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志
1 患儿,男,1岁4个月,主因间歇性发热1月收入院.患儿发热高达39.4℃,伴轻度咳嗽,进食后胃部胀气明显,在当地医院胸片及食道正位吞钡平片示:先天性膈疝(胃大部疝入胸腔.入院时查体:T 36.7℃,P98次/分,R 16次/分,BP 11. 5/8.4kPa.左侧胸廓动度差,气管偏右,呼吸动度不对称,左胸下野叩浊,呼吸音清晰、较弱.入院诊断:先天性膈疝(左).入院后胸片示左胸中下野偏后可见大片密度不均匀之增高影.其内有较大空腔,可见粗大的间隙,纵隔右移.胸部CT示左侧胃及脾脏凸入胸腔.2000 年8月29日全麻左后外侧开胸下见患儿左侧膈肌薄弱,呈膜状,未见肌束,中央附着面可见约15cm×12cm胃体、脾脏及部分结肠膨入胸腔,同时发现左肺下叶有一叶外型隔离肺,大小约4cm×3cm×2cm,异常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静脉来源于肋间静脉.行膈肌重叠修补固定范围约10cm×8cm,食管裂孔加固,叶外隔离肺切除.患儿术后恢复良好,10天出院.随访无异常.
作者:张宏伟;李乃斌;刘惠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分析32例脑内单发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内单发转移瘤误诊原因较多.提示,对患者应详细全面体检,必要时行头颅CT、MRI、肺部CT检查,病灶定向穿刺活检,早期诊断,早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李健;胡天贵;李志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74例高热患儿采用赖氨匹林肌注或静注方法给药,剂量为15mg/(kg*次),30分钟降温有效率为66.22%,60分钟有效率为90.54%, 赖氨匹林粉针为退热药中的佳剂型.
作者:于惠英;马惠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选择激光和药物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将1286例、1564个瘤体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8%.对于毛细血管瘤激光疗法一次性治愈率达86%,优于药物注射法(P<0.01); 而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注射法优于激光疗法(P<0.01);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介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对蔓状血管瘤采用瘤体主要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效果显著.提示,对部位较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激光疗法较佳,部位轻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采用药物(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较高,蔓状血管瘤只有用瘤体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才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作者:郭生玉;迟名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0例神经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 评分.结果,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临床显效率达79.2%.说明帕罗西汀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耐受性好.
作者:张淑敏;马璟;程继明;张亚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我们用自拟化瘀方治疗该病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梁岩;杨利侠;尤俊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急腹症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发展快.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病人预后,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1989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B超检查急腹症479例,现将有手术对照的137例做回顾性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苗高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患儿,女,50天,因滴滴鼻净后呼吸困难,颜面青紫1小时入院.家长述患儿于入院前5小时因鼻塞,曾滴入鼻腔鼻净,每鼻孔各1滴,滴后2小时呼吸困难,颜面青紫,烦躁,哭闹,两眼上翻,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1次,即到当地诊所针灸合谷、人中,并肌注地塞米松3mg,1小时后上述症状缓解.入院查体:体重5kg,体温35℃,脉搏108次/分,呼吸表浅,30次/分,不规则,血压未测,反应差,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出血点,哭时有泪,口稍干,咽稍红,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0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腹平坦,柔软,肝脾肋下未解及,肠鸣音正常.诊断为滴鼻净中毒.经对症处理,3日后出院.
作者:张丹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特种蛋白(Ig,ALB,α 2-MG)在各种中枢神经疾病的变化.方法收集5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标本,用美国BN100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1)3种急性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化脑、结脑、病脑)中,结脑、化脑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结脑IgG增高显著,化脑IgG增高显著,病脑各项指标正常或轻度增高,IgM轻度增高.(2)多发性硬化组Ig升高以IgG显著.(3)脑梗死各项指标显著增高;脑瘤α2-MG正常,其余指标升高.结论 (1)脑脊液总蛋白( TP)与特种蛋白配套检测比传统TP、潘氏试验更详细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况;(2)Ig是区分3种急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3)ALB、α2-MG是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或损害的良好指标.(4)TP、ALB同时测定可了解蛋白质商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脑实质病变.
作者:陈桂山;林超萍;吴秀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对5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均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本组52例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血.其中创面Ⅰ期愈合48例, 局部皮下积液3例,皮下感染1例.结果提示,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是乳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沈卫华;陈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母孕期状况及家庭史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部分影响因素,以期为防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60例先天性巨结肠和40例正常儿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部分可能有关的因素.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部分可能有关的因素是母孕期被动吸烟状况、患儿性别、母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和家庭恶性肿瘤病史.结论环境和遗传因素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杜勇;施诚仁;李明磊;李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和处理,对162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剖宫产率85.19%,同期剖宫产率56.15%.结果提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
作者:王岚;杨尧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防止血液污染,保证血液质量,我站采血室安装了臭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进行消毒,笔者对紫外线和臭氧消毒效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芹;王利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狼疮性肾炎(LN)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淋巴细胞的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和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尽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确切原因并不清楚,近几年来大多数研究者都在探求一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在LN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近年来已从特异性自身抗体转移到细胞生物学研究,在近发现的一组白细胞趋化因子中,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受到特别的重视.
作者:傅庭焕;宋烈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表浅性化脓性皮肤病,常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 ~8岁的儿童.现将我科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本病的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祝向东;杨梅;王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伪麻黄碱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并测定伪麻黄碱对阈剂量戌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对小鼠外观活动和自发活动的影响,及对戌四氮和士的宁致惊厥作用的影响.结果伪麻黄碱20mg/kg、40mg/kg及80mg/kg,对小鼠自主活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5.9%、73.4%和86.4%.伪麻黄碱80mg/kg , 对戌巴比妥钠催眠作用表现出拮抗作用,对戌四氮和士的宁惊厥作用均无影响. 结论伪麻黄碱对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作者:余建强;宋菊梅;王丽韫;戴贵东;闫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其中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40例.结果,外伤性脑内血肿合并脑疝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与血肿类型、年龄、脑疝出现的时间、原发损伤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手段密切相关.所以,及早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陈坚;张玉;彭涛;任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22人在某餐厅集体就餐,86人发生食物中毒 ,发病率为70.49%.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陈少刚;董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乳腺癌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与伤口的引流方法和护理亦有一定关系.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我们护理34例乳腺癌手术病例,其中24例术后伤口采用持续负压引流,10例采用体位自然引流,对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对照观察.认为充分有效的持续负压引流是防止术后皮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十分有效的方法[1].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萍;湃淑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28例32只鼻泪管阻塞(鼻泪管与泪囊连接处 )置放Song601型塑料支架治疗,按Song方法顺行引入导丝,逆行放入支架.术前与术后做泪囊造影.结果,所有鼻泪管在术后造影均通畅,长随访日为395天,放支架前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流泪,放支架后半年内30只眼流泪明显好转,其中25只完全正常;2只5个月后无效,取出支架重新置放,症状消失至今4个月.结果提示,介入性塑料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简单有效的方法,不影响局部解剖结构.
作者:尚金云;王建国;陈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