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其中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40例.结果,外伤性脑内血肿合并脑疝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与血肿类型、年龄、脑疝出现的时间、原发损伤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手段密切相关.所以,及早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陈坚;张玉;彭涛;任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74例高热患儿采用赖氨匹林肌注或静注方法给药,剂量为15mg/(kg*次),30分钟降温有效率为66.22%,60分钟有效率为90.54%, 赖氨匹林粉针为退热药中的佳剂型.
作者:于惠英;马惠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微创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术后无1例并发症,随访优良率达98%.提示,微创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对脊柱生理结构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杨福震;王一农;苏建强;张乐平;朱文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和处理,对162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剖宫产率85.19%,同期剖宫产率56.15%.结果提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
作者:王岚;杨尧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根据患者拇长屈肌腱在各区的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Ⅱ区直接缝合10例,3例出现指间关节背伸受限;Ⅲ区指浅屈肌腱转移8例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指间关节背伸受限;Ⅳ区肌腱移植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二次行肌腱松解术.
作者:丁跃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17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病人的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病人中,发生并发症4例,死亡1例. 结果提示,胰腺损伤术前很难做出诊断,诊断的关键是剖腹探查;胰腺损伤的手术方式较多 ,应根据胰腺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才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
作者:徐贵星;徐友太;王瑞秀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8例前牙反牙合采用拔牙及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全部病例得以矫正,患者的容貌、发音及咀嚼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对前牙反牙合病例拔牙矫治的适应症、牙位及矫治设计进行总结.
作者:王成;张巧银;李勇;陆军;冯俊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22人在某餐厅集体就餐,86人发生食物中毒 ,发病率为70.49%.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陈少刚;董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33例误漏诊的结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首诊为阑尾炎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后经病史分析和辅助检查,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4例,余11例于阑尾切除术后两年内因症状复发再次入院确诊手术;11例梗阻性结直肠癌误诊为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前确诊5例,术中确诊6例.结果提示,结直肠癌可并存或误诊为阑尾炎,有阑尾切除史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易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须高度警惕 .所以对可疑患者应做肠镜、造影剂灌肠、CT等辅助检查,术中需仔细探查,术后要密切随访.
作者:金正明;李如昌;石长清;楮斌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分析32例脑内单发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内单发转移瘤误诊原因较多.提示,对患者应详细全面体检,必要时行头颅CT、MRI、肺部CT检查,病灶定向穿刺活检,早期诊断,早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李健;胡天贵;李志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降纤酶和络泰联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将75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首次用降纤酶10个单位静滴 ,第3天、第5天给予5个单位静滴,两组病例均用维生素E100mg、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 同时根据病情给予20%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7.5%);显著进步7例(17.5 %);无效4例(10%);总显效36例(90%).降纤酶络泰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降纤酶和络泰联合应用是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有效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魏养慧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激光照射,观察其神经功能.结果,总有效率 ILIB组为90.3%,对照组为56.5%,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ILIB辅肋治疗脑梗死,改善脑神经功能.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心理疗法结合水针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心理疗法结合水针镇痛,对照组仅使用心理疗法,其它产科处理两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活跃期的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心理疗法结合水针应用于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明显,能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婴无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观察穿琥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将186例小儿肺炎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以穿琥宁注射液和0.9%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两种方法的显效率分别为74%、55.8%,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 84%,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穿琥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娟;李春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手段,对 3年产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洁净度差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占各部位发病的首位.会阴侧切术造成的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导尿术是造成剖宫产产妇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严格的母婴同室感染管理和规范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产科院内感染的关键.
作者:田永华;姚宏;马振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胸腔灌洗法治疗急性脓胸的临床效果, 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5月~1999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47例急性脓胸的治疗结果.治疗组26例,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并以抗生素溶液胸腔灌洗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的全身应用抗生素,多次胸穿抽脓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疗组均痊愈,无1例形成慢性脓胸及其他并发症;对照组3例形成慢性脓胸,5例胸片见胸膜增厚,肋膈角明显粘连.结果提示,胸腔灌洗法治疗急性脓胸可防止形成慢性脓胸,对不宜开胸手术者是一种较为安全理想的方法.
作者:韩永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外切口的选择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将300例白内障分成3组,采用3种不同的外切口进行手术,观察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散光情况.结果,3种不同形状的外切口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散光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3种不同形状的外切口对手术操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手术结果.
作者:黄洁成;梁祖忠;程杰;马成;刘文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1990年1月~2000年11月收治的28例后尿道断裂患者早期行尿道会师术,术中膀胱内挤压复位及术后持续牵引加间断加力牵引.术后随访1年2个月~5年,24例排尿通畅,测定大尿流率≥20亳升/秒,4例术后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3例出现不同程度尿失禁,2例阳痿.提示,对于早期的后尿道断裂、术中膀胱挤压复位及术后持续牵引加间断加力牵引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处理后尿道断裂的方法.
作者:李宁;霍大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0例神经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 评分.结果,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临床显效率达79.2%.说明帕罗西汀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耐受性好.
作者:张淑敏;马璟;程继明;张亚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对5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均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本组52例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血.其中创面Ⅰ期愈合48例, 局部皮下积液3例,皮下感染1例.结果提示,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是乳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沈卫华;陈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31例膝关节滑膜结核病人平均年龄28.3岁. 术后随访时间23.3个月.术后89%患者疼痛完全缓解,84%肿胀明显消失,93%关节活动正常 ;81% X线片正常,无关节间隙变窄.认为膝关节滑膜结核、滑膜组织肿胀渗出变性,在系统化疗下积极早期行滑膜切除术效果甚佳.
作者:齐明;武志刚;阿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报道3例原发性甲减致贫血及高CPK、LDH血症患者.贫血为轻中度,血清酶学以CPK、LDH升高显著,CPK可高达正常值20倍.提示,贫血或血清酶显著升高者应注意鉴别有无甲减.
作者:席少静;叶雪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伪麻黄碱对中枢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并测定伪麻黄碱对阈剂量戌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对小鼠外观活动和自发活动的影响,及对戌四氮和士的宁致惊厥作用的影响.结果伪麻黄碱20mg/kg、40mg/kg及80mg/kg,对小鼠自主活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5.9%、73.4%和86.4%.伪麻黄碱80mg/kg , 对戌巴比妥钠催眠作用表现出拮抗作用,对戌四氮和士的宁惊厥作用均无影响. 结论伪麻黄碱对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作者:余建强;宋菊梅;王丽韫;戴贵东;闫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NA、抗ds-DNA、抗ENA多肽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诊断SLE病人中的应用.方法ANA、抗ds-D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NA多肽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结果检测167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86.8%;抗ds-DNA阳性率为67.1%;抗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71.9%,其中18例ANA为阴性而抗ENA多肽抗体为阳性.结论 AN A、抗ds-DNA、抗ENA多肽抗体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检出率.对SLE 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义德;张玉蓉;王刚;王利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46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SIRS 26例、非SIRS 20例)及20例健康体检儿的血清TNF-α含量.结果 SIRS组患儿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非SIR S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TNF-α含量随符合SIRS诊断标准数目的增多而增高.结论 TNF-α是SIRS中的主要炎性介质,它对脏器的损害关键作用.
作者:郭秀东;赵萍;严文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CR-SSP(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方法在脐血HLA-Ⅰ类抗原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份脐血用免疫磁珠分离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配型板作血清学分型,其中38份脐血用DNA快速抽提技术提取DNA后进行PCR-SSP基因分型,对两种方法分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38份脐血中,HLA-A位点PCR-SSP方法与血清学分型方法结果符合率100%,HLA-B位点血清学方法分型误差率为13.2%,其中1个抗原错误(占1.3%),9个抗原漏检(占11.8%).脐血采集后24小时内作血清学分型较理想,超过24小时则半数以上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抽提脐血DNA一次成功率100%,不受时间限制.结论在脐血HLA-Ⅰ类抗原分型中,PCR-SSP方法准确、省血、标本限制少,明显优于血清学方法,适用于脐血库.
作者:刘永梅;陈汝光;朱美玲;黄玲惠;胡燕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对眼内及眶内肿瘤超声检查与临床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超声对眼内及眶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 HT5”SS 用高频探头对眼内及眶内肿瘤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以观察肿物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超声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根据年龄特点5岁以内儿童,白瞳孔超声示眼内低回声占位伴钙斑.(2)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符合率为75%,特征是瘤体后方回声减弱,并伴网脱.(3)血管瘤特点:瘤体回声较强,隆起度不超过5~6mm,瘤体基底部有多数血流,频谱为低阻型.(4)泪腺混合瘤多发生在泪腺部 ,一个或多个低回声结节为特点.(5)血肿:一般有外伤史,加之彩色多普勒可见粗大的血管,多见于A-V瘘,外伤后易破裂形成眶内血肿.(6)转移瘤:在原发灶不明确的情况下不易诊断瘤体的性质,但瘤体血流丰富.结论超声检查眼内眶内占位病变具有方便、无创伤、直观的优点,只要掌握瘤体的特征,并结合年龄、病史特点,对常见肿瘤的病因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李佳;张桂林;刘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特种蛋白(Ig,ALB,α 2-MG)在各种中枢神经疾病的变化.方法收集5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标本,用美国BN100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1)3种急性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化脑、结脑、病脑)中,结脑、化脑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结脑IgG增高显著,化脑IgG增高显著,病脑各项指标正常或轻度增高,IgM轻度增高.(2)多发性硬化组Ig升高以IgG显著.(3)脑梗死各项指标显著增高;脑瘤α2-MG正常,其余指标升高.结论 (1)脑脊液总蛋白( TP)与特种蛋白配套检测比传统TP、潘氏试验更详细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况;(2)Ig是区分3种急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3)ALB、α2-MG是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或损害的良好指标.(4)TP、ALB同时测定可了解蛋白质商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脑实质病变.
作者:陈桂山;林超萍;吴秀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母孕期状况及家庭史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部分影响因素,以期为防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60例先天性巨结肠和40例正常儿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部分可能有关的因素.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部分可能有关的因素是母孕期被动吸烟状况、患儿性别、母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和家庭恶性肿瘤病史.结论环境和遗传因素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杜勇;施诚仁;李明磊;李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扩大术.术中用C型臂X线机定位、导引,显微内窥镜下切除纤维环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咬除肥厚的黄韧带和增生内聚的关节突, 扩大侧隐窝, 对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结果手术共80例, 无手术并发症,经平均7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98% .结论应用微损伤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痛苦少、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适应症较广、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肯定.
作者:穆广态;康志学;梁定顺;俞伟;李峰;李晓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患者,女,7岁,回族,在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妇幼保健所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酒精消毒待干后肌肉注射白喉,破伤风二联0.5ml(批号:980302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接种后3小时,患者出现面部红肿伴痒感.第2天患者全身红肿,并发烧,体温38℃,自感全身不适,出现黄豆大小淡红色疹或斑丘疹,即到卫生院就诊 ,诊断为过敏,服用抗过敏药物(药名不祥),未见好转.第4天又到石嘴山区妇幼保健所就诊,口服钙片,Vc,病毒灵及非那根,外用肤轻松软膏等药物,仍未见好转.一周后患者躯干,四肢,头皮可见米粒至豆大斑块状皮损,边界清楚,表面覆有干燥的多层银色鳞屑,鳞屑较厚,穿衣,脱衣容易碰掉鳞屑,鳞屑掉后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膜.患者感到奇痒难忍,病情加重,遂去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银屑病.治疗用药,聚肌胞注射液,1天2次.用药2天后症状减轻,约半月后痊愈.
作者:蔺怀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患儿,男,1岁4个月,主因间歇性发热1月收入院.患儿发热高达39.4℃,伴轻度咳嗽,进食后胃部胀气明显,在当地医院胸片及食道正位吞钡平片示:先天性膈疝(胃大部疝入胸腔.入院时查体:T 36.7℃,P98次/分,R 16次/分,BP 11. 5/8.4kPa.左侧胸廓动度差,气管偏右,呼吸动度不对称,左胸下野叩浊,呼吸音清晰、较弱.入院诊断:先天性膈疝(左).入院后胸片示左胸中下野偏后可见大片密度不均匀之增高影.其内有较大空腔,可见粗大的间隙,纵隔右移.胸部CT示左侧胃及脾脏凸入胸腔.2000 年8月29日全麻左后外侧开胸下见患儿左侧膈肌薄弱,呈膜状,未见肌束,中央附着面可见约15cm×12cm胃体、脾脏及部分结肠膨入胸腔,同时发现左肺下叶有一叶外型隔离肺,大小约4cm×3cm×2cm,异常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静脉来源于肋间静脉.行膈肌重叠修补固定范围约10cm×8cm,食管裂孔加固,叶外隔离肺切除.患儿术后恢复良好,10天出院.随访无异常.
作者:张宏伟;李乃斌;刘惠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我们用自拟化瘀方治疗该病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梁岩;杨利侠;尤俊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患者,男性,73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心律失常.其中P3~ P 4间期为窦性周期.频率0.72秒,心率83次/分,P~R间期固定为0.12秒.自第1个窦性P波后,连续出现3个提早的异位P',P'波倒置.P'~R'间期≥0.12''.考虑起源于心房下部,心室率≥160次/分.下传的P'~R'间期有两种,第1个P'波出现于第1个心搏T 波的降支,P1'~R1'间期为0.12秒,第2、3个房P'波分别出现在前1心搏的ST段及QR S波群的降支部分,下传的P'~R'间期依次为0.14秒、0.16秒,此后出现一段前无P'波的长间歇.房性P'~P'间期均相等,其中的R1'~R2'、R1~R3'间期分别为0.3 2秒、0.30秒,房室传导比例有所不同,此种现象重复出现.窦性P波之后连续出现3个房性早搏构成阵发的房性心动过速[1].心电图诊断:(1 )窦性心律.(2)ST-T改变.(3)肺型P波.(4)阵发房性心动过速伴文克白型传出阻滞酷似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作者:刘红燕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患儿,女,50天,因滴滴鼻净后呼吸困难,颜面青紫1小时入院.家长述患儿于入院前5小时因鼻塞,曾滴入鼻腔鼻净,每鼻孔各1滴,滴后2小时呼吸困难,颜面青紫,烦躁,哭闹,两眼上翻,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1次,即到当地诊所针灸合谷、人中,并肌注地塞米松3mg,1小时后上述症状缓解.入院查体:体重5kg,体温35℃,脉搏108次/分,呼吸表浅,30次/分,不规则,血压未测,反应差,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出血点,哭时有泪,口稍干,咽稍红,两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0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腹平坦,柔软,肝脾肋下未解及,肠鸣音正常.诊断为滴鼻净中毒.经对症处理,3日后出院.
作者:张丹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急腹症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发展快.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病人预后,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1989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B超检查急腹症479例,现将有手术对照的137例做回顾性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苗高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表浅性化脓性皮肤病,常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 ~8岁的儿童.现将我科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本病的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祝向东;杨梅;王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防止血液污染,保证血液质量,我站采血室安装了臭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进行消毒,笔者对紫外线和臭氧消毒效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芹;王利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患者,男,15岁,因双眼视力低下5年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1,不能矫正,眼10内斜,眼球运动正常,眼前节(-),晶体、玻璃体无混浊,视乳头边界扩大,约4PD大小,中央部凹陷加深,有灰白色棉毛样物质填充其中,盘绿色素环绕,盘周有轻度视网膜脉萎缩区,视乳头血管红15枝,大小不等,从盘缘四周呈放射状爬出走向眼底,动静脉难以分辨,下方视网膜轻度隆起,色灰白,后极部有色素团块沉着,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轻度水肿,有多个针尖大小的黄白色渗出点.左眼视力0.2,-2.75D可矫正至0.6,眼位正常,视乳头同右眼,视乳头上部血管动静脉可区分,下方血管不能区分,血管走行与右眼基本相同,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其余正常.
作者:刘文舟;段俊国;周华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胃电图的变化,采用EGEG- 5D微机处理系统,按胃电图检测操作常规,观察41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进餐前后胃电图的变化.Child A级餐后幅值上升较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Child B、C级餐后幅值上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的减退,胃的收缩功能下降,胃电节律紊乱发生率增高.
作者:许统俭;陈玉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28例32只鼻泪管阻塞(鼻泪管与泪囊连接处 )置放Song601型塑料支架治疗,按Song方法顺行引入导丝,逆行放入支架.术前与术后做泪囊造影.结果,所有鼻泪管在术后造影均通畅,长随访日为395天,放支架前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流泪,放支架后半年内30只眼流泪明显好转,其中25只完全正常;2只5个月后无效,取出支架重新置放,症状消失至今4个月.结果提示,介入性塑料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简单有效的方法,不影响局部解剖结构.
作者:尚金云;王建国;陈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79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1mg/次,肌肉注射,3次/ 周,3周为1疗程,可连续2~3疗程.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2、IL-4、IL-5、IF N-r以及血清总IgE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结果及正常值相对照.结果,BCG-PSN通过对IL-2 、IL-4、IL-5、IFN-r以及血清总IgE影响,进而调节了Th1/Th2的平衡,对哮喘起到治疗作用.提示,BCG-PSN对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翠玲;沙万军;仪秀芳;王建生;张兴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选择激光和药物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将1286例、1564个瘤体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8%.对于毛细血管瘤激光疗法一次性治愈率达86%,优于药物注射法(P<0.01); 而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注射法优于激光疗法(P<0.01);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介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对蔓状血管瘤采用瘤体主要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效果显著.提示,对部位较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激光疗法较佳,部位轻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采用药物(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较高,蔓状血管瘤只有用瘤体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才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作者:郭生玉;迟名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用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在127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中选出54例行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术.术后49例原有下肢肿胀、36例色素沉着减轻,23条下肢溃疡愈合,有3例形成血栓,经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该术式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闫波;马桂兰;李文彦;苏少飞;叶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5例中老年人脑干梗死患者既往合并症特点、发病危险因素、起病方式及首发症状、影像学改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在陈旧脑梗死基础上晨起发病较中年人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果提示,脑干梗死相关因素直接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长丽;李羽;宫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曲马多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其吸收迅速完全,不会加重高血压或充血性心衰,也不会引起溃疡病.与麻醉类镇痛剂相比,曲马多不会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便秘或严重的成瘾性.
作者:张丽萍;李林武;张云霞;马青;刘云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乳腺癌手术损伤范围大,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与伤口的引流方法和护理亦有一定关系.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我们护理34例乳腺癌手术病例,其中24例术后伤口采用持续负压引流,10例采用体位自然引流,对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对照观察.认为充分有效的持续负压引流是防止术后皮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十分有效的方法[1].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萍;湃淑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护理干部队伍素质,破除干部职务的终身制.我院引进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方法,对全院护士长职位实行竞争应聘制.在护理系统30个岗位中进行护士长公开竞聘上岗,择优录用.通过竞聘,全院有30名护理骨干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护士长岗位.护士长平均年龄由原来的38.8岁降至36.5岁,其中小年龄由原来的71%提高至90%,现将公开竞聘的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孙晓岚;闫树英;孟岚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枸杞多糖免疫保护作用的机理,在小白鼠体内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形成免疫损伤模型,在次模型中注射枸杞多糖100mg/kg, 实验7天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脾脏和胸腺重量.结果,实验组白细胞计数(6.852±0.0 76)×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脾脏重量(0.136±0.026g)和胸腺重量(0.031±0.021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枸杞多糖能够对抗环磷酰胺对脾脏和胸腺的损伤.
作者:王静珍;熊建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狼疮性肾炎(LN)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淋巴细胞的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和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尽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确切原因并不清楚,近几年来大多数研究者都在探求一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在LN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近年来已从特异性自身抗体转移到细胞生物学研究,在近发现的一组白细胞趋化因子中,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受到特别的重视.
作者:傅庭焕;宋烈昌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