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46例

吕海权

关键词:心包积液, 静脉导管, 引流, 穿刺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 本组46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剑突左侧或心尖内侧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内,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4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无心脏穿破及撕裂、冠状动脉损伤、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气体栓塞、气胸、腹内脏器损伤、医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置管引流1~2 h后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置管引流3~28 d,平均(14.0±5.0)d,本组病例均无术后心包继发细菌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迅速、创伤小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引流术.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体检人员血脂 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

    目的 分析了解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血脂检测采用氧化酶法,转氨酶检测采用速率法,仪器使用意大利产PM4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多普勒彩超由专业医师检查肝脏,脂肪肝的诊断按影像学标准确诊.结果 1 567例中高脂血症387例,387例高脂血症中脂肪肝患者126例(32.56%),高三酰甘油144例(37.21%),脂肪肝65例(45.14%),高胆固醇96例,脂肪肝6例(6.25%),二者均增高147例,脂肪肝69例(46.94%),血脂正常者1 180例,脂肪肝66例(5.59%),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单纯胆固醇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三酰甘油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胆固醇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P<0.01).二者都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126例脂肪肝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6例(60.3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2例(33.33%),而血脂正常者ALT升高49例(4.15%),AST升高42例(3.56%),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1).结论 脂肪肝的好发年龄在25岁以上,而多数患者均为健康体检时发现,因此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对脂肪肝、高脂血症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类别真空采血管制备血清中三酰甘油的比较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品种真空采血管进行比对分析, 探讨用无抗凝管、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制备的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献血员20人,空腹12 h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无抗凝管、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制备的血清在Olympus AU5400生化分析仪上检测TG项目.结果 无抗凝管与促凝管、分离胶管在测定TG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无抗凝管作为标准管,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均未超过临床接受范围.结论 用分离胶管、促凝管、无抗凝管采集血液标本测定TG结果具有可比性.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可代替无抗凝管进行TG项目的测定.

    作者:周迎春;陈辉;关平;李丽;李翠;陈海鸣;程涌江;何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46例

    目的 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 本组46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剑突左侧或心尖内侧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内,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4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无心脏穿破及撕裂、冠状动脉损伤、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气体栓塞、气胸、腹内脏器损伤、医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置管引流1~2 h后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置管引流3~28 d,平均(14.0±5.0)d,本组病例均无术后心包继发细菌感染.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迅速、创伤小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引流术.

    作者:吕海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前清蛋白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600-020生化分析仪检测113例各种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PA、CHE、TBA.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的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各种肝脏疾病的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瑛;尹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1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46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即糖尿病无肾病组(单纯DM)2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1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临床DN)8例.另选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脂蛋白、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P<0.05或P<0.01),而单纯DM组TG升高,LDL-C正常; 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TC、 载脂蛋白B(ApoB)均升高(P<0.05或P<0.01),HDL、载脂蛋白A1(ApoA1)均下降(P<0.05或P<0.01).单纯DM与DN组,随着DN程度的加重,TC、ApoB升高(P<0.05或P<0.01),HDL、ApoA1均下降(P<0.05或P<0.01).TG、LDL-C、ApoB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P<0.01).DN组PL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 MPV、PDW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 DN早期即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血脂及血小板因素可能参与了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进展.

    作者:王德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特点,为采取合理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科室2004~2006年两年来住院的31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掌握其感染特点.结果 本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87%,明显高于本院平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38%),其特点为反复住院患者多,重复感染多,二重感染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为主,其次是会阴部皮肤、肠道,化疗、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其独特的医院感染特点和较高的感染率.应重视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重视改善环境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等,特别是对放、化疗后处于Ⅳ°骨髓抑制的患者,有条件的应及时转入层流病房,这是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晓敏;陈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剖宫产后1年内中孕引产3例临床分析

    中国剖宫产率在某些地区已达到70%[1],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已越来越受关注,但剖宫产后1年内即中期妊娠者临床报道较少.本院于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收治3例剖宫产后1年内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孕妇,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pH值对血清钙浓度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pH值对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钙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每份血清标本分成3组,其中第1组加入10 霯中性生理盐水(对照组),第2组加入10 霯 1 mol/L HCl(酸性组),第3组加入10 霯 1 mol/L NaOH(碱性组),然后将各组标本分别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离子钙、总钙及pH值,生化分析仪测定其总钙.结果 比色法测定中,酸性组、碱性组及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极法测定中酸性组、碱性组及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钙浓度时,应注意血液pH值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邰飞;朱武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妇阴道念珠菌感染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念珠菌感染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13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132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81例.213例患者中,27例妊娠期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其中16例妊娠期有阴道念珠菌感染再次发作;186例未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比较3组孕妇的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结果 GDM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15%,21/132)高于妊娠期GIGT的发病率(7.4%,6/8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阴道念珠菌感染组及未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组的GCT分别为(9.6±1.8)、(9.2±1.5)mmol/L;OGTT空腹血糖分别为(5.4±0.9)、(5.3±0.8)mmol/L,1 h血糖分别为(11.1±1.8)、(11.0±1.6)mmol/L,2 h血糖分别为(9.3±1.7)、(9.2±1.5)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阴道念珠菌感染组GCT为(10.5±1.1)mmol/L;OGTT空腹血糖为(5.4±1.1)mmol/L ,1 h血糖为(11.5±0.9)mmol/L,2 h血糖为(9.4±1.4)mmol/L,与未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伴阴道念珠菌感染时,GCT、OGTT各点血糖水平无明显升高,但GDM与GIGT孕妇比较,阴道念珠菌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杨万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近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细菌鉴定仪,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分离到12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提高,痰液标本检出率高(88.5%),菌株多来源于重症监护室(56.5%)和呼吸内科(29.2%).在常用的12种抗生素中,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10.5%)、亚胺培南(11.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7%)耐药率低于5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之一,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引起临床尤其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高度重视.严格做好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技术,以减少交叉感染,正确选择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许建平;奚经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选择佳组合,提高检测的敏感度.方法 用罗氏E1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40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 子宫颈恶性肿瘤11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6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4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 本文统计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9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占34.5%.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炳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程指导性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指导性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接受随机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指导性、连续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血压、心率和焦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情况和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住院期间全程指导性健康教育后,术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认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全程指导性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增强患者对疾病认识与手术过程的了解,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在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同时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作者:郭绚妮;陈梦茜;徐海娟;冉利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期危险饮酒与脂代谢 糖耐量变化及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长期危险饮酒与脂代谢、糖耐量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长期危险饮酒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饮酒分类标准和1999年的糖耐量低减标准,从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中选出符合以上条件男性96例(A组);根据体检者自愿的原则将A组分为禁酒组(A1组)48例,危险饮酒组(A2组)48例;非饮酒符合糖耐量正常者56例(B组).先量体检者的收缩压,然后抽取A、B两组体检者的空腹和进食75 g葡萄糖的2 h血样,空腹血样分别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的浓度;餐后2 h血样分别测定2 h血糖(BG)和2 h胰岛素(Ins)的浓度;6个月和2年后,以同样的方法测定A1组和A2组血样的相关项目.结果 A组体检者血清中的FBG、2 h BG、FIns、2 h Ins、TG、TC、LDL-C的浓度均较B组明显升高,而HDL-C和ApoA1明显下降;6个月后,A1组与A2组及B组相比,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了明显的改善,糖耐量低减状态明显好转;2年后A1组的所有检测指标基本接近B组水平,而A2组主要表现为高TG和TC及低HDL-C血症、代偿性高Ins血症、胰岛素抵抗,糖耐量状态显著恶化.结论 禁酒或控制饮酒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对脂代谢紊乱进行积极的治疗,改善糖耐量状态,可有效控制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彭易清;林婉媚;聂伟明;陈悦明;陈锦国;陈志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对40例糖尿病患者和51例健康人血清锌(Zn)、铜(Cu)、镁(Mg)、钙(Ca)定量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Zn、Mg、C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Cu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Zn、Cu、Mg、Ca代谢紊乱,检测其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对病情估计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玲;杨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克拉霉素口服加外用治疗支原体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支原体阴道炎的致病菌为人型支原体(Mh)或解脲支原体(Uu),也有两种混合感染的情况.近年来,临床上由Mh、Uu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妇女阴道炎(简称支原体阴道炎),目前患者有增多的趋势.本院于2007年1~6月采用口服克拉霉素及阴道灌洗上药治疗Mh、Uu混合感染的支原体阴道炎收到良好的效果.旨在寻找有效抗Mh、Uu混合感染的药物,为临床治疗Mh、Uu混合感染支原体阴道炎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成娅;毛开蓉;陈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时脂血对淀粉酶测定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脂血对淀粉酶(AMY)测定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胰腺炎组22例;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酶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脂血时血清AMY值较正常偏低.结论 急性胰腺炎脂血时,建议使用尿AMY/尿肌酐(Cr)比值作为临床治疗指标.

    作者:鹿新红;方海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

    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检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

    作者:景戌;吴立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凝聚胺技术在产前血型抗体及新生儿溶血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产前血型抗体及新生儿溶血病检查中能否用凝聚胺技术(MPT)代替抗人球法进行检测.方法 用凝聚胺法和抗人球法平行检测IgG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抗体效价和临床常规送检的产前检查标本9份、新生儿黄疸标本27份及多次输血患者标本30份.结果 两法对IgG抗体效价测定相当,凝聚胺法对临床标本的检测与抗人球法的结果符合性较好.结论 凝聚胺法的敏感性达到要求,且快速简便,适合用于产前血型抗体及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作者:谢进荣;张兴明;樊祟红;王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产后子宫坏死性内膜炎、肌炎1例

    临床上子宫内膜炎、肌炎为常见病,但坏死性子宫内膜炎、肌炎在临床上少见,而发生在顺产后者尤为罕见[1],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蒋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183例

    胆汁酸是胆甾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肝-肠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其生成与代谢和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尤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和肝硬化时有较灵敏的变化.本文采用双酶耦联法测定血清TBA,同时以速率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各种肝病患者的TBA和ALT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鲲;金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