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外来人口集居工地菌痢爆发流行的病原学检测报告

吴慧琴;马翠琴

关键词:菌痢, 暴发流行, 病原学
摘要:2005年8月19日接报告,本县一企业有数名工人出现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暴发流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96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加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96例围绝经期功血的妇女,分别用诊断性刮宫加中草药与诊断性刮宫加孕激素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诊断性刮宫加孕激素治疗组止血达100%,月经量减少100%,月经周期恢复达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诊断性刮宫简单易行,有利于明确诊断,又利于迅速止血、而加用孕激素治疗则止血效果更好.

    作者:王秀;边万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1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1例给予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为试验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经静脉高营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头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1)试验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头围地增加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作者:顾洁;王亦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寻找能够预测无创通气疗效的常用指标,建立无创通气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按照治疗效果患者分为无创通气成功组和无创通气失败组.以临床上常用的各项生理学指标为基础,对无创通气治疗成功和失败的患者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寻找无创通气失败的高危因素,并建立能预测无创通气预后的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 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治疗前的APACHE Ⅱ评分(OR值=2.300)和动脉血pH值(OR值= 2.919)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145.620+0.833AP Ⅱ-22.905pH.结论 接受治疗前的APACHE Ⅱ评分和动脉血pH值是无创通气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侯嘉;张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一种中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目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该中药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试验的方法,分别观察其杀菌效果与毒性.结果 以该中药消毒剂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分钟,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分钟,杀灭对数值均≥3以上.54℃条件下放置14天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3以上,时间由3分钟延长至5分钟.对试验动物无毒性和刺激性.结论 该消毒剂属中效消毒剂,主要适用于皮肤、手等的消毒.

    作者:舒学军;郭桂云;刘吉祥;付大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125例手术疗效

    目的 观察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在氯胺酮全麻下对125例年龄在4-12岁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3-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111例患者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的88.8%;38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50.67%.结论 手术在纠正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眼位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恢复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

    作者:杜继清;徐伟刚;杨巧玲;胡怡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肥胖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对照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在生殖内分泌、糖脂代谢方面的差异.方法 筛选PCOS患者60例, 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各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肥胖组血睾酮(T)水平高于非肥胖组,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睾酮(E2/T)均低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于非肥胖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非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肥胖型较非肥胖型PCOS患者存在尤为严重的内分泌代谢紊乱;(2)肥胖型PCOS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而非肥胖型则以促黄体生成素升高为主.

    作者:包俊华;刘满梅;于黎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uropathy,DN)并发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行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术,置入双腔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选用YT-120SPAN血滤器进行床旁CVVH.结果 45例DN并发CHF患者治疗后,全身浮肿明显消退,肺部湿罗音消失,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在血流速率150-180ml/min、超滤量平均达12.56L时,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113±3.9)mmHg, 心率波动幅度(13±3.8)次/分.结论 CVVH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CHF以及高度水肿、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作者:李红霞;陈孟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硝唑芬布芬胶囊中成分含量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的两组分的含量.方法 以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甲醇-乙腈-水(45:55:35)(以磷酸调节pH到2.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nm.结果 甲硝唑的线性范围为16.72μg/ml-83.6μg/ml,r=0.9999(n=5),芬布芬的线性范围为12.32μg/ml-61.6μg/ml,r=0.9999(n=5) .甲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9.00%,RSD=0.99%(n=5),芬布芬的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0.85%(n=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甲硝唑芬布芬胶囊中甲硝唑与芬布芬的含量测定.

    作者:齐力;沈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甜梦胶囊对神经衰弱患者慢波睡眠结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甜梦胶囊对中老年神经衰弱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无器质性病变,每天睡眠少于240-300分钟为主症者60例分为两组.服药组在9:00-20:00时分别服甜梦胶囊1.2g,连服30天.对照组在9:00-20:00时分别服装有淀粉的胶囊.记录睡眠时间、觉醒时间、睡眠比、觉醒比.结果 服药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夜间睡眠Ⅰ、Ⅱ期减少,Ⅲ、Ⅳ期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总睡眠时间明显增加;SWS睡眠结构比改变,SWS睡眠的连续性好、周期性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甜梦胶囊治疗中老年神经衰弱.

    作者:景莉玲;陈更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切口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优点.方法 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病变椎间后路正中4-5cm长小切口,显露一侧椎板,在相邻椎板间隙开一直径约1.5cm×1.5cm小窗,摘除间盘髓核.并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3个月-7年9个月,平均3年10个月.用侯树勋[1]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开窗组优良率为93.5%,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59.1%)(P<0.01).结论 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短期内可恢复原工作等优点.

    作者:闫生亮;焦文勇;白静春;魏平;施全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神经内窥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25例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进入,不切除骨性鼻中隔,直接自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进一步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25例患者中,17例肿瘤全切除,8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19个月,16例有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者,术后均有改善,11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结论 神经内窥镜单鼻孔经蝶切除垂体腺瘤入路与常规经蝶显微手术比较,入路途径较短,视野更广,安全简捷,显露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沈冰;田继辉;马辉;李宗正;孙涛;夏玉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两县农村社区卫生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农村社区居民基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卫生习惯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和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试点县15-70岁的农村居民入户问卷调查,现场询问和观察相结合.结果 宁夏农村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了62.2%,超过了国家要求西部各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60%的标准;而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只有27.9%,距离45%的国家西部标准有较大差距.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指导,并强化行为形成因素,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刻不容缓.

    作者:田丁;王德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诊断、治疗.结果 手术病人均采取内或(和)外减压术.瞳孔缩小时复查头颅CT18例,手术16例,生存12例.保守治疗2例,均死亡.瞳孔散大后复查头颅CT 6例,手术4例,死亡3例,生存1例(重残),保守治疗2例,均死亡.结论 额叶挫裂伤,尤其是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发生的脑疝大部分为脑中心疝,间脑期是抢救关键时期.

    作者:饶岩;杨咏波;谢桐;常杰;张健;王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日间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难治性心衰23例体会

    目 的观察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DCRRT)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3例难治性心衰患者进行D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浓度的变化.结果 DCRRT治疗1周,总有效率100%,治疗后BUN、Scr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DCRRT对顽固性心衰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阿胜;张红霞;吴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KVP)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的疗效.方法 采用TUPKVP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30例,同时处理膀胱及尿道的其他病变.结果 2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排尿症状评分(IPSS )、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尿量均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UPKVP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损伤小,疗效确切.

    作者:高平生;李海涛;陈世昌;王自军;韩涛;屈明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7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1.0%,特异性75.0%,有效率79.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孙荣亮;侯庆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术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0例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分为两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及丙泊酚;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记录两组丙泊酚用量、辅用麻黄碱例数、术后宫缩痛例数及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等.结果 研究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辅用麻黄碱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较单一丙泊酚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用药量少,循环稳定,术后宫缩痛少的优点.

    作者:张宾;古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睫状体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12例钝挫伤所致睫状体脱离的患者采用睫状体缝合复位术,其中拳击伤4例,棍棒及塑料子弹击伤4例,车祸伤2例,羊顶伤1例.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术后1周内有4例眼压升高大于24mmHg,经用激素及降眼压药物后,2周内恢复正常.其余8例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术后房角检查,睫状体附着于巩膜突上者9例,附着于后部小梁网者3例.结论 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睫状体脱离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文青;徐伟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常温下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包膜外切除肝脏巨大血管瘤

    目的 探讨自体回输血技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治疗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方法 采用国产自体血液回输机,对8例贴近多个肝门的肝巨大血管瘤常规在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第一肝门放置阻断带,根据术中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修补损伤血管.结果 全组8例全部痊愈出院,除1例游离肝脏时瘤体破裂未能及时行全肝血流阻断致大出血术中输血6000毫升外,其余7例术中均未输血.结论 采用自体回输血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常规手术方法不能切除的肝巨大血管瘤,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作者:李明皓;李昭宇;马建国;王佐正;康玉明;王锋;卜阳;陈本栋;魏燕琴;涂继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实时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2例

    目的 总结实时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 对32例患者行实时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正确者31例,符合率为96.9%.结论 实时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力;杨建勤;叶秀芳;王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