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附35例临床分析)

赵向荣

关键词:自发性, 气胸, 老年人
摘要:由于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自发性气胸也有增多趋势.本院自1998年元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145例,其中老人35例,60岁以下110例.本文将老年患者与青壮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外源性子宫珠蛋白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子宫珠蛋白(UG)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UG(+),以脂质体介导法稳定转染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同时转染空载体pcDNA3.1质粒,以未转染细胞为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命名为pcDNA3.1-UG(+)/Hela组、pcDNA3.1/Hela组、Hela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目的 基因表达,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结果 pcDNA3.1-UG(+)/Hela组UG mRNA及UG蛋白出现明显的高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张文芳;张红芳;汪宏良;吴卉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情况调查

    轮状病毒为双股核糖核酸(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有11个RNA片段,直径60~70 nm.分A.G7个组,A、B、C组引起人兽共患病,其他4组引起动物患病.仅A、B组引起人类严重发病,A组致婴幼儿腹泻,B组与成人腹泻有关,C组虽可引起人类腹泻但较少[1].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与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本文对在本院就诊的1 20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调查.

    作者:丁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尿培养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但以细菌为主[1].为了解本地区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将本院住院与门诊患者送检的5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张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有研究发现,腹部手术后50%以上患者疼痛明显,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是一种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3年1月对部分腹部手术后患者采用PCEA,取得较好镇痛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现将本院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PCEA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现娟;钱丹丹;张平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法测定与公式法的比较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脂类危险因素,LDL-C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LDL-C测定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测定法,另一类是间接计算法,有Friedwald=Tc-(HDL-C)-TG/2.2公式和Planella=0.4TC-0.32T-G1.7 apoB-0.27公式,为分析其差异,本文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朱合;滕剑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1例

    血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易发生低血糖,需及时明确诊断并予纠正,但如果血糖检测结果不能反应机体真实情况则易导致误诊误治.本文发现一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艳;罗粉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在尿隐血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在尿常规检测中使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液中血红蛋白,为临床提供血管内溶血及泌尿道出血的可靠依据.方法 在日常尿常规检查中,随机同步使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隐血,检测结果严格对比,同时采用四格表法探讨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筛选出三项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标本59例,分组比较,重点分析干化学隐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试验确证.结论 建议尿常规应同步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隐血,对尿液中无完整的红细胞,而存在游离血红蛋白的尿样本起确证作用,进一步完善尿液的常规检查.

    作者:李红红;李明勇;滕飞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糖尿病已是我国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过去临床诊治主要是靠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定量检测,但是血糖检测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

    作者:戴晓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正确认识粪便中的灵芝孢子

    灵芝自古以来被誉为人类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滋补益气的仙草.灵芝孢子是灵芝生长成熟期从菌盖弹射出来极其细小的孢子,为灵芝的生殖细胞,具有灵芝的全部遗传活性物质,其药用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里,肿瘤、乙肝患者为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常服用含有灵芝成分的保健品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一些名贵的中成药也含有灵芝成分.灵芝保健品的主要成分是破壁的灵芝孢子,未经粉碎破裂的灵芝孢子不易被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

    作者:苍忠齐;江宾;贾淑静;李金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仪器法与手工法对比检测胃癌骨转移患者血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虽然经过更新换代后精确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通常情况下都能准确地报告结果,而且其效率大大提高高,减轻了人的劳动;但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血细胞的异常形态如各期幼稚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和特殊结构变化,如毒性颗粒、杜勒小体、Pelger-Huet畸形等.

    作者:孙建新;吉旭阳;王富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健康体检的管理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保健意识增强使预防性体检在全社会得以开展.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成为医院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本院体检中心成立两年以来,以其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得到了受检者的广泛赞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共接受体检人员近2万人次,现将其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云;郑德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方法分别检测417例RA,576例非RA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5%,95.4%.RF对RA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剐为80.3%,78.0%,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8.0%.抗CCP抗体与RF检测结果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ELl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可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芹;张迎梅;唐朝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演变关系

    目的 检测不同病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表达水平,评价其在推断CML病情演变价值.方法 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不同病期骨髓单个核细胞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0,CML慢性期0.34±0.03,慢性期治疗后0.10±0.03,加速期0.35±0.02,急变期为0.35±0.03,慢性期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明显低于加速期和急变期. 结论 bcr/ab1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疾病演变关系密切.

    作者:王宇军;郭晓珺;季素芳;孙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0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307例男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分离所得病原菌175株,总结其种类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07例男性泌尿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致病菌175株,阳性率57.0%.其中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占80.0%.药敏结果显示,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耐药,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97.3%.结论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高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

    作者:李琳;张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 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作者:韩榜成;王鹏;马卫红;刘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重视3种酶的动态变化

    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酶类检查项目.多用于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和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但有报道大面积烧伤容易累及其他脏器,加重心肌的损伤,早期相关酶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烧伤面积越大升高就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1].

    作者:樊涛;张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类变化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方法 检测81例25~65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h)、载脂蛋白B(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L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有密切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脂蛋白(a)关系不明显.

    作者:葛仁美;钱开成;于银坤;陈万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猫爪草有效成分抗结核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证明,中药猫爪草抗结核效果显著,但机制尚未明了.因此,了解结核杆菌休眠和复苏的机制以及猫爪草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可能作用靶标意义重大.

    作者:何柯新;吕世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痛的中医疗法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其病因病机包括:(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作者:戴廷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气性坏疽早期诊断9例分析

    早期伤口分泌物涂片检查,对创伤性气性坏疽早期诊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气性坏疽是由革兰阳性产气荚膜梭菌又名魏杆菌和诺梭菌A型,是属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侵入伤口后引起伤口急性感染.常继发于开放性的骨折,大块肌肉撕裂以及组织的严重坏死.多见于外伤,交通肇事及各种严重创伤之后.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4 d,也有短至6 h者死亡.现将本院对这9例气性坏疽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云枫;王越;李振家;赵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