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重视3种酶的动态变化

樊涛;张艳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摘要: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酶类检查项目.多用于心肌梗死、肝炎、肝硬化和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但有报道大面积烧伤容易累及其他脏器,加重心肌的损伤,早期相关酶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烧伤面积越大升高就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1].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与目测法对比分析

    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在贫血诊断、疗效观察、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传统的显微镜目测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操作繁琐费时,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网织红细胞计数功能,本文利用该仪器测定网织红细胞与传统的显微镜目测法(简称目测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仪器法比目测法计数网织红细胞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

    作者:底琳;袁春华;底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个项目联合检测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胸腔积液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以探讨TPA同CEA、NSE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6例良性疾患组患者和72例恶性肿瘤组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TPA、CEA、NSE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组胸腔积液中TPA、CEA、NSE含量分别为(4 175±2 696.9)U /L,(198.7±237.9)ng/mL,(28.03±30.7)ng/mL均高于良性疾患组的(1 123+656.2)U/L,(1.23±0.90)ng/mL,(8.10±8.36)ng/mL.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三项肿瘤标志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恶性疾患组胸腔积液中三项标志物水平及诊断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三项肿瘤标志物血清.结论 胸腔积液TPA、CEA、NSE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胸水三项肿瘤标志物比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付启云;张迎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7例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国产珠海一丽珠试剂盒对97例Uu进行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的敏感性均大于90%,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司帕沙星敏感性均大于50%,交沙霉索、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均小于50%.结论 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低,用药时应慎重.

    作者:张惠琴;张丽萍;魏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生化检验错误结果的处理方法

    同一患者血清在不同实验室或在同一实验室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测存在一定差异[1],同行之间多有谈论,考虑到各实验室采用的标准、实验本身存在的差异和应用范围,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分析中偶然出现差异较大,没有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异常检测结果,是不能接受的;或者根本就不应该出现错误.现偶得一例,寻得真正原因,将其表现及原由叙述如下,供大家在分析此类现象的原因时参考.

    作者:周林华;邓德耀;刘春林;李增安;薛云松;支国华;冯倩;韦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 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作者:韩榜成;王鹏;马卫红;刘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乙二胺四乙酸2钾盐等渗体溶液对全血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添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2钾盐等渗体溶液的EDTA真空采血管对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等主要血常规指标是否有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3例和68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以患者血液标本为对照管,摇匀后定量在对照管中吸取1 mL血液加入到盛有25μL浓度为12%的等渗体管中作为实验管,立刻摇匀,静置2 h后分别在雅培CD3700和东亚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 实验管与对照管检测WBC、RBC、Hb、HCT、PLT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且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达到临床可接受性能要求.结论 EDTA2 钾盐等渗体的添加对全血细胞分析无影响.

    作者:周迎春;关平;陈辉;许铭飞;何今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全血和血浆钾钠氯测定结果的偏差评估

    目的 探讨在同一台电解质仪上用同一患者的全血和血浆测定钾、钠、氯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每天选取符合EP9-A文件中方法对比实验数据分布要求的肝素抗凝静脉血样本4~8例进行双份测定(测定中指定第1例样本测定的顺序,再按反向顺序测定第2次),一共分析6 d,合计40例样本,记录检测结果,按照EP9-A文件的要求和临床接受性能评价进行统计及偏差评估.结果 通过对两种血液样本测定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在EP9-A文件允许范围内删除钾和氯的一个离群值后得到钾的相关系数为0.991;钠的相关系数为0.993;氯的相关系数为0.994,测定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除钾和氯外,钠有超过CLIA'88允许范围1/2的SE.结论 经过样本对比及偏差评估,使用同一样本的全血和血浆在同一台电解质仪上进行钾、钠、氯测定,其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临床接受性能评价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兴亮;骆长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对慢性肾衰患者微炎性反应筛查的意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患者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机体微炎性反应状态与慢性肾衰时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1].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监测炎性反应状态的指标之一,具有价廉、方便的优点.本文测定慢性肾衰患者的CRP值,观察其是否能作为评价肾衰患者存在微炎性反应状态的临床指标,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华颖;严静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调查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工作中主要的压力源及主要的工作压力,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ICU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7名ICU护士、83名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有明显差异;主要工作压力均比病房护士高;工作压力随工龄增加明显升高.结论 建议管理者减少或消除护士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心理压力承受训练,减轻ICU护士各方面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周素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在尿隐血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在尿常规检测中使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液中血红蛋白,为临床提供血管内溶血及泌尿道出血的可靠依据.方法 在日常尿常规检查中,随机同步使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隐血,检测结果严格对比,同时采用四格表法探讨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筛选出三项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标本59例,分组比较,重点分析干化学隐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隐血试验确证.结论 建议尿常规应同步使用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尿隐血,对尿液中无完整的红细胞,而存在游离血红蛋白的尿样本起确证作用,进一步完善尿液的常规检查.

    作者:李红红;李明勇;滕飞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筛选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临床价值

    目的 根据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分析及细胞形态学的鉴别,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本院门诊病人的具体情况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筛选制定出显微镜复检标准,通过对1 683例标本仪器结果的数据分析,对标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 仪器检测的标本有16.1%的血液分析标本需要复查,其中18.5%存在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异型淋巴增多、幼稚细胞、中晚幼粒细胞、靶形红细胞等其他类型的异常,所制定的标准经临床验证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涂片检查,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非常必要,保证血细胞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汤庆丰;姜志凤;杨一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附35例临床分析)

    由于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自发性气胸也有增多趋势.本院自1998年元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145例,其中老人35例,60岁以下110例.本文将老年患者与青壮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赵向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投诉的原因及处理和预防措施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第一站,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品牌.

    作者:韩文娟;李玉琴;赵正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仪器法与手工法对比检测胃癌骨转移患者血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虽然经过更新换代后精确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通常情况下都能准确地报告结果,而且其效率大大提高高,减轻了人的劳动;但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血细胞的异常形态如各期幼稚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和特殊结构变化,如毒性颗粒、杜勒小体、Pelger-Huet畸形等.

    作者:孙建新;吉旭阳;王富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有研究发现,腹部手术后50%以上患者疼痛明显,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是一种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3年1月对部分腹部手术后患者采用PCEA,取得较好镇痛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现将本院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PCEA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现娟;钱丹丹;张平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项检测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血栓前体蛋白和脑钠肽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0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分别测定症状发作6 h内及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栓前体蛋白(TpP)和脑钠肽(BNP),并设30例对照组比较.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cTnI、TpP浓度.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 NSTEMI组与UA组的cTnI、BNP和T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TnI、BNP和TpP在非ST段抬高ACS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玉真;陈立侠;王忠良;张义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演变关系

    目的 检测不同病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表达水平,评价其在推断CML病情演变价值.方法 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不同病期骨髓单个核细胞bcr/ab1 mRNA融合转录本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0,CML慢性期0.34±0.03,慢性期治疗后0.10±0.03,加速期0.35±0.02,急变期为0.35±0.03,慢性期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明显低于加速期和急变期. 结论 bcr/ab1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疾病演变关系密切.

    作者:王宇军;郭晓珺;季素芳;孙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健康体检的管理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保健意识增强使预防性体检在全社会得以开展.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成为医院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本院体检中心成立两年以来,以其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得到了受检者的广泛赞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共接受体检人员近2万人次,现将其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云;郑德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0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结果

    目的 探讨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分析.方法 用常规方法将临床送检的各种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TDR-1002型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观察药敏.结果 检出菌株数及标本来源所占比例依次为:痰48株(44.5%),分泌物29株(26.8%),尿液19株(17.6%),脓液7株(6.5%),导管3株(2.7%),血液2株(1. 9%),共计108株.临床上对该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分别为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头胞吡肟、妥布霉素,而对青霉素类及头胞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普遍偏高.结论 通过药敏试验提示临床医生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伟;黄伯彦;米苹;陈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07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307例男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分离所得病原菌175株,总结其种类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307例男性泌尿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致病菌175株,阳性率57.0%.其中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占80.0%.药敏结果显示,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耐药,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97.3%.结论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高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

    作者:李琳;张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