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与慢性溃疡致癌变的关系探讨

熊春容

关键词:糖尿病, 慢性溃疡, 鳞状细胞癌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下肢慢性溃疡的关系及长期慢性溃疡与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用US-200尿液分析仪检测患者尿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患者血糖;病理组织切片、SP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出患者下肢溃疡处为鳞状细胞癌.结果 糖尿病患者伤口处难以愈合,反复长期慢性感染伤口可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下肢肢端长期慢性溃烂伤口不愈合者应考虑糖尿病的存在;慢性溃疡长期不愈合而发生质地较硬之结节,边缘隆起,增长迅速,易出血,疼痛时应引起重视.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当前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液常规检查主要使用的抗凝剂,它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但EDTA-K2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血小板形成凝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EDTA-K2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病例虽然在临床中较为少见,若不及时发现和鉴别,会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甚至引起误诊,增加患者的负担.现将本院近期在临床中遇到的1例典型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杨;丘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目的 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20例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水平,并与健康男性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RL、E2、SHBG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肝硬化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肝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性激素异常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晓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减低性贫血者骨髓象及血象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贫血的骨髓象及血象改变.方法 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分类分析.血常规分析采用日本SF-820二分类、SF-30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校准液.选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为探讨对象.结果 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贫血多为轻、中度,Hb很少低于80 g/L.大细胞、正细胞、小细胞性贫血均可出现.结论 甲状腺素减少引起贫血的机制复杂,常为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贫血的类型多种多样,分别有各自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作者:李炳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诊断分析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纯红再障)系骨髓红细胞系选择性再障所致的一组少见的综合征,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录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生物化学常规项目校准时限周期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生物化学常规项目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检测仪校准的有效方法,了解不同项目在不同时限需要重新定标校准,作为本实验室检验合理化的工作模式,确保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将本实验室所做的常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每次定标校准后,12 h为1周期,检测1次质量控制血清结果,以相对偏倚小于1/3 CLIA′88的允许误差为标准建立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监控,连续监测1个月.结果 校准时限在12 h的有钾、钠、氯;24 h的有钙;3 d的有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氮、肌酐、磷;1周的有总蛋白、清蛋白;2周的有镁、淀粉酶;1个月的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酸.结论 科学、定时地进行项目校准,建立起合理化的室内质量控制系统,是保证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所有项目结果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鄢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精神康复科护理管理探讨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从单纯的对生理疾病的护理,转变为包括生物、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现代护理模式.如何提高精神科康复病房的护理质量,是目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常履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家庭督导管理方式下涂片阳性肺结核短程全间歇化疗效果分析

    在中国,结核病流行仍然十分严重.控制结核病流行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治愈传染源--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由于结核病治疗疗程长,加之药物不良反应大等因素,一些患者很难坚持到规定疗程结束.

    作者:刘正久;熊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鄂中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 39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HBV标志物并与健康人群和其他病种作对照,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9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95例(14.1%),对照组阳性率为7.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但低于内科住院患者.

    作者:黄子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在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高新技术、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有了巨大的变化, 检验科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以确保实验室检验的质量.ISO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国际标准的发布,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实验室国家认可则为医学实验室向社会证明其能力和公正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1].

    作者:温冬梅;杨有业;陈满章;梁锦胜;兰海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经济安全、住院时间短,增加了床位使用率等,是胆囊切除的常用手术.本科室自2004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手术前、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反射机制中活动反射弧结构的选择组合及其解读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物质结构基础,但有些学者仅将反射弧局限在神经成分及其结构上.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凸显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作者:杨井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素分析

    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学界永久的主题,质量控制(QC)活动不仅仅是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控制(EQA),还包括其他更多的作业技术活动,诸如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检验质量[1-2].

    作者:杨利黎;李炳芝;郭伟;都国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学基础课程综合教学的探讨

    为了适应21世纪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迎接21世纪对医学教育的挑战,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当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以专业为中心,以相关学科为基础,各学科之间界限分明.由于注重各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立性,忽略了人的整体性.

    作者:高静;杨兰泽;陆富生;黄鹂;王淑英;胡咏梅;安君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做好围手术期的身心护理,了解腹部手术患者手术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采用自制的围手术期的心理调查,对1999~2007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了心理调查,现介绍如下.

    作者:亢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精液洗涤法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本科室于2003~2006年配合不孕症门诊采用精液洗涤法进行人工授精,在治疗少精、弱精及精液液化不良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翠敏;孙波;刘学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直接滴定法测定低含量还原糖的改进

    目前,对还原糖的检测主要参照的标准是GB5009.7-85,原理是利用还原糖所具有的还原性进行定量分析,直接滴定法仍是普遍使用的测定方法.但书中所述此法前提为:被测样品有相当含量的还原糖,如果被测样品的还原糖含量很低甚至没有,按此方法测定会引起误差,甚至无滴定终点.现将直接滴定法加以改进,用还原糖标准溶液进行反滴定,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张孟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常见顽固病之一,以发生于关节及关节周围的慢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引起关节变形或丧失功能,同时又可侵犯身体其他部位,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内科疾病.急性期或发作期患者常需住院治疗.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急性RA患者18例,就其护理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骆良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与血清中游离HBV-DNA含量差异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浆与血清中游离HBV-DNA含量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抽取乙肝患者静脉血2 mL,其中1 mL注入普通真空采血管,另1 mL注入含EDTA-Na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并混匀,4 h内分离血清和血浆,对二者同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127例乙肝患者血浆和血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4.8%(95/127)和72.4%(92/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05);两种标本检测为阳性者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5,P>0.05).结论 血浆和血清标本均可用于乙肝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但由于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的收缩及红细胞的聚集,可能会将血液中少量乙肝病毒颗粒包裹在一起形成凝块,使血清中HBV含量略低于血液中的实际含量,加上抗凝血标本可快速分离出血浆,方便实验室工作,故建议临床工作中做HBV等病毒定量检测好采用血浆标本.

    作者:钟海军;唐孝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试5项结果可比性评价

    Coulter ACT.5diff于2004年购入使用.KX-21N于2005年购入使用.本科室于2004年5月购进1台Coulter ACT.5diff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2005年1月购进1台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仪器性能不同,测定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现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这5个项目进行比对测试,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惠琴;张丽萍;王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液体单试剂检测血氨方法的建立

    目的 配制液体单试剂,建立酶两点动力法测定血浆中血氨含量.方法 在荷兰威图科学公司DPU-41型半自动生化仪和美国贝克曼公司CX5-CE型全自动生化仪上研究酶两点动力法,建立实验参数.结果 试剂含量:三乙醇胺缓冲液(pH7.4)0.25 mol/L,α-酮戊二酸15 mmol/L,还原型辅酶0.3 mmol/L,谷氨酸脱氢酶大于160 U/L.该法低检出限为1.9 μmol/L,线性范围达321 μmol/L(r=0.996 1),批内CV=2.2%,批间CV=4.4%,平均回收率=99.3%,胆红素<175.8 μmol/L,血红蛋白<3.4 g/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线性、精密度好,结果准确,胆红素、血红蛋白干扰小,操作简便,适用于全自动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推广运用.

    作者:杨小兵;陈敬捷;徐晓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