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丽;李羽;宫京梅
为防止血液污染,保证血液质量,我站采血室安装了臭氧消毒机对空气进进行消毒,笔者对紫外线和臭氧消毒效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芹;王利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CR-SSP(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方法在脐血HLA-Ⅰ类抗原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份脐血用免疫磁珠分离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配型板作血清学分型,其中38份脐血用DNA快速抽提技术提取DNA后进行PCR-SSP基因分型,对两种方法分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38份脐血中,HLA-A位点PCR-SSP方法与血清学分型方法结果符合率100%,HLA-B位点血清学方法分型误差率为13.2%,其中1个抗原错误(占1.3%),9个抗原漏检(占11.8%).脐血采集后24小时内作血清学分型较理想,超过24小时则半数以上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抽提脐血DNA一次成功率100%,不受时间限制.结论在脐血HLA-Ⅰ类抗原分型中,PCR-SSP方法准确、省血、标本限制少,明显优于血清学方法,适用于脐血库.
作者:刘永梅;陈汝光;朱美玲;黄玲惠;胡燕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33例误漏诊的结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首诊为阑尾炎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后经病史分析和辅助检查,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4例,余11例于阑尾切除术后两年内因症状复发再次入院确诊手术;11例梗阻性结直肠癌误诊为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前确诊5例,术中确诊6例.结果提示,结直肠癌可并存或误诊为阑尾炎,有阑尾切除史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易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须高度警惕 .所以对可疑患者应做肠镜、造影剂灌肠、CT等辅助检查,术中需仔细探查,术后要密切随访.
作者:金正明;李如昌;石长清;楮斌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表浅性化脓性皮肤病,常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 ~8岁的儿童.现将我科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本病的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祝向东;杨梅;王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我们用自拟化瘀方治疗该病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梁岩;杨利侠;尤俊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对5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均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本组52例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血.其中创面Ⅰ期愈合48例, 局部皮下积液3例,皮下感染1例.结果提示,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是乳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沈卫华;陈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74例高热患儿采用赖氨匹林肌注或静注方法给药,剂量为15mg/(kg*次),30分钟降温有效率为66.22%,60分钟有效率为90.54%, 赖氨匹林粉针为退热药中的佳剂型.
作者:于惠英;马惠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母孕期状况及家庭史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部分影响因素,以期为防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60例先天性巨结肠和40例正常儿童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部分可能有关的因素.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部分可能有关的因素是母孕期被动吸烟状况、患儿性别、母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和家庭恶性肿瘤病史.结论环境和遗传因素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杜勇;施诚仁;李明磊;李敏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诊断和处理,对162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的剖宫产率85.19%,同期剖宫产率56.15%.结果提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
作者:王岚;杨尧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降纤酶和络泰联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将75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首次用降纤酶10个单位静滴 ,第3天、第5天给予5个单位静滴,两组病例均用维生素E100mg、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 同时根据病情给予20%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7.5%);显著进步7例(17.5 %);无效4例(10%);总显效36例(90%).降纤酶络泰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降纤酶和络泰联合应用是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有效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魏养慧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NA、抗ds-DNA、抗ENA多肽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诊断SLE病人中的应用.方法ANA、抗ds-D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NA多肽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结果检测167例SLE患者,ANA阳性率为86.8%;抗ds-DNA阳性率为67.1%;抗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71.9%,其中18例ANA为阴性而抗ENA多肽抗体为阳性.结论 AN A、抗ds-DNA、抗ENA多肽抗体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检出率.对SLE 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义德;张玉蓉;王刚;王利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心理疗法结合水针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心理疗法结合水针镇痛,对照组仅使用心理疗法,其它产科处理两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活跃期的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心理疗法结合水针应用于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明显,能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婴无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王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0例神经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 评分.结果,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临床显效率达79.2%.说明帕罗西汀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耐受性好.
作者:张淑敏;马璟;程继明;张亚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5例中老年人脑干梗死患者既往合并症特点、发病危险因素、起病方式及首发症状、影像学改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在陈旧脑梗死基础上晨起发病较中年人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果提示,脑干梗死相关因素直接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长丽;李羽;宫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其中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40例.结果,外伤性脑内血肿合并脑疝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与血肿类型、年龄、脑疝出现的时间、原发损伤程度、并发症及治疗手段密切相关.所以,及早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陈坚;张玉;彭涛;任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48例前牙反牙合采用拔牙及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全部病例得以矫正,患者的容貌、发音及咀嚼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对前牙反牙合病例拔牙矫治的适应症、牙位及矫治设计进行总结.
作者:王成;张巧银;李勇;陆军;冯俊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曲马多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其吸收迅速完全,不会加重高血压或充血性心衰,也不会引起溃疡病.与麻醉类镇痛剂相比,曲马多不会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便秘或严重的成瘾性.
作者:张丽萍;李林武;张云霞;马青;刘云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用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在127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中选出54例行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术.术后49例原有下肢肿胀、36例色素沉着减轻,23条下肢溃疡愈合,有3例形成血栓,经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该术式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闫波;马桂兰;李文彦;苏少飞;叶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对1990年1月~2000年11月收治的28例后尿道断裂患者早期行尿道会师术,术中膀胱内挤压复位及术后持续牵引加间断加力牵引.术后随访1年2个月~5年,24例排尿通畅,测定大尿流率≥20亳升/秒,4例术后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3例出现不同程度尿失禁,2例阳痿.提示,对于早期的后尿道断裂、术中膀胱挤压复位及术后持续牵引加间断加力牵引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处理后尿道断裂的方法.
作者:李宁;霍大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为探讨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手段,对 3年产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洁净度差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占各部位发病的首位.会阴侧切术造成的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导尿术是造成剖宫产产妇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结果提示,严格的母婴同室感染管理和规范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产科院内感染的关键.
作者:田永华;姚宏;马振侠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