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芝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60例健康人和68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淤、降低纤维蛋白原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作者:李江;秦燕春;沈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上呼吸道感染(下称上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上感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 在2007~2008年共2 906例上感患儿中检出阳性852例,占29.32%;可疑231例,占7.9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全年均可发病,检测出的可疑结果不容忽视.
作者:王强;谢跃文;辛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院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情况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24.2%)、肿瘤科(13.7%)、神经血液内科(13.7%)、呼吸内科(11.8%)、传染科(10.8%);在ICU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ICU以外的病房),除了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为0%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耐药率都达60%以上.普通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60%. 结论 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ICU为严重,而且ICU病房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耐药率,耐药性十分严重,应引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瑞莹;陈林珍;曾智华;曾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和血浆样本在三类测定方法中结果的异同:比色法测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速率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L-岩藻糖苷酶(AFU)等 .方法 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批测定7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标本.结果 除ALB、TC、TG、HDL-C、LDL-C、ALT、AST血浆和血清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应对有差异的指标建立血浆结果参考值或进行校正.结论 血浆代替血清用于生化检测有方便标本分离、快速上机检测出结果的优点.
作者:李录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多胺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它是一类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低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常见的多胺有腐胺(Put)、精脒(Spd,又称亚精胺)、精胺(Spm).在生理pH下,多胺呈高密度的阳性电荷,它们能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并对它们进行调节.多胺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基因表达和翻译的调节、细胞增殖、细胞信号的转导、细胞膜的稳定等生命活动过程,并且能够调节某些阳离子通道的活性.
作者:王亚丽;沃兴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中的变化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者的血清中β2-MG的水平.结果 β2-MG随着病情进展而增高,各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β2-M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变发展程度的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诊断病情发展程度的良好辅助指标.
作者:刘志武;李莉;谭榜云;蔡天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制定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准确性,以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医院及HYCEL CELLY 血细胞分析仪特点制定血涂片复检的标准,通过对1 269例标本结果的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 所制定的标准经临床验证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仪器检测的标本中有29.4%的血细胞分析(CBC)标本需要复检,其中32.4%存在杆状细胞增多、异形淋巴细胞增多或其他类型的异常.结论 制定血细胞血涂片复检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加强血细胞检查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作者:唐艺;白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16 和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选取80例经病理医师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p16 和cyclin D2表达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p16 和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的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81.25%,在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7.78%和3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 与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cyclin D2表达明显增高,而p16的表达明显降低,对研究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晓艳;姚汉武;宋志宇;马晓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解脲支原体(M.urealyticum)为脲原体属中唯一的一个种,因生长需要尿素而得名.解脲支原体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的重要病原体.解脲支原体可侵犯尿道、宫颈及前庭大腺,引起尿道炎、宫颈炎与前庭大腺炎;上行感染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尤其输卵管炎多见[1].解脲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女性生殖器官病理性改变,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发生有相关关系[2].近年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解脲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日新;杨卫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钡餐造影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优点体现在检查方便,病患无痛苦,副作用少,整体显示性强等,故不能完全被内镜检查所取代.但是,钡餐造影在实际操作中如不加注意或轻视某些X线影像表现,就会增加发生误诊或漏诊的机会.本文通过回顾本院遇见的3例钡餐造影中出现的假象进行分析,探讨钡餐造影中出现的假象和排除的方法.
作者:陆洋;黄伟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血管通路(vascular access)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体外循环进行净化后再返回体内的通道[1],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先决条件,是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有力保证.透析用血管通路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长期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三大类.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危险性较低,可短期留置或较长时间留置,在临床上使用广泛[2].本科室常选择深静脉置管作为主要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即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从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本科室先后对183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利;冯运;王倩;李后钿;王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试剂成本低、快速等优点,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但在操作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也很多.为提高乙肝病毒的检测质量,本文通过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测定探讨其重要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7、14天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性,早期血清VEGF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创伤早期血清VEGF呈动态升高,血清VEGF可能作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温中华;周康胜;陈小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雌性激素受体α基因(ESR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检测87例中国苗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67例健康女性对照ESR1突变位点的基因型,以SPS8.0软件包进行对照关联分析.结果 XbaI位点A、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baI位点与乳腺癌发病呈高度相关.
作者:祝有国;秦丽华;黄驭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TOD(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2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 50~200 mg/d,环磷酰胺(CTX)500~600 mg/m2×1 d, 吡柔比星(THP)20 mg/m2×(2~3) d;长春新碱(VCR)2 mg/m2×1 d,地塞米松(Dex)10~15 mg/m2×(5~7) d;每2~3月重复,有效可继续化疗2~4次.结果 患者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0.90%(完全缓解率为4.54%,部分缓解率86.3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5~12天、第5~14天降到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11~15 d恢复正常.不良反应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TO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较理想方案.
作者:谢成敏;张曦;陈幸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社会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护个人权益的观念越来越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也不断出现,给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杜绝护理差错和事故,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质量,避免纠纷的发生,是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和探讨的问题,现就产生护患矛盾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梁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及评价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脓肿36例与传统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加局部注药加常规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4例.两组灌洗次数比较(χ2=29.776)及治愈率比较(χ2=7.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咳痰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纤支镜单纯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的方法简单易行,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锡坤;袁小玲;缪炯燏;夏秀琼;郭伟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肝病毒PreS2抗原及抗-PreS2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PreS2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3.3%,两组分别与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reS2抗体在抗-HBs、抗-HBc阳性或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的检出率为33.3%,与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reS2抗原与抗-PreS2抗体作为常规检测,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感染及患者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翀;叶润;谢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0例产妇分为椎管内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阻滞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腔联合注入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镇痛分级0级为176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较:对照组为(259±28)mL,椎管内阻滞组(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比较:椎管内阻滞组经阴道助产分娩16例,对照组为8例(P>0.05),(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刘翠娥;胡宗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结核分支杆菌;应用药敏试验、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LiPA)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50株结核分支杆菌中,12株耐异烟肼(INH),7株耐利福平(RFP),15株耐链霉素(SM),2株耐乙胺丁醇(EMB).LiPA检测耐RFP菌株,4株rpoB基因531位TCG→TTG突变;耐INH菌株中5株KatG基因315位AGC→ACC突变;耐SM菌株中6株、SM敏感株1株rpsl基因43位AAG→AGG突变,1株耐SM菌株rpsl基因88位AAG→AGG突变;rrs基因未检测到突变;1株耐EMB菌株与1株EMB敏感株的embB基因306位发生ATG→GTG突变.结论 本市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性增加的趋势显著,加强监测与综合干预非常必要.
作者:刘灵辉;谷素英;徐亚军;刘衡川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