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霞;李丽蓉
尿液是机体内的重要排泌物之一,是反映肾脏器官发牛病理变化的窗口.尿沉渣检查是指在尿巾榆出管型及符种病理意义的颗粒,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成分的检查,以作为完整尿液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预后判断、药物治疗监测及健康筛查等有重要意义[1].
作者:兰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 DNA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乙型肝炎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定量检测HBV-M,并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相比较.结果 10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85例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34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5.7%、96.5%和11.7 %.以HBsAg含量为100 ng/mL作为HBV复制的诊断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70.O%和84.O%.结论 TRFIA定量检测HBV-M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是一种较好的HBV-M测定方法 ,在实验室不具备HBV DNA定量测定的条件下,选择TRFIA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作者:秦雯;董慧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探讨其测定对慢性丙犁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7例,其中男57例,女50例.分别通过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含量.结果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均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72.4±10.7)、(39.8±7.8)g/L和(19.6±42.3)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6±4.8)、(41.9±3.6)g/L和(2.9±1.3)μg/L.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血清甲胎蛋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清蛋白较健康人低,甲胎蛋白含量较健康人高,应定期随访和复查,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也应予以关注.
作者:程忠;吴建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所致气性坏疽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特异性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易经伤口侵入并导致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在机体生长繁殖迅速并可释放大量毒素与溶组织酶,使气性坏疽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感染严重者必要时需尽快截肢,如果不予治疗几天内就会死亡.本文从2例因房屋倒塌所致外伤患者深部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到产气荚膜杆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尤薇;周黎;邱宗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优选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PHC检测的敏感件和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144例PHC患者、88例肝硬化患者及93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及α-L-岩藻糖苷酶(AFU).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和SF,速率法检测AFU.结果 PHC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AFP、SF及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与肝硬化组血清AFP、SF及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 P<0.01;SF、AFU P<0.05).3种血清标志物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3.03%、72.15%及69.31%,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5.24%.结论 联合检测AFP、SF及AFU对PHC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田鹏飞;徐杰;段正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中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强、流行面广,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在中国约有1.3亿无任何症状的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因未能及时被发现而成为隐性传染源.为了解这类人群HBV感染情况,防止乙肝从这些人群中扩散传播,笔者对本院2007年1544例女性婚前检查人群的肝功能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结果作一分析.
作者:陈琼霞;李丽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用于诊断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很多,但如何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正确率高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恶件肿瘤发展过程中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癌细胞会产生、分泌或释放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中,这种物质便是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作者:张知洪;黎永新;莫建坤;雷达;李明友;李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胰腺癌是胰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外分泌恶性肿瘤中约占80%~90%.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据上海市统计,其发病率已从恶性肿瘤排列的第20位上升至第9位.据文献报道,美国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也上升了3倍,在全身各恶性肿瘤中已占第4位[1].
作者:薛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检出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Uu分离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 3600例标本中1505例阳性,阳性率为41.8%,其中男性标本阳性率为28.5%,女性阳性率为46.1%,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8,P<0.05).在9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高的为环丙沙星,为81.5%,耐药率低的为交沙霉素及原始霉素.耐药率均为0.0%.结论 在泌尿生殖道标本中,Uu检出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延缓Uu耐药性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药敏结果 ,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牛素.方法 选择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280例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80例标本培养出支原体阳性118例,总阳性率为42.14%,其中解脲支原体(Uu)101例,阳性率为36.07%;人型支原体(Mh)6例,阳性率为2.14%,Uu和Mh混合感染11例,阳性率为3.93%.对耐药性高的是环丙沙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敏感性高的依次为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及红霉素.结论 北海地区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为克拉霉素,其次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
作者:张均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前各种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终点法底物耗尽现象各种设备自动识别的参数设置各不相同,各试剂供应商提供的参数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大部分限制参数为开放式,对底物耗尽现象根本起不到自动识别的限制作用,给临床高值标本的分析带来很大的误差.
作者:高小文;王志宏;李玲贤;高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GFⅡ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Ⅱ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IGFⅡ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组织中IGF-Ⅱ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宫颈癌组和对照组血清IGF-Ⅱ浓度分别为(1.98±0.53)和(0.51±0.16)μ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清IGF-Ⅱ浓度为(2.26±0.32)/ag/L,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1.73±0.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宫颈癌、正常官颈组织中IGF-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10.O%,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69,P<0.01).结论 IGF-Ⅱ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检测lGF-Ⅱ能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闵玲;周才;张江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微球菌一般不致病,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伤口等局部组织感染,也能引起严重感染.现将从本院胃癌患者胆汁中分离到的1株里拉微球菌报道如下.
作者:尚碧莲;王厚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药敏及耐药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总体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2年间耐药性变化显著的为阿米卡星.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是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性显著变化的有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结果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胡素侠;李怀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上常以清蛋白(ALB)检测来评价受检者的肝脏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等.实验室做ALB检测通常用血清,但有时也用血浆.为了确定肝素钠作为抗凝剂对ALB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本研究对50份标本采用不同浓度的肝素钠抗凝血浆与血清同时做ALB测定,观察肝素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兴宁;李静;雷光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胆碱酯酶(CHE)由真胆碱酯酶(ACHE)和拟胆碱酯酶(PCHE)两部分组成,血清CHE以来源于肝脏的PCHE为主,能够反映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有报道CHE在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浓度高于健康人[12].为了解CHE与脂质的关系,本文测定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HE活性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HE活性作对比,分析其与脂质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万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化学发光分析法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及痕量分析方法,具有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快速、标记物稳定性好、无污染、仪器简单经济等优点.尤其是近年来在改进和完善原有发光试剂和体系的同时,新发光试剂的合成、新体系的研发及与其他技术的联用,特别是流动注射技术、传感器技术、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及各种固定化试剂技术的联用,更突显出化学发光分析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1].
作者:金波;杨勤英;施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青年学生在剧烈运动前、后尿常规的改变,探讨剧烈运动对尿液成分改变的机制.方法 以104例在校青年学生为受试对象,用干化学试纸法检查运动前、后尿常规的变化,检测指标有亚硝酸盐(NIT)、酸碱度(pH)、尿糖(Glu)、尿蛋白(Pro)、尿隐血(BLD)、尿酮体(KET)、尿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并对尿液进行镜检,检测管型、红细胞(RBC)和结晶,并统计其阳性发生率.结果 剧烈运动后,尿液pH、Pro、BLD及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增加明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剧烈运动会导致尿常规检查结果 异常变化.掌握其规律有助于了解运动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对尿液检验结果 作出更科学、合理的解释.
作者:周小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腹水是临床常见病症,也往往是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众多而复杂,常见于肝硬化、结核性及恶性肿瘤性腹水.对其性质的检查方法有多种,传统的漏出液、渗出液指标,其准确性也不完全满意.近年来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测定对门脉高压性腹水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方法简便,在乡镇医院也容易开展.现将本院3年来收治的36例腹水患者的SAAG、腹水总蛋白(AFTP)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义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为了解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情况,本文对68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