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黎莉;徐蕾;姚丽文
目的 评价冰冻(-20℃)保存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质量效果及有效期.方法 (1)将预先制好并经灭菌后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置于-20℃保存,在1、3、6个月和1、2年后取出,隔水加热浇制成平板,用标准质控菌株做质量控制;(2)将预先制好并经灭菌后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置于-20℃保存,1个月后取出,加热融解浇制一部分平板后再冰冻2 d,如此反复6次,用标准质控菌株来鉴定其质量.结果 (1)用标准质控菌株鉴定各期限冰冻保存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质量,均与新鲜时一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生长,大肠埃希菌生长,菌落呈红色与新鲜时一致,变形杆菌生长,菌落呈无色也与新鲜时一致,均符合质量控制鉴定标准.(2)用标准质控菌株鉴定反复冻融6次以内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质量均与新鲜时一样,均符合质量控制鉴定标准.结论 冰冻保存不影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质量,其有效期长达2年,且可反复冻融6次,该保存法适用于基层医院,也为商品化批量生产提供了长期保存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新华;马美琴;王昭蓉;朱高层;孙竹华;徐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生化定量测定项目一段时间质量控制(下称质控)数据累积的均数、标准差作为该批号的靶均值和标准差,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化质控水平.方法 采用EXCELL2003进行数据累积的管理,得出当月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累积的均数、累积标准差和累积变异系数.结果 使用连续6个月的累积均数、累积标准差和累积变异系数作为该批号的靶值和标准差,能基本真实地反映该批号生化项目在该系统的真值及标准差.结论 质控品在一个检测系统的靶值和标准差通过几个月的累积而尽可能得到接近真值的靶值,标准差也大程度地反映了检测系统的日常精密度,从而有利于对检测系统性能的监控.
作者:何文军;黄永攀;陈丽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97例急性ACS患者为观察组,取血做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CRP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3项检测结果有差异,其中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首次就诊者与心肌梗死者CRP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IL-1、IL-6和CRP可作为冠心病及ACS发作有意义的检测指标,CRP可作为预测ACs发作指标之一.
作者:刘荣均;杨汝文;刘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人群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珠海市丽拓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有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症状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84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541例,检出率为54.98%,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463例(47.05%),Uu及Mh混合(Uu+Mh)感染患者60例(6.10%),Mh阳性18例(1.83%),感染人群主要为20~40岁中青年,药敏试验: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对支原体耐药率低,单-Uu与uu+Mh混合感染药物敏感性有一定差异.结论 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其治疗应以药敏试验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治疗.
作者:黄健;游选旺;邹军荣;陈四梅;刘小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某慈善机构(下称机构)内所有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抑郁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 采取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时机构所集中抚养的80名孤儿(父母双方均死于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80份,收回79份,有效问卷75份.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总发生率为66.67%(50/75),男童总发生率为66.67%(30/45),女童总发生率也为66.67%(20/30),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状发生情况与年龄、年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机构内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总体比较普遍;社会各界对于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宋歌;王红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分析2006~2008年分离本院感染患者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结果 3年间共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92株,主要以患者痰标本为主,分布率为72.26%;科室分布主要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居首位,合计分布率为25.97%;鲍氏不动杆菌总体耐药普遍较高,但耐药率较为稳定.结论 临床医生应根据耐药率变化选择敏感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既可有效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又能有效防止或减慢耐药菌株的形成.
作者:丁耀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在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6117例体检者血清GGT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生化检测,将血清GGT水平与血清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评价血清GGT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应用.结果 血清GGT水平的高低与血清Glu、TG、Ch呈正相关,血清GGT与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的GGT有助于提高预测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GGT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于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洁茹;刘伟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临床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住院及门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79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及体外耐药性试验,并对大肠埃希茼、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95株,革兰阴性杆菌398株占50.1%,革兰阳性茼230株占28.9%,真菌167株占21.0%.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4株(31.9%)、真菌167株(21.0%)、粪肠球菌77株(9.7%)、屎肠球菌74株(9.3%)、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41株(5.2%).ESBL确证试验:254株大肠埃希菌检出152株,产酶率59.8%;4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32株,产酶率78.1%.病原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 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真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细菌耐药性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菌株的播散,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少梅;林桢;李婪;周芸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6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3个月内就诊)46例和对照组(3个月后就诊)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QOL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QO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1.39±6.57;12.53±6.88,P<0.05),但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QOL评分(78.55±8.32)高于对照组(69.98±14.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倪荣福;黄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将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原理的2台检测仪器测定的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台仪器的IgG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分别在德国BN-Ⅱ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和日立全自动7080生化分析仪器上测定患者的血清IgG,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试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结果 两种检测系统间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结果的误差临床均可以接受.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即德国BN-II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和日立全自动7080生化分析仪测定IgG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以上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姚庆;袁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痛(CHD)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CHD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定103例CHD患者的hs-CRP水平,同时检测其中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hs-CRP水平,并与36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在UA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水平与CHD密切相关,对CH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作为CHD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马兴璇;刘春明;孙一帆;卢惠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门诊及儿科病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积累经验,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查呼吸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调查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共计12个月的门诊及儿科住院患者3 576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查出分布情况.结果 在3 576例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716例,其中男390例,女326例,阳性率分别为20.9%及19.0%,性别间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段中,以1~3岁组及4~6岁组检出率高;小于1岁组低,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在划分的春、夏、秋、冬四季中,以冬、春季检出率高,夏、秋季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在1~6岁阳性检出率高,男、女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呈散发型,但以冬、春季发病率高.
作者:秦培华;王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治早期异位妊娠的意义.方法 2005年以来,应用腹腔镜诊治早期异位妊娠63例,均行榆卵管开窗取胚术及病灶清除术.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并发症,42例再次妊娠.结论 运用腹腔镜手术诊治早期异位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肌酐又称甲基胍基乙酸内酰胺,分子式为C4H7ON3,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Mr=113.118 8),熔点255℃,具有水溶性(80.1 g/L,16℃)的极性有机含氮化合物.肌酐在肌肉中从磷酸肌酸通过自发和不可逆转化而形成.
作者:程海平;廖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49例基础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查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及TGF-βI浓度,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72,P<0.01;γ=-0.78,P<0.01;γ=-0.81,P<0.01).CHF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γ-0.74,P<0.01).且心衰越重,上述变化越明显.结论 CHF患者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炎性反应因子升高,抗炎因子降低,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因子的浓度可以作为CHF患者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于欣;杨震;韩学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本科安装了一台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AC.Tdiff2.在工作和保养中,常遇到一些故障的出现,主要是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故障,尤其是WDC计数故障频出.
作者:卢海根;熊丽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中位值倍数在唐氏综合征生化指标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时2 893例孕妇(孕期14~21+6周)的血清AFP、F-β-HCG 2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用艾博罗(Apple Tree)唐氏产前筛选系统进行评估.结果 结果表明艾博罗唐氏产前筛查系统对唐氏综合征的筛查阳性率为3.7%;对神经管缺陷(NTD)高风险孕妇的筛查阳性率为1.3%.结论 孕早期血清AFP和-β-HCG标记物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再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价值.
作者:陈仲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水平对鼻喉部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特异性UV法(日本Wako公司试剂盒)对100例健康时照者,120例鼻喉部良性疾病患者和90例鼻喉部恶性肿瘤患者检测血清SA浓度,比较两组间血清SA水平差异.结果 鼻喉部恶性肿瘤组血清S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问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A测定时鼻喉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冯忠盈;邵明希;黄依明;石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CPB)下机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胰岛素抵抗的缓解作用.方法 40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TO)、CPB 15 min(T1)、开放升主动脉后15 min(T2)和停CPB后2 h(T3)测定血浆血糖、胰岛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对数LgMOHA.结果 两组组间比较显示T2、T3各指标较体外循环前TO、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较体外循环前T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显示T1、TO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2、T3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IL-6、IL-8与ISI相关分析显示具有负相关关系,TNF-a、IL-6、IL-8与Lg-HOMA相关分析显示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CPB期间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L-Arg可改善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作者:高胜特;方刚;马彦敏;杜学奎;白银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肺癌患者血清100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80例,并与80例健康人作比较.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CEA和NO.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NO分别是(39.42±24.61)ng/mL、(123.30±25.21)μmol/L,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8.21±3.42)ng/mL、(99.12±21.61)/μmol/L及健康对照组(7.31±4.30)ng/mL、(77.81±17.61)μmol/L,P均小于0.01.结论 肺癌血清中CEA和NO水平显著升高,提示CEA与NO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故CEA和NO检测是肺癌患者非常有用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龙显科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