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马建国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10天前B超检查时发现腹腔有一占位性病变,自觉无任何不适,为确诊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查T36.4℃,神清,精神好,心肺(-).查体:腹平软,未见隆起及肠型,肝脾肋下未及.左上腹肋缘下可及一4cm×5cm肿块,质韧界清,粘连固定.
作者:张立;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纤支镜组(Ⅰ组20例)和常规纤支镜组(Ⅱ组20例).Ⅰ组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2-3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操作,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分别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后患者能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很少,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不明显.Ⅱ组上述不良反应程度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
作者:陈剑;刘才堂;刘培斌;杨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发病规律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经内镜确诊,全部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急诊内镜是确诊该症的依据,保守或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案.
作者:赵进;董志敏;呼圣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宁夏山区婴儿死亡的现状及特点.方法对宁夏山区5个县(区)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婴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山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而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死亡率2002-2004年明显高于2000-2001年,婴儿死亡中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结论降低宁夏婴儿死亡率重点是山区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推广适宜技术,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艾银凤;王巧玲;张泽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的病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67例,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对其外科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炎多合并胆道结石,以外科治疗为主.结论胆源性胰腺炎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也很重要.
作者:王城;马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记HBeAg、HBV-DNA的相互关系,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前 S1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前 S1抗原,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记,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乙肝病毒DNA.结果分析常规HBV血清标记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HBeAg阳性模式中前 S1抗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b阳性模式,其中S1抗原和HBeAg的符合率达80.88%;HBV-DNA阳性组前 S1抗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两者的总体符合率达80.27%.结论血清前 S1抗原与HBV-DNA、HBeAg相互关联,可以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联合检测前 S1抗原与HBV-DNA、HBeAg可相互补充、印证,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和存在更有价值.
作者:王菊英;杨宝珍;白永泽;赵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在血管钙化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钙化组、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5周后测定主动脉ALP、OC、ET水平及钙含量,Von Kossa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钙化组主动脉ALP、OC、ET水平及钙含量明显增高(P<0.01),主动脉组织中膜弹力纤维间可见大量钙沉积;经维拉帕米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钙沉积减少.结论维拉帕米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素的生成减轻血管钙化的程度.
作者:杨晓玲;张大军;赵迅霞;徐华;王菲;李桂忠;曹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111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61例,腹腔积液50例,分别分为化疗组与联合组.联合组在常规化疗药物腔内注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果胸腹腔积液患者联合组与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P<0.01),联合组白细胞数下降明显少于化疗组(P<0.01),毒副作用减轻.结论鸦胆子油乳对恶性体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配合化疗药物可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雷红;赵月霞;苏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内镜下注射治疗疗效.方法对24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导致的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内镜下行黏膜注射治疗,术后常规下胃管观察,配合8%去甲肾上腺素及冰盐水胃内冲洗,同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及止血药等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24例患者,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结合药物治疗,22例康复,1例因出血量太大,无法控制死亡,1例因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内镜下黏膜下注射治疗,辅助胃管内药物注入及其它相关抗溃疡药物的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涌;李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治疗,其中无晶体眼4例,人工晶体眼11例,绝对青光眼2例,爆炸伤1例.结果随访3个月-1年,治疗后1周眼疼痛及刺激症状消失,角膜缺损区在1-3周内愈合,随访15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文青;杨学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1993-2004年运用生脉煎剂治疗低血压、各种心血管疾病11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保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猝死的诱因、病因,总结预防及及时治疗的措施.方法对2年来急救中心就诊猝死的青壮年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5例中仅存活1例.结论青壮年猝死总体抢救成功率不高,应以预防为主,及早诊治原发病,及时对猝死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作者:陈继红;于涛;赵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80例首次发病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应用丁二酸洛沙平和氯氮平各40例.疗程为12周.用PANSS及TESS[1]分别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丁二酸洛沙平组有效率82.50%,氯氮平组80.00%.丁二酸洛沙平与氯氮平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二者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反应方面:氯氮平组嗜睡、便秘、唾液增多、体重增加、食欲减退明显高于丁二酸洛沙平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椎体外系副反应:轻度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震颤,丁二酸洛沙平组高于氯氮平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丁二酸洛沙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有成;马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用纤维支气管镜在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所取标本进行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 58例中刷检阳性34例(58.6%),活检阳性12例(20.7%),支气管肺泡灌洗阳性8例(13.8%),吸引物找到抗酸杆菌4例(6.9%).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MMP-2、TI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6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 MMP-2蛋白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系(P<0.01);在神经胶质瘤中MMP-2与TIMP-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系.结论 M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系;MMP-2与TIMP-2之间的平衡失调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协同作用在神经胶质瘤的侵袭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鹤春;买正军;马泽;郝少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后左室重构(LVR)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BNP水平并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LVDd、LVDs)、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1例AMI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在LVR升高更为显著(P<0.01)且BNP水平与LVDd、LVEDV、LVESV显著呈正相关(r=0.44,0.48,0.62;P<0.05,0.05,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 BN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和发现LVR及心功能减低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标志物.
作者:徐清斌;马萍;刘晓方;贾绍斌;魏宁;沙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6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为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经静脉入路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另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结果 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组中15例达到完全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3.3%(15/18),3例部分栓塞,血管造影示瘘口仍显影,但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本组栓塞术后短期并发症有:暂时性眼眶内胀痛、头痛,短暂性眼外肌麻痹.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组中,治愈率为62.5%,其栓塞术后并发症相对较经静脉入路栓塞组多.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风险低,且优于经动脉入路栓塞;对部分用球囊或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栓塞失败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选择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
作者:黄德俊;吴中学;孙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为加强院感管理,有效防控院感发生.方法对2004年的10298份出院病历作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平均2.83%,以儿童康复科高,达10.10%;院感部位占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软组织.医院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属、链球菌属为主,约占83.2%;抗生素使用率为50.54%,以单用为主.结论通过定期监测及调查分析,为加强院感管理,防控院感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柏学民;王艳玲;郝建秀;贾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自述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内上象限一包块,约核桃大小,局部无发红,无疼痛不适,无乳头溢液.专科检查:左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约5cm×4cm×2cm的实性包块.病理检查,大体:灰红色椭圆形肿物一个,有完整包膜,体积3.5cm×2.4cm×1.8cm,切面灰白色,质中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镜下:癌细胞呈镶嵌状排列,大小形态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呈卵圆形,居中.
作者:巩秀琴;姜小军;丁玲;刘亚平;王生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30岁,原发不孕5年.诊断为:①原发性不孕症;②多囊卵巢综合征;③男性不育.于2005年12月3日月经周期第3天给予HMG+HCG方案促排卵.在周期第17天双侧卵巢各有2个直径18mm卵泡,注射HCG10000IU,24-36小时内适时指导性交2次.
作者:徐仙;胡蓉;杨海燕;姜银芝;刘满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