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粪便隐血试验检测方法的比较

程宜

关键词:粪便, 隐血试验, 胶体金法, 邻联甲苯胺法
摘要: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常作为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以往沿用的化学法隐血试验易受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灵敏度低、有致癌性等缺点,近年来已逐渐被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取代.本文对一步快速胶体金法、邻联甲苯胺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及对策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是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认定的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细胞抗凝剂.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应用,EDTA盐也作为理想的抗凝剂被临床广泛使用.自1980年Onder等报道1例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现象后,国内、外开始广泛关注.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EDTA依赖性PTCP的发现过程以及用仪器法、手工法、血及骨髓涂片对血小板进行测定与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李亚伟;李柄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孕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妇女妊娠后,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孕妇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特别是妊娠晚期,这些变化会引起母体造血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血液内某些成分的变化.贫血的传统红细胞指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类法,由于它不能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离散程度,所以对贫血的鉴别是笼统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并获得反映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和客观指标,它能准确、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孕妇RDW和MCV的特点,以便为孕妇缺铁性贫血(ID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文用日本东亚KX-21型血液计数仪检测了250例孕妇和210例健康妇女的RDW和MC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庆茂;方玲;杜国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项尿蛋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尿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lb、β2- m、T-H蛋白和α1-m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BP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α1-m及RBP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而T-H蛋白则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尿RBP水平与尿Al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7,P< 0.05).随着肾脏病变的进展而引起各项尿蛋白指标的异常改变更趋于显著.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T-H蛋白、α1-m及RBP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作者:罗蓉;李卓成;阎德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长如何做好护士形象的管理

    在推行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求具备良好的形象.护士形象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她形成了一组护理文化,就像企业形象已构成企业文化一样,这已成为21世纪的新型学科.护士形象通常是由护士的工作作风、护士的语言、护士的仪表、护士的行为、护士的情感、护士的自身时间安排及护士的信息等构成.笔者通过几年的临床护士长管理工作,从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论述了护士长应如何做好护士形象的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唐月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能够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酶,整个肝脏内ALT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由肝细胞内ALT浓度比血清高1 000~5 000倍,肝细胞内ALT也可由于此种浓度差而泄漏入血中,因此,血清ALT活性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标志.除在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外,在中国血站系统对献血者的筛查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卫生部在对献血者健康体检新标准中将其列为检测项目之一.现就ALT在血液安全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何子毅;邹文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影响血液分析仪质量的三大因素

    血液分析仪因其准确、快捷,在中国已经得到普及,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喜爱和信任,它已取代了日常工作中的手工计数,使血液分析的速度、检测质量明显提高.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在长期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发现,除做好仪器保养、校准和质量控制外,仍有一些情况影响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经观察后发现,下述3大随机因素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需引起大家注意.这3种情况是随机经常发生的不良状况,影响了血液分析仪的血液分析质量,但这些状况尚不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将仪器检测结果控制在良好而较稳定的状态,进一步提高血液分析的质量,现将这3种状况的表现及处置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周林华;薛云松;李田科;支国华;冯倩;李增安;韦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例大隐静脉剥脱术并发淋巴漏的观察及护理

    淋巴漏是淋巴管受到损伤而引起的淋巴液外流,以伤口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或淡黄色液体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隐静脉剥脱术并发淋巴漏少见,本院于2006年11月发现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邓世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液α-葡萄糖苷酶与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尿液α-葡萄糖苷酶(α-Glu)在肾脏疾病中的实验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比色法测定尿液α-Glu的活性,比较对照组、非肾病实验组和肾病实验组的结果.结果 肾病实验组的尿液α-Glu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尿液α-Glu测定对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智;杜志敏;汪宏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实验室检查对血尿来源鉴别意义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查对血尿来源的鉴别意义.方法 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法和尿流式细胞技术对临床确诊的103例血尿患者的血尿来源进行鉴别.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异形红细胞率分别是:肾性血尿(83±14)%、非肾性血尿(50±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鉴别肾性血尿的cut off值为75%时准确性较好;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细胞-70%前向散射光强度值分别是:肾性血尿(65.7±14.1)ch、非肾性血尿(74.6±18.5)ch,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异形红细胞率在75%或75%以上为肾性血尿标准,那么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结论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异形红细胞率以及用尿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细胞相关参数,对鉴别血尿来源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红梅;陈克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室内质控品的自制及应用

    目的 自制室内质控品作为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比血浆,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是否符合临床要求,降低检验成本.方法 收集日常工作中PT、APTT均正常且常见传染病检测均为阴性的临床样本,混合后分装,置-20 ℃冷冻备用.结果 自制室内质控品(冷冻混合血浆)在60 d内与新鲜混合血浆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室内质控品符合室内质控要求,此分装方法可用于自制室内质控品,可降低检验成本.

    作者:张淑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的诊疗方法

    作者自1985年从事妇产科工作以来,所见子宫肌瘤患者多为30~50岁的妇女,该症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绝大多数长于子宫体部,约10%在宫颈部.该症分三类:(1)壁间肌瘤,瘤在子宫壁间生长,外周为肌层所包围;(2)浆膜下肌瘤,瘤向子宫表面发展,大部分突出于子宫表面时仅为子宫浆膜所覆盖;(3)黏膜下肌瘤,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内,或仅一蒂与子宫相连,有的悬于阴道内甚至脱出.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异常变化多见于黏膜下肌瘤和壁间肌瘤.

    作者:周陵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孕妇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和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荧光标记免疫法检测162例孕妇和32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血清Hcy与FA含量,并测量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不同出生体质量组新生儿相关的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组血清Hcy和F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妇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FA水平呈正相关(P<0.05);妊娠期并发症组与正常孕产组的Hcy和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孕妇血清FA、Hcy水平对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减少和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雪峰;吴垚;范建英;施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产科一种常见病,患者的凝血系统活性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文采用凝固法应用BE-Compact X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妊高征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孕妇的血浆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研究妊高征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为妊高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如何提高痰液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率

    结核杆菌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染病菌,随着抗痨药物的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一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随着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伴随着工业的大发展,人们的流动性加大等一系列的原因使结核杆菌的感染有所提高.而作为传染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中控制传染源为结核防治的重点,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这就要求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而作为基层医院又不具备大型的结核杆菌培养仪器,这就要求加强痰涂片的质量管理,提高痰涂片检出率.本院作为定点传染病医院在这方面积累了一点实际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刘光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术前淋巴细胞毒配型结果,并对75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直接行肾移植术.结果 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75例术前未做交叉配型的肾移植受者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或加速性排斥反应,手术同时或术后行回顾性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无针对供者错配抗原特异性HLA抗体的受者移植术前可以不做交叉配型.

    作者:帅莉;郭翠华;胡伟;汪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0例老年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综合治疗及临床分析

    老年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多数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阻塞性肺病的基础上,由于近期感染、过敏等引发的危重性疾病.AECOPD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本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了30例老年性AECOPD,经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周素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在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5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和62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FP、CEA、CA125、CA19-9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6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其中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分别是:AFP为63.46%、CEA为58.50%、CA125为47.17%、CA19-9为52.83%.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可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作者:丁文斌;杭春中;季中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节镜技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内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常受累的部位为膝、髋关节,其次为肘、肩和踝关节,儿童较多见[1].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对于化脓性膝关节炎,经保守治疗如不能控制感染时应行关节切开清创术,而后持续行关节冲洗.这种方法疗程长,效果不确定,膝关节病废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对膝关节进行早期彻底的微创清创成为可能.本科室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关节腔内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35例,获得随访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祥志;魏大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库存血告急时手术患者输血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库存血告急时手术患者的输血方案.方法 术前制定不同的输血方案,将手术患者分为4组:第1组为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小,放弃常规备血,只备血浆;第2组为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大,符合自身输血标准,对患者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第3组为择期手术,但不符合自身输血标准,控制手术用血指征,出血严重者,补充血浆和借用部分急诊用血;第4组为急诊手术,启用告急库存中的应急用血部分.结果 第1组30例仅有1例输血浆350 mL;第2组22例中有19例未输异体血,其中2例术中仅输血浆400 mL;第3组在控制手术输血指征后,10例有3例占用急诊用血库中的红细胞共6 U;第4组5例急诊手术启用急诊用血和手术视野失血回收结合输血,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未造成血液浪费、耽误临床用血及患者手术延迟.结论 控制输血指征、发挥自体输血和血浆与急诊用血综合性血液结合的输血方案可保证血库库存血告急期间继续保持各科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郭瑞德;俞石芳;杨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实验教学深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实验课程的设置则是达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检验专业作为一门强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如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基础检验等专业课都开设了约2/5的实验课.新教学计划大纲明确了以目标教学为手段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目标教学体系的实质在于不再片面重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更重视发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因此,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大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作者:石小玲;解公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