基础值比,血压收缩压(SBP)出现明显下降(P<0.05),HR虽出现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患者给药后SBP均较给药前略有升高,Ⅱ、Ⅲ、Ⅳ组HR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合并少量麻黄碱用于无痛肠镜检查,能预防丙泊酚所致的低血压和HR减慢,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吕斌;刘远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 147例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的调查

    目的 检测本院2009年1~4月2 14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MY-IgM)抗体的感染情况以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患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从而给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应用日本富士赛乐迪亚麦可Ⅱ(SERODIAMY-CO-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对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 147例患儿,MY-Igm阳性有798例,占37.17%,其中不同症状的MY-Igm阳性率分别为:支气管炎40.35%、发热待查28.49%、肺炎36.52%、支气管肺炎32.19%、咳嗽45.82%、上呼吸道感染39.62%、气管炎45.83%、支气哮喘38.75%.结论 MY-Igm阳性率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有较高比例,为37.17%.其中气管炎组和咳嗽组较高,为45.83%和45.82%,发热(无咳嗽)组低为28.49%.

    作者:邱丽;王旭;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3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评价3种前S1抗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可比性.方法 将184例不同模式的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分别用3种前S1抗原试剂盒检测前S1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3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HBV-DNA之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种前S1抗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性能较差,各结果之间可比性也比较差.

    作者:温珠妹;柳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体液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体液细胞学检查是确诊炎性反应、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对血性、炎性及混杂黏液标本的制备效果不甚理想.液基薄层细胞沉降式技术(TCT)是一种细胞学检查的新技术,该技术取代了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取材量多、清晰等特点.该方法通过专用试剂去除标本中的干扰成份,对细胞进行批量的制片和染色,制成薄层细胞片供临床细胞学诊断.

    作者:韩冬;张春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发非病毒性非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和已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关于新发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已作介绍 [1-2],本文仅论述新发非病毒性、非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3-6].

    作者:杨健;陈高红;王汉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方法梅毒诊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漳州市医院部分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检测及调查,了解本地区梅毒患者分布情况及梅毒RPR与TP-ELISA实验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ELISA试剂盒及RPR试剂盒对进行检测.结果 17 33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梅毒抗体阳性683例,占3.94%.683例ELISA阳性者经RPR法检测448例阳性,占2.58%.另有2例RPR阳性,ELISA阴性.普通送检患者的年龄分布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阳性患者中各年龄组的人数绝对值相近.也就是说,患者年龄越大,阳性比率越高.结论 术前、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对防止控制梅毒感染也减小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曹霜;吴阿阳;曾若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胶体金法在检测外阴阴道念珠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胶体金念珠菌试纸条(以下简称胶体金法),在检测外阴阴道分泌物中外阴阴道念珠菌(VV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革兰染色涂片法、培养法、胶体金法同时检测3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念珠菌.结果 300例阴道分泌物中生理盐水涂片法检出念珠菌90例,革兰涂片染色法检出念珠菌101例,培养法检出念珠菌110例,胶体金检出念珠菌108例.胶体金法检出阳性率与培养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8.4%,约登指数为0.939,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 97.2%.结论 用胶体金法检测外阴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念珠菌操作简便、快速和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效性.作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筛查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霞;何聚莲;唐林国;唐芳;余志衡;尹向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总结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探讨LCP的理念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4个月(14~2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7周(11~30周);其疗效参照Mazur评价标准: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本组病例术后无深部感染发生,无螺钉进入关节间隙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LCP固定牢靠,能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和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疗法.正确理解和使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勇;陈军;庄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妇科常规检查涂片E-A染色法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研究一种新配方的妇科白带检查涂片染色方法.方法 对伊红Y和天青B染料的工作浓度和染色方法及分化剂的选择进行探讨.结果 1 g/L伊红Y和5g/L天青B作为染色剂,0.02%冰醋酸生理盐水溶液作为分化剂,建立了伊红Y-天青B染色法(E-A法).结论 E-A法快速简便,染色效果良好,结果易于观察,适用于白带常规染色.

    作者:丁仁军;周细国;孟双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免疫层析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免疫层析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对364例血清标本分别用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HB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都是100%,HBeAb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9.18%、97.86%、100%,HBcAb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9.45%、99.10%、100%.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对个体患者或少量患者的乙型肝炎筛查或快速诊断,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比用ELISA法检测更具优越性能。

    作者:刘宇莹;李一凡;吴沃江;罗灿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瑞氏综合征1例

    瑞氏综合征(RS)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是急性进行性脑病[1].于1963年首先由澳大利亚医生Reye等报道.国内从1972年后陆续可见报道,本病比较少见.本科近新收1例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涛;张丽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以综合性实验为载体的形态学教改实验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以来,人类逐渐揭开了细胞形态的奥秘,开辟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的微观世界.作为血液病诊断的基础,细胞形态检查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检验方法,许多血液疾病的诊断仍需要借助显微镜检验技术来确诊,因此,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1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指标分析及预防措施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近年来随着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的高发,其患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为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预防措施.本研究对115例B超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医疗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医疗不良事件,或称医疗不安全事件,是指患者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医疗不当等原因,而给患者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作者:赵艳;陈黄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实验室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对临床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作者:付琼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尿液生化分析对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尿液生化分析对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进行评估.方法 按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定位的肾脏病变分组检测尿生化,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小管病变尿磷(UP)、尿素(UREA)、尿肌酐、尿酸(UA)、尿钙较正常尿液显著降低,尿总蛋白和尿清蛋白稍有增加但与健康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小球病变尿总蛋白和清蛋白均非常显著增加,UREA、尿肌酐、UA、尿钙降低但程度较小肾管病变轻;单纯清蛋白尿钙正常,尿渗透压、尿清蛋白、UREA轻度降低,与肾小管性蛋白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肾小球性蛋白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液生化多项联合分析是肾病变早期发现、初步定位评估和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

    作者:王宁皎;姚文娟;魏源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