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芳
随着司法制度的改革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要求医务工作者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因此有效的医疗举证将成为病理技术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所以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本职工作,在病理制片过程中要杜绝差错,浅谈如下.
作者:曾丽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药理学是一门桥梁性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两大方面.其中药效学主要介绍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等内容.药理学教材中讲授的药物有400多个,要想让学生学好这400多个药物的药效学内容,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笔者从事药理学教学十几年,总结出一套经验,供各位同仁借鉴.
作者:万进军;洪爱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西宁地区(海拔2 260 m)肺气肿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分析,为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177例住院或门诊确诊为肺气肿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用低抑菌浓度(MIC)方法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 177例肺气肿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54株,其中细菌148株占58.27%;真菌106例占41.73%.结论 感染菌的分布以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G-)杆菌和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G+)球菌和G-杆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
作者:马慧英;王琰;李燕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亮/丙氨酰氨基肽酶(LAP/AAP)、α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妊娠妇女血中的活性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妊娠妇女、80例非孕妇女、70例正常男性血清中LAP/AAP、AFU、ALP在日本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妊娠妇女血中LAP/AAP、AFU、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提示LAP/AAP、AFU、ALP的活性增加与妊娠有关,分别可以了解子宫肌层的增生情况、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的成熟状况.
作者:何凤琼;梁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的隐性携带率为8%~15%,且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染,如果献血前不进行筛选,将造成大量的血液浪费,而且还可能带来交叉感染.为了提高采集效率,减少血液浪费,节省人力和物力,本血站从2004年以来开展街头无偿献血工作,采用HBsAg金标法筛选献血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对本站1年以来用金标法测定HBsAg共10 669份标本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报道如下.
作者:胡成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在血清酶学中寻找反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清酶.方法 以常规工作同步监测各组标本,英国郎道公司定值血清作质量控制,用带标准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肪酶.结果 血清脂肪酶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尿毒症期)组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肾结石组、肾炎组、肾病综合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它4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酶测定是诊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良好的血清酶学指标.
作者:康琼英;赵景;韩世明;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本地区健康成年人群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及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的正常参考值,同时与贫血患者群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利用荧光染料噻唑橙(TO)标记.结果 健康成年人群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为1.14±0.23,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为8.08±1.95;贫血患者群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为4.13±2.91,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为19.16±8.37,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及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的检测,快速、客观、准确,可作为临床检验指标之一.
作者:许艳丽;杜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我国也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部分城市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和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敏感性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老人营养和合理膳食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营养要求略谈老年人的饮食保健及膳食结构.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护理文书是护士执行医嘱和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的客观记录.其主要包括体温单、医嘱单、一般护理记录及危重病护理记录等.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地评价事实的关键的证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相关资料.因此,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和法律责任越发显得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缺陷,笔者在本院病历质控检查或随机抽查中发现了一些缺陷和问题,现归纳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曾小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双歧杆菌属是人体肠道固有菌属,其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和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本文阐述了双歧杆菌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P53、CrmA、IAPs、FLIPs、Bcl-2家族及多基因、多环节、多步骤协同调控;双歧杆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中的膜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细胞凋亡的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双歧杆菌在抗肿瘤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临床应用.通过简述双歧杆菌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为双歧杆菌在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宋兴华;蒲荣;姜世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农村卫生院受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帮助,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健康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农村卫生院受市场经济、农村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农村卫生院建设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农村卫生院人、财、物和信息管理,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笔者在对辖区56所农村卫生院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了本文,希望能够为基层党委、政府决策农村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夏俊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高血压为嗜铬细胞瘤(PHEO)患者就诊的主要表现,而在高血压患者中系由PHEO所引起者尚不足1%[1].国内恶性PHEO肾上腺内小于5%,肾上腺外大于10%,属少见病.复发性恶性PHEO就更罕见了.此类患者因有临床症状及以往PHEO手术史,故定性诊断较易,但其定位诊断却甚困难.影像学检查变化多端,B超及CT均有较多的漏诊及误诊的机会.笔者在上海瑞金医院观察了由病理确诊的5例复发性恶性PHEO.旨在探求B超与CT的互补作用及其影像学的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凯华;龚新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良性乳腺疾病,发病率5%左右[1].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极易误诊误治.本文现对本院1997年5月至2005年8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5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对其病因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供同道斧正.
作者:杨达荣;徐红梅;龙庆新;吴时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血清无机磷测定是离子测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使用试剂厂家推荐的波长340 nm/410 nm测定血清无机磷时,结果会受黄疸的影响而偏低.虽然在单试剂测定中另做样品空白可消除其影响,但这样既浪费试剂,又费时繁琐[1].而采用波长340 nm/540 nm测定(仅改变了副波长)就可有效去除黄疸的干扰,现报道如下.
作者:甄广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BC-3000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按照血液学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规定对常用血液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BC-3000血液分析仪日内精度、日间精度在规定范围之内;准确性可靠.结论 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准确、可靠,适宜临床应用.
作者:高奇峰;袁莉;周作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Pre-S1)相对滴度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发病早期、病程中及预后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选取116例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检测其乙肝标志物Pre-S1(+)、慢性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计算Pre-S1相对滴度值.结果 HBV可分为3种水平的复制状态,Pre-S1相对滴度高效表达为5.446 2±2.304 3,中效表达为2.880±51.157 2,低水平复制为1.210 6±0.135 2,在乙型肝炎中相对滴度下降越早越快,病程越短、预后越好,且存在临床的各型中.结论 Pre-S1抗原相对滴度是评价患者免疫力、抗病毒疗效以及帮助临床分型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应用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肾炎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光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跨入了高职院校深造.高职三年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学好专业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产生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成长、以及将来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与疏导措施,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获得一定的经验,具体归纳如下.
作者:杨家林;周先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400例反复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糖尿病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导致糖尿病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再住院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调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予患者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姚盛云;张爱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 连续6月分别采集消毒前后医院门诊部空气样本,作微生物监测及对比分析.结果 消毒前后门诊部空气微生物菌落平均数分别为800 cfu/m2及300 cfu/m2,门诊部空气的菌落数在消毒前后有明显差异.结论 加强门诊部的空气消毒是降低门诊部医院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汝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