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王萌;刘瑛

关键词:高血压病, 辨证分型,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高血压病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指标.资料与方法:选择确诊的高血压患者73例,分为痰湿壅盛型和非痰湿壅盛型2组,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各证型BMI、FBG、FINS、HOMA-IR、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痰湿壅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痰湿壅盛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痰湿壅盛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以痰湿壅盛型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型FINS、TC高于非痰湿壅盛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BMI、LDL-CH痰湿壅盛型高于非痰湿壅盛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在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漱口治疗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口腔溃疡是血液病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于2003~2006年对59例该病患者,随机选择32例采用中药漱口(治疗组)和27例益口含漱液(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兰;李晓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8例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6~2006年TAO患者6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中医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结果:两组治疗20d,疼痛指数变化差异不显著(χ2=0.345,P>0.05),肢体皮肤温度变化带两组差异有一定意义(χ2=3.14,P<0.01),趾/指端氧饱和度测定两组差异显著(χ2=4.36,P<0.05).结论:TAO疼痛除了缺血外,可能还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疼痛及个体内啡肽受体有关,中西医结合组治疗TAO在氧饱和度改善方面较中医中药组有效.

    作者:张建勇;肖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口疮20例观察

    重型口疮属复发性口疮的较重型,其溃疡一般为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疼痛较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口疮20例,获得良效.

    作者:苏珊珊;傅清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咽部干燥症

    慢性咽炎及咽异感症患者中,部分伴有明显的咽部干燥感.西医一般给予口服含片治疗,但患者疗效常常不能持久.我们对咽部干燥症患者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宁;张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主要的促危因素,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诱因.

    作者:杨臻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滋肾固本法结合心理调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与绝经有关的系列症候群.

    作者:黄克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院盈亏分析与成本控制的探讨

    根据我院20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就医院成本效益、平均工作量费用对盈亏临界点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对成本控制作如下探讨.

    作者:杨恒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痤疮又称粉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属内分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青年发育期间,性腺成熟,雄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上皮增生,将毛囊皮脂腺管口阻塞,再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慢性化脓性毛囊炎,出现丘疹、脓疮、结节、脓肿等.

    作者:侯方;徐世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疗活动中医方的权利与义务探讨

    了解和掌握医疗活动中医方的权利与义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现将散见于《职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中的医方的权利与义务探讨如下.

    作者:李超;徐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贞芪通络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贞芪通络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黄芪、三七、女贞子、丹参的薄层鉴别方法和黄芪甲苷的T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波长为530nm.结果:在TCL色谱中能检出黄芪、三七、女贞子、丹参,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1.1~5.5 μg(r=0.9983),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1.57%.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潘蓉;夏昌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615例体会

    笔者自1998年10月至今,采用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615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沈冰;郭新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脑动脉硬化50例临床分析

    1 一般资料50例住院患者,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岁以上;合并脑梗塞35例,并脑出血15例;颈动脉斑块在5~30 mm之间,平均10~15 mm左右.

    作者:张成新;杨茵;乐德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石榴籽质量标准的研究

    石榴籽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有关石榴籽的研究资料基本上是空白,仅有一些简单的功效描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均未见收载.因此,我们研究并起草了石榴籽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项以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检查项.

    作者:刘晓芳;马新玉;刘晓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述中医护理程序的实施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指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社会、文化及发展多层面的整体护理.

    作者:杜玲;张玉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南疆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南疆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肉苁蓉松果菊苷的含量在0.35%~11.93%之间,其中吉木萨尔盐生肉苁蓉含量低,和田管花肉苁蓉含量高.结论:南疆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差异很大,同一产地栽培和野生管花肉苁蓉的松果菊苷含量也有差异,为评价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果平;卿德刚;凯撒·苏来曼;贾晓光;黄利兴;倪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医整体观在中医急诊中的体现浅述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而大型综合医院的快速发展,又加快了临床科室细化的步伐.这一格局的形成虽然有利于专科的进步,但从长远来看,却对临床医生的个人发展不利.

    作者:张新军;王小鲁;朱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科2006年4月~2007年2月住院的61例老年人便秘进行了现状分析,采用无损伤无副作用的护理措施,大大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庆芳;梁凤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36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发病过程中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改变了周围神经的代谢,加之微血管病变引起供血不足,继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早期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并根据患者伴随症状佐以补肾、益气养阴、健脾等方法,往往疗效显著.

    作者:刘丰;帕丽丹·吾术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消渴健脾胶囊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IGT患者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消渴健脾胶囊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糖耐量减退(IGT)患者在糖尿病(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按ADA诊断标准判定的维吾尔族IGT80例随机分组,进行2年的观察.对照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宣传饮食及运动的意义;治疗组:在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消渴健脾胶囊,每日3次,1次4粒.结果:入组时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年末,对照组空腹血糖(FPG)、OGTT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甘油三酯(TG)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平均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7.4%,治疗组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资料显示,对照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7.4%,而加用中药消渴健脾胶囊的治疗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2.9%.表明在IGT干预治疗中,中药干预治疗可达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作者:肖艳;王冬云;许公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出血63例临床观察

    目的:减少药物流产胎囊娩出后阴道流血量,缩短药物流产术后的阴道流血天数.方法:将我院门诊早孕育龄妇女自愿药物流产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的常规处理相同:米非司酮片序贯、米索前列醇片服用,阴道流血后第2天肌注缩宫素10μ,2次/天,连用3天.治疗组:术后根据流血情况,口服抗菌素及服用八珍汤.结果:阴道流血量、持续流血天数2个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列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流产方法,取得阴道出血量少、持续流血天数短的效果.

    作者: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