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注射制剂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吴晓梅;陈英

关键词:中药注射制剂,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作用,避免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针对我科2010 ~ 2013年住院使用中药注射制剂的所有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中药注射制剂严重过敏性反应、输液反应、静脉炎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且疗效显著.结论 重视对使用中药注射制剂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强化正规操作、加强巡视与观察,可以有效的预防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蒙药沙日-嘎-4汤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日-嘎-4汤中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日-嘎-4汤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柱:ATLiCHROM C18(4.6×250mm,5);流动相:乙腈-水(12∶8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柱温:28℃;进样量:10μL.结果 栀子苷进样量在0.0304~0.912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69%,RSD=0.70%.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继周;王燕;韩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7种常用中药饮片重金属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17种常用中药饮片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重金属检查法铅、砷、汞、铜、镉的含量测定法进行测定,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在所测定的17种常用中药饮片中,有13种中药饮片镉含量超标,赤芍、川芎和党参铅含量超标.结论 中药饮片中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尤其是镉含量超标较为突出.这与药品的生产工艺、炮制工艺、产地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已成为导致某些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作者:吴亚东;耿伟;宋玉龙;陈刚;潘兰;刘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医学院校中医《急诊医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分科高度细化后新生的一门医学专业,主要以急性危重症的救治为核心内容,以快速判断、快速干预的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临床学科.与其他专科比较,具有整体性、时效性、生命第一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急诊医学有别于传统医学专科的知识结构、诊治思维和临床实践,也决定了急诊教学要有特殊性及针对性,尤其需要突出急诊临床思维、急诊临床技术及医患沟通技巧.

    作者:张新军;朱建红;王小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在清创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清创术在伤口愈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腔洞、潜行等伤口多采用传统的冲洗法,此法能有效地清除创面上的细菌及异物和分离的坏死组织,但易造成冲洗液收集不完善,引发冲洗液或坏死组织残留,造成创面水肿和清创不彻底,同时容易出现冲洗液的飞溅和污染创面、床单.采用冲洗法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困难伤口,反复实践,结果表明此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有效且简单、经济,避免冲洗治疗时造成的液体飞溅,也可有效地收集冲洗液和创面内容物,大大减轻创面水肿和再次污染,也保护床单,避免增加感染的概率和劳动强度,促进伤口愈合方面优于传统创面冲洗法.

    作者:邵利萍;王锐;秦泽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振瘫膏治疗急性脑梗塞76例临床疗效观察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振瘫膏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7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振瘫膏联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和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治疗各38例.连续治疗30天,两组均参照《新版国际脑血管病指南-2013版》.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治疗组均加用振瘫膏(配方),30mL/d,开水分2次冲服.记录治疗前后NIHSS和Barthel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从而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经有序资料Ridit资料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影响病情及近期预后.结论 振瘫膏(配方)能够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NIHSS评分,提高了Barthel指数.

    作者:张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加强调剂工作,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药品调剂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剂科工作的中心.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新品种、新剂型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调剂工作的任务也从简单的发放药品,向如何更好地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面倾斜.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病人用药的及时、准确和安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药品调剂的各方面问题却很多.

    作者:周建强;娄凤;陈兆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宫颈高危HPV感染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宫颈癌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而来,两者病因相同,均为高危型HPV感染所致[1].近年来共识,HPV病毒载量越高,发生宫颈病变的危险性和危险程度就越高.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阻断高危HPV持续感染引起医疗的广泛重视,治疗高危HPV感染的探索性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就目前宫颈高危HPV感染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魏玮;刘晓莹;杨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中医临床分型.方法 将我院3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及中医分型辨证论治,总结常见证型.结果与结论 以湿邪浸渍型为常见.

    作者:张秀利;刘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密度火针点刺法治疗带状疱疹4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密度火针点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高密度火针点刺法,对照组采用静点阿昔洛韦注射液、涂擦阿昔洛韦软膏.统计临床疗效、镇痛时效、改善睡眠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5.6%,对照组显效率79.5%,两组疗效结果分析比较,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第一次治疗后镇痛时效进行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密度火针点刺法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及镇痛时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且经济、简单,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拟“通关散”超声电导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Ⅱ型前列腺炎60例临床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Ⅱ型前列腺炎在传统分类中属慢性前列腺炎范围,因其具有明确的微生物感染证据,口服抗生素治疗成为治疗首选.然而单独应用,有时难以起到较理想的效果.笔者为提高本病治疗效果,进行了多种尝试,对前来医治的Ⅱ型前列腺炎患者,采用自拟“通关散”超声电导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德力木拉提·居马胡;王利军;张涛;李杰;阿不都塞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从心论治初探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的首要死亡因素,其中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且高血压患者以每年1000万增长,防治高血压形式严峻.中医无高血压病名,属“眩晕”、“头痛”范畴,传统认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祖国医学文献中关于此病的记载有很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则从痰论之,提出:“无痰不作眩”;《灵枢·海论》述:“髓海不充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分别论述了眩晕与肝脾肾相关.

    作者:白永江;李鸿霞;曾斌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伤科黑药膏结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伤科黑药膏外敷结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膝骨性关节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伤科黑药膏外敷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推拿手法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1%,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伤科黑药膏外敷结合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珑;王广东;乔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师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药师对产科医生用药行为的干预,对提高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第二季度(干预前)、2012年第四季度(干预中)和2013年第一季度(干预后)剖宫产手术病例各50份进行调查,比较各时间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本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各项指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提高到干预后的8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干预前的103.18(DDD/100人/天)下降到干预后的59.33(DDD/100人/天).结论 药师采取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银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复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组织病理学研究

    目的 初步观察中药复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作用.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72只,术前激素干预,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开腹将自体子宫内膜缝合与两侧腹壁,术后抗生素干预;21天后除假手术组外,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复方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假手术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与末次给药乙醚麻醉左颈总动脉剪断取血,室温放置20min,3 000r/min离心15min,放入-80℃低温冰箱保存;打开腹腔取异位组织放入4%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48h,制作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手术组都有明显的病灶,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肉眼可见透明型、半透明型或有血色积液,有的嵌入肌肉组织,富含丰富血管,各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但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病理观察模型组小鼠异位内膜增生明显,有囊肿及假腺体形成,腺体数目明显减少,部分小鼠异位内膜出现炎性细胞侵润及出血灶;各给药组除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病理观察均有改善作用;各给药组除中药复方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异位内膜体积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中药复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后期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煜;王建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注射制剂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预防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作用,避免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针对我科2010 ~ 2013年住院使用中药注射制剂的所有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中药注射制剂严重过敏性反应、输液反应、静脉炎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且疗效显著.结论 重视对使用中药注射制剂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强化正规操作、加强巡视与观察,可以有效的预防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梅;陈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45例

    目的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45例.方法 将45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既往传统方法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实施中西医治疗.结果 45例病人37例治愈,对照组40例,27例治愈.Ridi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佳.说明该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且主要适用于以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为主要表现,辨证为心血瘀阻型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作者:王传芝;纪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病40例体会

    目的 观察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病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本院进行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40例病例.结果 40例患者治疗3~6个疗程后,临床治愈30例,占75%,显效8例,占20%,好转1例占2.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97.5%.结论 真人养脏汤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澜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05例,男性58例,女性4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54例在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疗程15天.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1.25%.观察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雅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痰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可以停滞在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中而产生各种痰病.自先秦以迄明清,古代医学在各自的医疗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补充、完善、整理、提高,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痰病学的内容,形成了一个以痰为中心的辨证施治体系.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云:“痰乃津血所成,随气升降,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内外感伤则饔逆为患.”又说:“人知气血为病者多,而不知痰病尤多.”强调“百病兼痰”.痰是津液气血“化失其正”,凝聚而成.

    作者:魏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人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 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人行为的效果.方法 抽取社区23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分析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对家庭成员的糖尿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行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不良生活方式均高于干预前(P<0.0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较干预前低且显著(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应在社区广泛开展护理干预活动.

    作者:刘明珠;叶萍;王永贵;付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