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子宫坏死性内膜炎、肌炎1例

蒋莉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 子宫肌炎, 分娩
摘要:临床上子宫内膜炎、肌炎为常见病,但坏死性子宫内膜炎、肌炎在临床上少见,而发生在顺产后者尤为罕见[1],现报道1例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维护保养与故障排除

    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已成为医院血液学检验的重要仪器,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而且,可以使检验结果更加快速、准确、客观,可以对标本多次重复检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仪器的正确使用和严格的维护保养是保证仪器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美国BECKMAN COULTER ACT5DIFF血液分析仪为例,总结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维护体会.

    作者:张艳菊;刘吉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检验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十年来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与条例,医院的质量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主要组成科室,检验报告的准确与否不仅仅是差与错的问题,是医疗事故举证倒置中鉴定有关事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每个环节的管理必须规范、系统、科学.现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阐述如下.

    作者:刘志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中应用价值,选择佳组合,提高检测的敏感度.方法 用罗氏E1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240例妇科疾病患者肿瘤标志物.结果 子宫颈恶性肿瘤11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5项结果均为阴性.子宫恶性肿瘤6例,2例可见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4例检测结果阴性.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例,1例CA19-9升高,1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卵巢恶性肿瘤8例,3例CA12-5升高,3例CA12-5和CA19-9同时升高,2例阴性.结论 本文统计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9例,肿瘤标志物阳性结果仅10例,占34.5%.存在阳性率较低的问题.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炳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产后子宫坏死性内膜炎、肌炎1例

    临床上子宫内膜炎、肌炎为常见病,但坏死性子宫内膜炎、肌炎在临床上少见,而发生在顺产后者尤为罕见[1],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蒋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生物化学检验》考试改革的启示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是毕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医学检验中应用多的项目之一.本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和操作同等重要,既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要忽视基本操作,其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就业.因此,如何讲好和学好<生物化学检验>这门课程,如何评价学习效果是摆在师生和教育学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作者:侯振江;刘立新;李红岩;李吉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采用Nycocard READERⅡ仪器对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HbA1c、空腹血糖(FBG)水平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 伴有视网膜病变组(有DR)46例,其中单纯型38例、增殖型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无DR)40例;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HbA1c水平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之间呈正相关;FBG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汤汉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媒体参与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眼科学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 000年,经长期的发展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1].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中,它是一门必修临床科目,一般情况下,在与内、外、妇、儿等大科相比中,常被学生认为是小科,尽管教学内容繁多复杂,但课时往往偏少,且与其他学科交叉不多,再加上在执业医师考试中为不做要求的内容,临床操作要求又较高,大多数学生都不容易重视眼科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加深对眼科学的掌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

    作者:袁容娣;尹小磊;叶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动静脉血部分生化指标比较

    目的 探讨动、静脉血样钾(K+)、钠(Na+)、离子钙(iCa2+ )、碳酸氢根(HCO3-)、葡萄糖(GLU)、乳酸(LAC)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同一受检者同时采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动、静脉血样本K+、iCa2+、HCO3-、GLU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Na+、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要建立动脉血K+、iCa2+、HCO3-、GLU参考值范围.

    作者:付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2006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分离培养得到病原菌,用Micro Scan Walk Away4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占40.2%,革兰阴性杆菌占59.8%;前6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未发现对亚胺硫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日趋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耐药性问题,根据具体菌种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方玲;陈江华;顾向明;邓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 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

    目的 比较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方法 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中老年人,分别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结果 糖尿病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抵抗素水平可能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

    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检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

    作者:景戌;吴立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生物质谱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解决生命科学过程中的有关活性物质的分析问题发展并推动了生物质谱.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由于生物质谱所具有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易于自动化特点,生物质谱目前已成为有机质谱中活跃,富生命力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作者:罗云;丁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学生公民道德观调查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学生的公民道德观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青少年公民道德观问卷>调查了护理专业学生600名.结果 各维度平均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守法、友善、诚信、爱国、明礼、勤俭、自强、团结、奉献、敬业.结论 道德观教育要落实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道德教育的整体性.

    作者:张渝成;吴正吉;周小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特点,为采取合理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科室2004~2006年两年来住院的31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掌握其感染特点.结果 本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87%,明显高于本院平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38%),其特点为反复住院患者多,重复感染多,二重感染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为主,其次是会阴部皮肤、肠道,化疗、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其独特的医院感染特点和较高的感染率.应重视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重视改善环境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等,特别是对放、化疗后处于Ⅳ°骨髓抑制的患者,有条件的应及时转入层流病房,这是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晓敏;陈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类别真空采血管制备血清中三酰甘油的比较及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品种真空采血管进行比对分析, 探讨用无抗凝管、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制备的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献血员20人,空腹12 h抽取静脉血,分别置于无抗凝管、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制备的血清在Olympus AU5400生化分析仪上检测TG项目.结果 无抗凝管与促凝管、分离胶管在测定TG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无抗凝管作为标准管,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促凝管与分离胶促凝管均未超过临床接受范围.结论 用分离胶管、促凝管、无抗凝管采集血液标本测定TG结果具有可比性.分离胶促凝管、促凝管可代替无抗凝管进行TG项目的测定.

    作者:周迎春;陈辉;关平;李丽;李翠;陈海鸣;程涌江;何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前清蛋白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7600-020生化分析仪检测113例各种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PA、CHE、TBA.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的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各种肝脏疾病的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瑛;尹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183例

    胆汁酸是胆甾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肝-肠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其生成与代谢和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尤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和肝硬化时有较灵敏的变化.本文采用双酶耦联法测定血清TBA,同时以速率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各种肝病患者的TBA和ALT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鲲;金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免疫状况,为医院进一步有效预防医务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直接询问调查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全院医务人员乙肝疫苗免疫标志物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进行调查检测分析.结果 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抗-HBs阳性率38.08%,其中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抗-HBs阳性率30.25%,感染获得抗-HBs阳性率7.83%;男、女医务人员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抗-HBs阳性率比较,感染获得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医务人员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抗-HBs阳性率24.16%,感染获得抗-HBs阳性率10.67%,而非临床医务人员则分别为40.78%和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既要有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作指导,也要有强制性的培训学习作手段;既要有制度设施的建立健全作基础,也要有完善的自我防护措施作保障.临床医务人员应是重点防护人群.

    作者:李月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健康体检人员血脂 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

    目的 分析了解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脂、转氨酶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血脂检测采用氧化酶法,转氨酶检测采用速率法,仪器使用意大利产PM4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多普勒彩超由专业医师检查肝脏,脂肪肝的诊断按影像学标准确诊.结果 1 567例中高脂血症387例,387例高脂血症中脂肪肝患者126例(32.56%),高三酰甘油144例(37.21%),脂肪肝65例(45.14%),高胆固醇96例,脂肪肝6例(6.25%),二者均增高147例,脂肪肝69例(46.94%),血脂正常者1 180例,脂肪肝66例(5.59%),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单纯胆固醇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三酰甘油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胆固醇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P<0.01).二者都升高的脂肪肝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P<0.01).126例脂肪肝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6例(60.3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2例(33.33%),而血脂正常者ALT升高49例(4.15%),AST升高42例(3.56%),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1).结论 脂肪肝的好发年龄在25岁以上,而多数患者均为健康体检时发现,因此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对脂肪肝、高脂血症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妇阴道念珠菌感染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念珠菌感染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13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DM)132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81例.213例患者中,27例妊娠期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其中16例妊娠期有阴道念珠菌感染再次发作;186例未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比较3组孕妇的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结果 GDM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15%,21/132)高于妊娠期GIGT的发病率(7.4%,6/8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阴道念珠菌感染组及未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组的GCT分别为(9.6±1.8)、(9.2±1.5)mmol/L;OGTT空腹血糖分别为(5.4±0.9)、(5.3±0.8)mmol/L,1 h血糖分别为(11.1±1.8)、(11.0±1.6)mmol/L,2 h血糖分别为(9.3±1.7)、(9.2±1.5)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阴道念珠菌感染组GCT为(10.5±1.1)mmol/L;OGTT空腹血糖为(5.4±1.1)mmol/L ,1 h血糖为(11.5±0.9)mmol/L,2 h血糖为(9.4±1.4)mmol/L,与未合并阴道念珠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伴阴道念珠菌感染时,GCT、OGTT各点血糖水平无明显升高,但GDM与GIGT孕妇比较,阴道念珠菌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杨万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