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丽;谭占山
为满足上肢特殊手术或长时间手术的麻醉,采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将套管置入肌间沟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达96.222%.该方法可连续或间断注入局麻药,并能保留数日作术后镇痛,操作简便实用,阻滞完善,并发症少,容易固定.成功的关键是肌间沟定位正确,穿过颈前深筋膜的突破感明确,不需找异感,推进套管顺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开昉;刘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夜间睡眠时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变化.方法用睡眠初筛仪对70例老年人行睡眠监测7小时,记录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根据监测结果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重叠综合征组(B组),低氧血症组(C组),并行组间t检验.结果老年人夜间低氧血症占90%,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低血氧饱和度、长呼吸暂停时间,显示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C组与A组呼吸暂停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呼吸暂停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早期征象.
作者:陈梅;陈燕萍;谢晓敏;王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肺包虫摘除术在手术麻醉中用单肺通气(OLV)有利于防止分泌物、包虫囊液、血液流入健侧[1],并使患侧肺相对静止,利于手术操作,防止囊液外溢,但OCV易发生低氧血症.作者自1996年开始采用OLV麻醉施行肺包虫摘除手术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付贵;李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应用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治疗骨不连缺损15例,均在3~5个月达骨性愈合,4~6个月恢复正常负重.结果提示,此方法诱导成骨作用肯定,较自体骨移植愈合快,临床使用方便,无明显的排斥反应及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懋;许刚;贾学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膜活检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钝头胸膜活检针,在B超定位后,经皮穿刺取病变胸膜组织,对60例胸腔积液病人进行了83次胸膜活检.结果良性病变结核性胸水41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22例,确诊率53.6%;恶性病变胸水19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13例,确诊率68.4%,较胸水找癌细胞阳性率(26.2%)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创伤小,常见并发症为局限性气胸,发生率为10.6%.结论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学检查手段.
作者:赵丽玲;成永辉;于波;曹袁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门诊工作质量是整个医院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及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对影响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因素,作以下讨论.
作者:陈红斌;刘凤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磁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正常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比较.结果 cTnI对AMI患者敏感性为98.4%,阳性率在发病后4小时内达44.4%,7天阳性率仍达38.4%.结论其阳性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cTnI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优于CK-MB活性,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的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杨旭;陈晓东;丁鸿燕;袁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大网膜扭转比较少见,我院1990~1996年收治2例,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41岁.以右下腹痛2天伴恶心无呕吐收住.查体:腹平,轻度肌紧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明显亢进及减弱.体温38.2℃,白细胞15.8×109/L(中性0.79),B超腹透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入腹,发现阑尾轻度充血肿胀,切口上方见网膜瘀血发黑.改行右中腹直肌切口,见大网膜右下部顺时针扭转3周,扭转处形成硬结,扭转远端网膜瘀血发黑.自扭转上方3.0cm正常网膜组织处切除远侧网膜,术后病检报告示大网膜瘀血坏死.
作者:肖冬;于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赛乐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4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两组,即胃赛乐组(中药组)与西药组(西咪替丁与胃速乐联合应用),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赛乐组与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胃赛乐组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01).结论胃赛乐胶囊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作者:李玉幸;王凤莲;舒娟;郭新宁;王军齐;张占云;杨景云;智春宁;王建英;孙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形态学方法测定LBP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的影响.结果 LBP能明显增强正常小鼠RBC-C3bR花环率及RBC-IC花环率,并能使CY(25mg/kg×3次)引起下降的RBC-C3bR花环率及RBC-IC花环率显著回升.结论 LBP能增强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并对CY所致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作者:佟书娟;王宁萍;王大军;张艳丽;周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36例和AMI后泵衰竭经回顾性分析,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总有效率达94.4%.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在AMI出现泵衰竭时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疗效可靠、安全,副作用小,可作为一线用药.
作者:马林;华秀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需长期坚持治疗,易引起患者情绪波动.表现为多方面复杂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可诱发SLE活动或加重病情.本文收集1997年4月~1999年1月我科确诊有异常心理SLE患者123例,现将心理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邢润莲;吴红霞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总结32例酒醉后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经验,就其临床特点、伤情判断及诊断治疗进行讨论,提出醉酒后颅脑外伤患者合并症多,治愈期长,后遗症重.不能仅根据查体及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应尽快尽早地行CT检查,才可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作者:胡杰;张志学;董文明;褚万银;倪万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选择月经周期规律的不孕妇女32例,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唾液结晶,同时取宫颈粘液作自身对照,对二者与排卵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排卵周期占84.38%(27/32),在围排卵期唾液出现羊齿状结晶,阳性符合率为100%;排卵日观察到典型羊齿状结晶92.59%(25/27),排卵后2天结晶消失;宫颈粘液羊齿结晶与唾液中同步出现,两者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达100%.提示本法监测排卵具有简单、快速、经济、可重复性、易于掌握和无副作用的优点,有着广泛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徐仙;石红梅;赵红;刘满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患者,女,29岁.12小时前在陪别人行高压氧后自觉恶心,前胸部有紧缩感,胸闷、憋气,继之双下肢麻木无力,小便稍觉不畅,予盐酸培他啶500ml、东莨菪碱10mg、氟美松10mg等静滴一次后,双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约6小时后上述症状复发.查体:意识清,双上肢肌力、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病理反射(-).胸5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正常.脊髓MRI正常.诊断为脊前动脉供血不足,减压病.予盐酸培他啶、罂粟碱、东莨菪碱等扩张血管药物治疗4天恢复正常.
作者:吴喜娟;王远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对55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558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做心脏停跳液灌注,转机后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其中115例低体重复杂先心患者降温,使心脏完全停跳后行心内操作,余均在低温或常温心脏跳动下行心内操作;体外循环时间8~135分钟,平均36.79分.结果死亡7例,余均痊愈出院.经术后1~2年随访428例,除7例VSD(室间隔缺损)有<5mm的残漏外无其它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该方法既简化了操作程序,又为重症复杂手术提供了充分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从根本上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促进了心功能的恢复,对于术前心功能较差的重症复杂先心患者意义更为显著.
作者:方刚;李晋南;郭得和;陆向阳;韩育宁;李晓东;苏金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通过对8例抽搐患儿进行CT、EEG检查,并采用过度换气、闪光、蝶骨电极或剥夺睡眠等诱发试验,提高EEG阳性率,结合看电视或玩游戏机时发病,作出诊断.结果CT异常2例,EEG异常2例,而诱发异常6例.经卡马西平、鲁米那钠治疗3~6月,发作控制.提示,儿童光敏性癫痫以大发作为主,EEG检查可确诊,头颅CT有助于定位诊断,通过避免诱因及抗癫痫药物治疗较佳.
作者:杨炳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深圳宝安区医院及其邻近地区儿童急诊病人死亡的特点和造成可避免死亡比例高的原因,对宝安医院急诊科1995年8月~1998年8月3年间收治观察病人中101例死亡的年龄、死因、死亡情况等分析.发现可避免死因主要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肺炎、破伤风、窒息、未成熟儿.提示加强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管理,提高转运系统(转运前和途中)的抢救技术水平,加强对边远地区和某些人群的卫生素质教育,重视预防接种,是降低急诊儿童死亡的关键.
作者:眭秀文;傅国杰;郭来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总结了3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提出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成因多种多样,CT能确诊,手术适应症应综合考虑,GCS是重要且简便实用的指征.
作者:张志学;胡杰;褚万银;倪万成;董文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组功能和结构复杂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曾被称之透明质酸受体、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吞噬细胞糖蛋白、HUTCT-1和细胞外的基质受体等.它广泛分布在各类细胞表面,主要参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其多种拼接体与肿瘤的转移、分化、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CD44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姜汉国;唐慰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