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及诊断价值

熊建辉;赵健;吴凯;王贵萍;方小梅

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 (HBV-DNA)、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探讨此几项指标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此3项指标对HBV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乙肝患者HBV-DNA阳性血清800份,根据其拷贝数随机留下483份,分成9个组,使每个组的标本数为42~62,便于统计学分析,所有标本进行HBV-LP、PreS1以及HBeAg的检测,然后比较分析.结果 (1)各组数据阳性率均随着HBV-DNA的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组间差异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2)HBV-LP、PreS1及HBeA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HBV-DNA 检测结果为金标准,HBeAg 的灵敏度为64.5%(273/423),阴性预示值为25.4%(51/201),检测有效率为58.4%(282/483),PreS1的灵敏度80.4%(340/423),阴性预示值39.9%(55/138),检测有效率71.4%(345/483).均低于HBV-LP的灵敏度89.4%(378/423).结论 (1)HBV-LP及PreS1是判定HBV复制的良好指标,HBV-LP优于PreS1;(2)传统的HBeAg的阴阳性不能用作HBV复制的观察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126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冠心病中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3种冠心病患者血清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UAP组患者血清CR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P组患者血清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患者CRP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增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莉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疱疹性口腔黏膜炎50例疗效观察

    疱疹性口腔黏膜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疗法.2005年以来,本院试用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改革体会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个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机能运作,疾病发生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药物治疗的原理及作用的实验性学科[1].该学科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理),由此3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而成,为医学生对此3门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的平台[2].

    作者:罗淼珊;何慧华;区慧坚;周强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87例冠心病患者及106例健康者进行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胆红素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G、LDL-C、ApoB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胆红素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血清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社区慢性病管理应将胆红素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胡友明;张娟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麻低密度布比卡因阻滞的可行性

    目的 探索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低密度布比卡因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60~80岁,拟在L2~L3或L3~L4腰-硬联合阻滞(CSEA)下行下肢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低密度液组(A组):0.75%布比卡因2 mL加灭菌注射用水4 mL;高密度液组(B组):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液1 mL.10 s内注入,记录注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与基础值比较,B组低血压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密度布比卡因对老年患者血压影响小,有明显优势性,尤其对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的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茂荷;张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床旁检测血糖仪在新生儿科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 对新生儿科床旁检测(POCT)血糖测定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集新生儿手指末梢血,在POCT血糖仪上测定3次,取均值;同时抽取静脉血在7600全自动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OCT血糖仪测定的新生儿血糖结果低于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8).结论 要正确对待POCT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血糖结果通过校正和不断地以患者标本做验证,使不同检测系统间血糖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昝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16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老年人慢性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极易引起临床误诊误治,评价影像检查(以全胸片及CT为主)在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将116例经临床证实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影像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慢性肺炎常发生于下肺及肺根部,一般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影像学动态跟踪观察,病灶大部分可逐渐吸收消散.结论 影像学动态跟踪观察是老年慢性肺炎的诊断以及避免误诊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国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4种方法检测梅毒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SYP)同时检测1 250例血清标本,用TPPA法确证.结果 RPR、ELISA、SYP 3种方法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 RPR法和 SYP法.结论 SYP法适用于大规模体检、急诊手术和无偿献血的初筛试验,RPR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观察, ELISA法适用于复检试验及成分输血.

    作者:陈开慧;李仁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369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大坪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完成胆道疾病探查和治疗的36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诊断和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行胆道探查手术患者常规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提高了疾病诊断率,并能指导手术方式,提高了胆道结石取尽率,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疼痛及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倡胆道手术常规应用胆道镜检查及治疗.

    作者:皮儒先;周渝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赣州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医生治疗支原体感染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赣州市中医院妇科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211例标本,采用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11例共检出92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率43.6%,其中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7例,占3.3%,药敏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是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结论 赣州地区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作者:谢能轩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检验科危急值的设立、报告流程及临床价值分析

    随着检验学科的蓬勃发展,检验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与临床各学科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检验项目已经发展到千项以上.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支持.

    作者:黄海东;吴晓宇;朱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1 737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泰安市儿童体内微量元素锌、铁、铜和有害微量元素铅、镉以及宏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来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就诊的1 737例儿童,按年龄分成0~1、2~3、4~5、6~10岁4组.采集指血,使用北京博辉公司研制生产的博辉铅镉分析仪系列和锌、铁、钙、镁、铜5元素分析仪系列检测血中锌、钙、铁、镁、铜、铅、镉的含量,并分析微量元素水平与年龄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锌、钙、铁均有不同程度缺乏,其中,缺锌占45.02%,缺铁占32.75%,缺钙占14.96%,且0~1岁组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5~10岁年龄组缺钙较为明显.铜、镁缺乏率较低,高镉,高铅多出现于5~10年龄组.结论 泰安市儿童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年龄越小,微量元素含量越低.提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儿童保健,各医疗保健机构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作者:李翠;陈国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两种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期间确诊的PHC患者114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126例,分别用TRFIA和CLI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FP浓度, 并进行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结果以健康对照组95%可信区间为医学正常值范围,TRFIA法和CLIA法诊断肝癌的临床界限值分别为7.31 ng/mL和24.17 ng/mL.TRFIA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6.9%,特异性为 93.4%,诊断准确率为79.2%.CLIA法的灵敏度为41.2%,特异性为91.6%,诊断准确率为65.8%.两种检测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TRFIA)和0.682(CLIA).结论 TRFIA和CLIA法都可以满足临床AFP检测需要,但TRFIA法优于CLIA法.

    作者:张鹏;马永能;刘慧玲;杨自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评价及其应用

    目的 对ACL9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下称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PT演算法)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Fib)进行评价.方法 用混合血浆测定二者的精密度;临床样本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将结果按Von Clauss法测得的Fib含量分5个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二者精密度良好;当Fib为1.00~4.00 g/L时,二者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4.00 g/L时,后者测定的结果偏高.结论 用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ib时,可先用PT-der法获得Fib值,当Fib在1.00~4.00 g/L时结果可直接报告,当Fib<1.00 g/L或>4.00 g/L时再用Von Clauss法复查,二者结合应用可获得快速、经济、可靠的Fib值.

    作者:苏奶助;温燕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和方向的分析

    健康管理产业将成为医疗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产业.本文分析当前健康管理产业的国内外现状,重点探讨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展望.提出了成立健康管理部,配备专业健康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应用于健康保险,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实现服务升级和扩大服务范围,开拓健康互动双赢局面等七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作者:张雪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支原体感染干扰红细胞计数1例报道

    作者在工作中用Sysmex2100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发现1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红细胞计数大幅假性降低的病例.本病例肺炎支原体IgM和冷凝集滴度异常强阳性,为引起检验人员注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卫;钟天鹰;陈红兵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检验科信息一体化模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门诊工作站系统、叫号系统,条形码系统、扫描系统、自助取单系统在门诊患者中的联合运用.方法 通过每一环节的深入了解及临床实践论证.结果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协调下,各个子系统的相互衔接,完美嵌合,大大提高了检验科门诊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出错率,并缩短了患者取单时间,使患者及早就医,减少痛苦.结论 在这些先进系统的应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缓解门诊窗口的压力,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作者:佘亚辉;雷婷;张秀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分析

    目的 对几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少见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可能原因.方法 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性检测(两种试剂)为少见模式的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指标测定,HBsAg弱反应性标本应用中和试验进行检测,同时参考聚合酶链反应(PCR)HBV DNA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ELISA法检测标本 0.22%为少见模式,ELISA、TRFIA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ELISA法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高于TRFIA法.5例HBsAg弱反应性标本中和试验确认阳性 2例.结论 机体免疫的自然进程、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HBV变异株再感染都可能导致HBVM检测结果出现少见模式,应使用不同的方法和中和试验进行进一步检测.

    作者:王智斌;周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全血微量元素铁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全血微量元素铁与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 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铁,五分类血细胞分析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结果微量元素铁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参数随之降低.结论 微量元素铁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儿童IDA的筛查试验,特别是隐性IDA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艳艳;田礼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儿童慢性咳嗽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转至常州市儿童医院的21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随诊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慢性咳嗽中有慢性鼻窦炎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鼻后滴流综合征6例.结论 慢性鼻窦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易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很多社区医院容易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月环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