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血车的感染控制管理

刘明;廖宇虹

关键词:采血车, 管理, 意外感染
摘要: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流动采血车已成为血站采集血液的重要途径.流动采血车开往街头、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部队、农村,能方便公民参加献血,同时也是对无偿献血进行宣传的一种有效方式,由原来等献血者上门献血改为血站主动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服务形式,增进献血者与血站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情,流动采血车为开展无偿献血提供便捷的服务.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AXSYM检测甲状腺机能5项参考范围的建立

    目的 建立盐城地区成年人群AXSYM发光仪检测的甲状腺机能5项的参考范围,并研究它们相互间物质的量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化学发光测定技术检测排除了有干扰人群后的健康成人的甲状腺机能5项.结果 甲状腺机能5项的参考范围: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0.43~1.42 ng/mL),总四碘甲腺原氨酸(TT4)(5.49~11.46μg/dL),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1.14~2.79 pg/mL),血清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0.64~1.36 ng/dL),促甲状腺素(TSH)-3rd(0.392~4.135 μIU/mL).结论 试剂盒说明书上甲状腺机能5项的参考范围不太适合本地区的人群,甲状腺机能项目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也与有关文献所述有较大差别.

    作者:郑兴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尝试和体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

    作者:汤丽霞;覃志坚;龙显科;罗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腹腔镜诊治早期异位妊娠6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早期异位妊娠的意义.方法 2005年以来,应用腹腔镜诊治早期异位妊娠63例,均行榆卵管开窗取胚术及病灶清除术.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并发症,42例再次妊娠.结论 运用腹腔镜手术诊治早期异位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两种仪器不同检测原理测定免疫球蛋白G的比对分析

    目的 将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原理的2台检测仪器测定的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台仪器的IgG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分别在德国BN-Ⅱ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和日立全自动7080生化分析仪器上测定患者的血清IgG,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试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结果 两种检测系统间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结果的误差临床均可以接受.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即德国BN-II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和日立全自动7080生化分析仪测定IgG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以上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姚庆;袁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问题认知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学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问题认知教学法(PBL)在临床护理学生(下称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 选择89名临床实习护生及20名带教老师,按实习时问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教学法和PBL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护生成绩、满意率及带教老师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平时成绩、出科成绩、护生满意率及带教老师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护生带教中应用PBL能明显提高教师及护生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侯黎莉;徐蕾;姚丽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6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3个月内就诊)46例和对照组(3个月后就诊)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QOL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QO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1.39±6.57;12.53±6.88,P<0.05),但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QOL评分(78.55±8.32)高于对照组(69.98±14.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倪荣福;黄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A)和I)-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清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血浆中的IMA,结果以吸光度单位(ABSU)报告,用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比对照组IMA、D-二聚体值明显升高,AMI组与UAP组IMA、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MA和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ACS的生化指标.

    作者:丁雪晴;刘俊慧;闾爱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水中氟化物测定法的体会

    氟是水中微量元素之一.正常值在(0.2~1.0)mg/L.如长期饮用低氟水,龋齿发病率将增高;饮用含氟过高的水,对人身体也不利,严重者可得氟骨症.因此氟化物测定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893例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及诊断分析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中位值倍数在唐氏综合征生化指标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时2 893例孕妇(孕期14~21+6周)的血清AFP、F-β-HCG 2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用艾博罗(Apple Tree)唐氏产前筛选系统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表明艾博罗唐氏产前筛查系统对唐氏综合征的筛查阳性率为3.7%;对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孕妇的筛查阳性率为1.3%.结论 孕早期血清AFP和-β-HCG标记物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再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价值.

    作者:陈仲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49例基础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查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及TGF-βI浓度,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72,P<0.01;γ=-0.78,P<0.01;γ=-0.81,P<0.01).CHF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γ-0.74,P<0.01).且心衰越重,上述变化越明显.结论 CHF患者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炎性反应因子升高,抗炎因子降低,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因子的浓度可以作为CHF患者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于欣;杨震;韩学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可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甚至死亡[1].

    作者:张红霞;涂学亮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48例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植入分析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48例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患者妥善处理脱出玻璃体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并分析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除外伤性白内障伴角膜伤口术后视力较差外,其余均获得较好视力.此类手术并发症较多,但经处理后不影响手术疗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患者,只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脱出玻璃体,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并取得较好疗效,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汤伟华;罗添场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与全程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测定参数多,工作效率高,已被医院和疗养院广泛使用.但血小板(PLT)分析计数结果波动较大,重复性相对较差,易受许多因素影响,常出现结果误差,给临床诊断带来不便,故搞好PLT计数质量控制十分必要.现以瑞典产AC-920EO+血液分析仪为例,将PLT计数全程质量控制,提高结果准确性的方法和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邓宗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23种常用生化试剂交叉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23种常用生化试剂在使用时存在的交叉污染情况.方法 把23种常用生化试剂分别当标本进行23个项目的 检测,筛查出某些试剂对某个项目的 污染,基于基质效应,进一步将1例混合血清分为2例,1例加等量生理盐水,另1例加等量试剂进行检测,从而确定交叉污染存在的情况.结果 在常用的23种试荆中,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P)、钱(MG)、肌酐(CREA)、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分别受到不同试剂、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在常用的生化试剂中,有相当部分的试剂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污染情况,因此,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时,应注意项目间的合理设置,以减少交叉污染.

    作者:黄倩婷;贾璋林;吕伟标;唐跃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种流产类型,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治疗稽留流产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治疗稽留流产患者68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8岁,米非司酮片50 mg,每天早、晚空腹各服用1次,连续2 d,第3天后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片600μg,5 d后常规B超复查,观察服药效果.结果 39例治愈(57%);不全流产19例(28%);行刮宫清宫术,有黄体酮保胎史,刮宫时宫口松弛,能顺利刮出宫腔内组织者3例(4%).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孕的治疗,方法简便、服药时间短、剂量小、成功率高,且因宫颈软化不用扩宫,减少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雨汛;王小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高压臭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压臭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患尿布皮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时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皮损处直接吹高压臭氧,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及71.11%.结论 高压臭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琨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3 576例呼吸道感染者血清Mp-IgM抗体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门诊及儿科病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积累经验,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查呼吸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调查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共计12个月的门诊及儿科住院患者3 576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查出分布情况.结果 在3 576例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716例,其中男390例,女326例,阳性率分别为20.9%及19.0%,性别间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段中,以1~3岁组及4~6岁组检出率高;小于1岁组低,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在划分的春、夏、秋、冬四季中,以冬、春季检出率高,夏、秋季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在1~6岁阳性检出率高,男、女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呈散发型,但以冬、春季发病率高.

    作者:秦培华;王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检测的1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 135株占76.3%(135/177),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42株占23.7 oA(42/177).标本来源以痰液多106株,占59.9%(106/177),其次为引流分泌物29株,占16.4%(29/177),尿液为9.0%(16/177);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居多,分别占41.8%(74/177)、27.7%(49/177)、11.9(21/177);MRSA科室分离率为ICU 83.8%(62/74),神经外科81.6%(40/49),呼吸科66.7%(14/21),普外科57.9%(11/19).从耐药性来看,MRSA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80.0%,氯霉素、复方磺胺显示了较低的耐药率,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MSSA对红霉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青霉素等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脓肿、泌尿系统感染;ICU、神经外科、呼吸科为感染的主要科室;MRSA分离率已达很高水平,MRSA的耐药性高于MSSA,应严格隔离、消毒,加强监测工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保荣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静脉麻醉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5例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胃镜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患者痛苦程度反应小,并发症少,检查中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严密的观察与处理很快恢复乒常.结论 静脉麻醉胃镜检查,护理措施得当,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谭荣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喷他左辛与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喷他左辛与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男23例,女77例,以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作麻醉诱导后建立通畅的机械通气,给喷他佐辛30 mg,麻醉维持为5%GS 250 mL、芬太尼0.2 mg、丙泊酚400 mg、阿曲库铵50 mg、喷他佐辛30 mg,持续静脉滴注,根据循环调整滴速.记录诱导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血压(BP)和HR明显下降,切皮打孔气腹后明显回升.Co、每搏量(SV)和心脏指数(CI)均明显下降,随逐步回升.放气后恢复或高于基础水平.结论 喷他佐辛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需充分镇痛的腹腔镜下的短小手术.

    作者:吕斌;张永福;刘远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