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鼎广;叶国芳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尿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培养分离的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380株,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248株(65.3%),葡萄球菌53株(13.9%),肺炎克雷伯菌33株(8.7%),肠球菌37株(9.7%),铜绿假单胞及真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肠杆菌科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结论 尿路感染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怀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6%贺斯即羟乙基淀粉氯化钠200∶0.5注射液(HES)应用于高龄患者低血容量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45例低血容量休克的高龄患者,给予贺斯进行容量治疗,观察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贺斯用于低血容量休克的高龄患者进行容量治疗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一种理想的人工血浆用品,可以安全有效地使用.
作者:胡虞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是集电阻、电导、氩激光流式细胞分析和荧光染色为一体,对尿沉渣有形成分进行分析.操作简单,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管型等能进行定量分析和提供散点图.
作者:崔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1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8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14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对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胡燕;高轶;陈燕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革兰染色检测妇科炎性反应阴道分泌物涂片中微生态群的临床意义.方法 革兰染色妇科炎性反应阴道涂片350例,观察滴虫、真菌、线索细胞(加德纳菌)、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清洁度等;前四种病原体相应地用生理盐水法、KOH镜检法、纸片法胺试验、淋菌培养法,分别作对照试验.结果 4种病原体染色法分别检出滴虫41例、真菌67例、线索细胞54例、革兰阴性双球菌36例,对照试验检出滴虫41例、真菌64例、线索细胞54例、革兰阴性双球菌25例;染色观察清洁度增高者269例,占76.9%;其中杂菌2+以上者为113例,占32.3%.结论 革兰染色法,可快捷、全面地对妇科炎性反应患者做出初步判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病原体初筛手段,同时,直接观察阴道菌群分布状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江立千;陈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微生物分析鉴定及耐药性监测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微生物分析系统操作过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作者:向万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站实验室在对献血者的标本作各项检测时,必须将室内质控品和标本一起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判断该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而质控品的选择,是以该试剂盒临界值的2~3倍为宜.不同厂家试剂的灵敏度不同,同样浓度的质控品实验得出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品就成了实验结果是否可信的关键之一〖HTH〗
作者:孙家志;黄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社会应用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建立,使Excel在临床检验科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作者:宋晓敏;贵立政;岳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ysmex CA-50自动凝血分析仪对67例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35例健康妊娠妇女和35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产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PT、APTT缩短,Fbg含量升高,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相比,P<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患者相比,P<0.05;健康妊娠妇女与健康妇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凝血功能检测不仅对产妇和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避免了孕妇产前及产后意外的发生,确保了母子生命安全,有效地降底了孕产妇死亡率,其凝血指标对妊高征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3 308例,在全自动生化仪Dimension测量ALT,AST.结果 按年龄,性别分组经检验发现不论男女在20~29岁、60~69岁、≥70岁这3组的ALT、AST的酶活力水平低于30~39岁、40~49岁、50~59岁,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0~39岁、40~49岁、50~59岁组与年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且男女ALT、AST酶活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应使用不同的正常参考值.本院ALT、AST健康成人参考值分别为:男,ALT≤51 U/L,女,ALT≤37 U/L. AST参考值的波动性,男≤41 U/L,女≤33 U/L.
作者:施志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不孕家庭支原体感染及抗菌药物治疗的药敏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男性取精液、女性取宫颈拭子送检,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68个不孕家庭中23个家庭有支原体感染,占33.8%.在感染家庭中,男性20例占87%,女性23例占100%,女性高于男性.其中解脲支原体22例,占感染者的95.7%,人型支原体仅1例占感染者的4.3% .10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达95%以上.林可霉素和罗红霉素敏感率较低,均未达到50%.结论 在诸多不孕因素中支原体感染已占33.8%.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该地区以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抗菌药物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使用或首选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
作者:杨世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成分输血的现状,探讨科学、有效、安全输血的发展模式.方法 统计2002~2005年成分输血的情况,分析原因,通过针对性地培训,加强安全输血的监督、检查等有效措施,促进柳州市成分输血的发展.结果 2005年以前柳州市成分输血水平较低并且每年成分输血比率和红细胞使用比率同比增长较慢,分别为2.61%和3.83%;采取有效措施后,成分输血比率和红细胞使用比率同比增长显著增加,分别为7.21%和14.55%,目前已分别达到98.30%和95.97%以上.结论 有效地培训,并结合安全输血的定期监督、检查,对成分输血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陈兴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院检验科每天要检测含有不同种类病原菌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标本,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科内清洁工长期接触和处理这些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如果疏于防护极易导致交叉感染,应加强他们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培养和教育.
作者:李红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2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别为<0.5、0.5~2.0、~10和>10 ng/ml 4个等级.结果 若以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2%,阳性预测值为45.0%,阴性预测值为89.6%.结论 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鸿恩;黄丽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了解熟悉它的参数设置及保养维护,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很有帮助.笔者结合3年来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的使用体会,简要介绍7020参数设置和保养维护.
作者:谭海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与胃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7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血中的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测定,并以42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组患者CEA、CA19-9及CA72-4的敏感性分别为24.1、35.4%和48.1%,特异性分别为90.7%、71.4%和100%.联合试验其敏感性可提高至79.7%.且术后CEA、CA19-9及CA72-4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CEA、CA19-9及CA72-4在胃癌的诊断性试验中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适于联合检测,是现有的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较好指标.
作者:赵春明;郭巍;赵岩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因急性胸痛来本院就诊的患者95例,在胸痛≤1 h、3 h、6 h、12 h、24 h连续监测IMA、Mb、CK-MB、CTnI 4项指标,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组入院:在胸痛≤1 h IMA、Mb、CK-MB 、CTnI敏感性分别为81.0% 、38.1%、28.5%、14.2%,IMA敏感性与其他3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3 h时IMA、Mb、CK-MB和CTnI 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3%,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IMA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曾新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检验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发展和提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层析技术、光谱分析、单克隆技术、DNA探针等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检验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西部地区许多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也改善了工作环境,更新了检验设备,增加了检验项目.这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检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控制程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微循环敏感指标血小板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HbAlc、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进行测定,并根据HbAlc的高低及有无微血管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HbAlc升高A组(HbAlc> 6.0% )即血糖控制不佳且伴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HbAlc升高B组(HbAlc> 6.0% )即血糖控制不佳但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HbAlc正常C组(HbAlc≤ 6.0% )即血糖维持相对稳定且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并将三组的血小板参数及Fbg结果与健康对照(非糖尿病)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B组的多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循环敏感指标MPV、PDW及Fbg与HbAlc具有相关性.对HbAlc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临床指征,其微循环敏感指标已发生改变,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参数(血常规)和Fbg,以便及时纠正糖尿病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
作者:李秀文;方晓璐;张毅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一标本中两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的选择.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鉴定,用K- B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16个标本中两个药敏完全相同的有4例,粗糙型菌落比光滑型菌落耐药的有8例,光滑型菌落比粗糙型菌落耐药的有3例,粗糙型菌落和光滑型菌落交叉耐药的有1例.结论 当一个标本中有粗糙型菌落和光滑型菌落两种菌落时,一般情况下两种菌落都要做药敏,如果只做一种菌落的药敏,应选择做粗糙型菌落的药敏.
作者:黄露萍;向万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