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园
骆驼蓬(Peganum)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植物骆驼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全草,是维吾尔医使用已久的药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生物碱,β咔啉类生物碱是骆驼蓬中有价值的生物碱,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发骆驼蓬的药用价值,本文对骆驼蓬植物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凯;薛小青;张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刘世平主任医师师从国家名老中医专家吴效仁,继承和发扬了吴老的医学精髓,辨证施治精准,临床配穴精少,针刺手法纯熟,擅长治疗中风、面瘫、痹证、呕吐等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刘世平主任医师进行针灸学习,试述几点刘老师在针灸临床上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蓓;吴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探讨优质护理在消化内镜室的护理实践中的使用效果,加强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并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检查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马燕;马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肉苁蓉与锁阳混合药物高剂量与低剂量对小鼠记忆力与抗疲劳的作用.方法 分别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肉苁蓉与锁阳混合药物,分别运用负重游泳法和小鼠跳台仪法,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死亡时间以及小鼠跳台次数与潜伏期.结果 肉苁蓉与锁阳混合药物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肉苁蓉与锁阳混合药物的高、低剂量组,均能够延长小鼠潜伏时间以及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结论 肉苁蓉与锁阳混合药物高、低组能够提高小鼠记忆力;肉苁蓉与锁阳混合药物低剂量组具有明显抗疲劳的作用.
作者:许忠;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介绍新疆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工作和对中医护理专业未来发展的展望,拟从搭建中医护理学术交流平台,发展中医护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立中医护理特色服务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为中医护理提供新专业动态信息,指导中医医院护士临床实践,提升中医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彭长燕;孙玉勤;董梅德;闫秋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风眩相当于高血压病所致之眩晕,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危害呈多元化趋势.在我国,风眩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及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的特点.
作者:马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为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回顾性总结分析法,对我院以监测上报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规范报告和监测工作流程、监测上报管理考核标准和指标的修订等方面为重点,探索进行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管理体系得到完善和优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流程得到规范,监测上报管理考核标准和指标的制定客观、科学和实用,体系建立前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总数、临床科室上报报表数量同比增长明显,临床科室主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规范建设、持续改进和优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管理体系,对于规范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熊代琴;李东锋;张茂慧;阿不都克依木扎·阿不都克热木;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慢性软组织疼痛评估的影响因素,对慢性疼痛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在慢性疼痛临床康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疼痛评估建议,制定详细的护理对策,指导慢性疼痛的临床康复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康小可;李慧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宣通汤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研究.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宣通汤联合头皮针)和对照组(头皮针)治疗各30例.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发应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两组均参照《实用神经病学》第四版[7]及2011年《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8].两组均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组均加用宣通汤(配方),30mL/d,开水分2次冲服.记录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及不良反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从而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经有序资料Ridit资料分析,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均较治疗前缓解,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采用的宣通汤配合头皮针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头皮针治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通汤(配方)在偏头痛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证实了偏头痛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降钙素原水平的升高是偏头痛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
作者:张瑞;刘源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骨质增生症又名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等,是泛指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该病为一古老的疾病,人类在从事生产及生活活动中,负重关节、特别是承受应力大的部位均易发生关节软骨损伤性变化、关节变形及关节边缘的骨质增生,引起骨质增生症[1].
作者:孙立鹏;吕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全院2012年1~12月份共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采用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发生不良事件排在前四位的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漏输液体和无腕带标识.结论 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士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工作超负荷、专业理论基础差、沟通不到位、患者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因素.
作者:夏艳春;王红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化分为治疗组28例31条腿和对照组27例32条腿.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穿戴弹力袜、清淡饮食等基础疗法,给予溶栓、降粘、祛聚、抗凝、抗感染及营养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5天为l疗程.结果 在治疗后3天、7天、15天对比两组患者健患肢周径,治疗组比对照组周径差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疗效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血栓的机化和吸收、减轻血栓对瓣膜的破坏,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宏;马震;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称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是内科中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作者:张瑞;钟巧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尤其下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控制血糖,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营养等.但以上治疗手段多治标不治本,且多数药物又有一定的副作用.
作者:郭燕;彭长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5例混合痔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后病人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改变,干预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马克慧;韩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比汉、唐、宋、明、清、当代医家临证保胎用药规律的相同与异同点,分析各朝代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 选择汉代至当代医家临证保胎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各朝代医家临证处方常用药物四性、五味、归经、功效运用情况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各朝代医家临证保胎用药温热/寒凉比值皆大于1.五味频次比较中,只有明代偏重于酸甘,其他各朝代都偏重于辛甘.除当代用药以后天与先天并补而更偏重补肝肾外,其他朝代脾胃/肝肾均小于1,以补后天脾胃为重.补益药使用频次以当代为(4.60),明代(4.57),清代(3.05),宋代(2.30),唐代(1.86).各朝代医家临证处方高频用药宜聚为3类:唐代和宋代聚为一类,同时与汉代聚为一大类;清代和当代聚为一类;明代单独为一类.结论 各朝代医家保胎用药多以补虚为主,兼有活血、止血、清热、解表等方法.各医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所处历史时期的疾病特色能够辨证用药,各有特色.用药都偏温热,佐以辛甘,攻补兼施,不忘先后天并补,用药逐渐丰富,辨证更趋完备.
作者:邓丽慧;仝淼;沙塔娜提·穆罕默德;周铭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俗语说:“基深建高墙”,浅薄的基础难以建造高楼大厦.要想在临证工作中得心应手,提高疗效,学好经典则是重要的基础环节.经典著作虽然文字古奥,理义精深,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无疑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唐艳;马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为评价康复新液纱条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肛瘘术后患者8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应用康复新液纱条换药;对照组40例清创后应用凡士林纱条处理.结果 试验组创面渗出物及肉芽新鲜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康复新液具有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功用.
作者:惠永锋;李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补脾散中橙皮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橙皮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及结论 经测定,橙皮苷在0.009 5-0.045 3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33 891 947.37C+6 321.7,r=0.999 9),多糖在0.032 7~0.076 3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10.770 6C-0.023 9 r=0.999 9),方法学考察专属性、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补脾散质量标准的建立.
作者:黄文娟;刘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新疆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社区3 000例妇女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认知水平情况、通过宣教干预提高认知率,并对筛查与调查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扬子江路18~47岁社区女性,应用课题自身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预先评估认知调查,并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或宫颈TCT以及高危HPVDNA检测,宫颈初筛异常者行电子阴道镜+宫颈活检.通过宣教,观察认知情况和干预效果.结果 共有3000例女性接受问卷调查,高危HPV总检出率为12.40%(372例),病理诊断为CIN Ⅰ的患者为1.93%(58例),诊断为CINⅡ为0.47%(14例),诊断为CINⅢ为0.17%(5例).3 000名调查对象中HPV知晓率仅有18.4%(552例),仅有7.6%(228例)调查对象知道宫颈上皮内瘤变.HPV的知晓率、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知晓率均受年龄和教育程度影响,通过宣教干预后调查对象对人乳头瘤病毒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认识有明显的提高.干预后100%的调查人群愿意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76.20%调查人群愿意定期查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结论 受访妇女对人乳头瘤病毒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范围和深度,有利于新疆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魏玮;刘晓莹;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