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老年性皮肤肿瘤Dsg1和E-cad的表达

葛新红;张进才;涂平;韩纲文;朱学俊

关键词:桥粒芯糖蛋白1, E-钙黏着蛋白, 免疫组化,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老年人常见的皮肤肿瘤-鳞状细胞癌(BCC)与基底细胞癌(SCC)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同.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6例SCC、30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E-钙黏着蛋白(E-cad)的表达.结果 Dsg1在BCC和SCC中的表达均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E-cad在SCC中的表达显著减弱,而在BCC中的表达却为阳性.结论 BCC和SCC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与Dsg1的低表达有关,SCC易发生转移的特性与E-cad的低表达有关.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的病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67例,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对其外科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炎多合并胆道结石,以外科治疗为主.结论胆源性胰腺炎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也很重要.

    作者:王城;马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静脉入路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目的分析研究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6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为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经静脉入路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另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结果 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组中15例达到完全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3.3%(15/18),3例部分栓塞,血管造影示瘘口仍显影,但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本组栓塞术后短期并发症有:暂时性眼眶内胀痛、头痛,短暂性眼外肌麻痹.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组中,治愈率为62.5%,其栓塞术后并发症相对较经静脉入路栓塞组多.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风险低,且优于经动脉入路栓塞;对部分用球囊或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栓塞失败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选择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

    作者:黄德俊;吴中学;孙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老年性皮肤肿瘤Dsg1和E-cad的表达

    目的比较两种老年人常见的皮肤肿瘤-鳞状细胞癌(BCC)与基底细胞癌(SCC)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同.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6例SCC、30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E-钙黏着蛋白(E-cad)的表达.结果 Dsg1在BCC和SCC中的表达均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E-cad在SCC中的表达显著减弱,而在BCC中的表达却为阳性.结论 BCC和SCC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与Dsg1的低表达有关,SCC易发生转移的特性与E-cad的低表达有关.

    作者:葛新红;张进才;涂平;韩纲文;朱学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炎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治疗,其中无晶体眼4例,人工晶体眼11例,绝对青光眼2例,爆炸伤1例.结果随访3个月-1年,治疗后1周眼疼痛及刺激症状消失,角膜缺损区在1-3周内愈合,随访15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文青;杨学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恶性淋巴瘤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28岁,因下腹胀痛,肛门坠胀感3个月,有月经量明显增多1个月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挤向后穹窿,子宫明显增大,表面不规则,右附件增厚 ,压痛(+).

    作者:张亚;金占强;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Dieulafoy病24例内镜下注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内镜下注射治疗疗效.方法对24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导致的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内镜下行黏膜注射治疗,术后常规下胃管观察,配合8%去甲肾上腺素及冰盐水胃内冲洗,同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及止血药等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24例患者,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结合药物治疗,22例康复,1例因出血量太大,无法控制死亡,1例因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内镜下黏膜下注射治疗,辅助胃管内药物注入及其它相关抗溃疡药物的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涌;李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就诊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不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影响因素,便于找出病因、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300例我院首次就诊的精神病患者,按照统一制定的精神病人就诊模式调查表逐项填写.结果有21%的病人发病后初诊于精神科,而49%的病人患病后求助于宗教、迷信、巫医等,严重延误了精神疾病的诊治.另外,物质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也明显影响着就诊途径的选择.结论积极有效的社会宣传,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玉萍;胡春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物反馈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测压、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患者(22例),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P<0.05).慢传输性便秘(8例)临床症状亦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亦明显缩短,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效,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黄传兰;刘正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尿酸、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不同组别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且血尿酸升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且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直接胆红素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锐英;李晓英;贾绍斌;张金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MP-2与TIMP-2在神经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MMP-2、TI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6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 MMP-2蛋白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系(P<0.01);在神经胶质瘤中MMP-2与TIMP-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系.结论 M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系;MMP-2与TIMP-2之间的平衡失调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协同作用在神经胶质瘤的侵袭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鹤春;买正军;马泽;郝少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女性盆腔肿块超声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肿块超声诊断与临床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使用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对64例女性盆腔肿块对照分析.结果女性盆腔肿块声像图复杂多变,易被误诊漏诊.结论超声对女性盆腔肿块诊断不能单纯凭借超声显像,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马成花;袁红梅;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脑颗粒细胞(rCGC)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24小时的rCGC中,分别加入EGF及一氧化氮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NAME).再经24小时二氧化碳恒温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它们对rCGC产生的影响.结果 EGF能显著减少培养细胞的损失,NAME可抑制EGF的作用. 结论 EGF通过一氧化氮酶抑制细胞凋亡而对小脑颗粒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戴德;钟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在确定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循环酶法对126例病理性黄疸、50例母乳性黄疸、42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对照组为(6.62±6.68)μmol/L,母乳性黄疸组为(17.60±10.29)μmol/L,病理性黄疸组为(33.25±28.51)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作者:李翠英;鲍灵芝;王建亮;马宁;马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我区麻疹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测算我区当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效力.方法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实验室证实的临床诊断麻疹病例;按照同性别、同班级或互为邻居、年龄相差在2岁范围内的规定标准选择对照,进行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处理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麻疹疫苗效力(VE)为79.39%;麻疹疫苗接种史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5),麻疹发病的比值比(OR值)为0.21,95%的可信区间为0.12-0.50;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为麻疹疫苗接种史、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家庭经济收入,其回归系数分别为4.75,3.10,2.97.结论我区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效力为79.39%,对接种人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未接种麻疹疫苗者的比重在病例组明显为高;不做预防接种是引发麻疹大的危险因素,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和家庭经济收入对麻疹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

    作者:郑亮;刘天锡;胡爱国;马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发病规律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经内镜确诊,全部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急诊内镜是确诊该症的依据,保守或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案.

    作者:赵进;董志敏;呼圣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声门上型喉癌颈廓清术3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不同颈廓清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34例声门上型喉癌进行颈廓清术治疗,其中20例选用传统根治性颈廓清术,14例采用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治疗.结果根治性颈廓清术两年复发率为25%,5年生存率为60%;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分别为28.5%和57.1%,两组情况相似(P>0.05).前组并发症为40%,后组为14.3%,前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行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能够保证治疗的疗效,并减轻传统治疗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秀英;刘明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3例,行踝-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王思辉;王治;王铭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丁二酸洛沙平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80例首次发病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应用丁二酸洛沙平和氯氮平各40例.疗程为12周.用PANSS及TESS[1]分别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丁二酸洛沙平组有效率82.50%,氯氮平组80.00%.丁二酸洛沙平与氯氮平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二者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反应方面:氯氮平组嗜睡、便秘、唾液增多、体重增加、食欲减退明显高于丁二酸洛沙平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椎体外系副反应:轻度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震颤,丁二酸洛沙平组高于氯氮平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丁二酸洛沙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且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有成;马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对黑色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为DCs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雌性小鼠长骨骨髓中分离并扩增DC, B16黑色素瘤细胞皮下接种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采用黑色素瘤肿瘤相关抗原(TAA)使DCs致敏,以致敏的DCs免疫治疗荷瘤小鼠,观察抗原致敏DC 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接种肿瘤细胞数5×105个/只的实验小鼠成瘤率为100%,接种细胞数为5×104个/只的小鼠成瘤率为60%.对照组(甲组)和未致敏的DCs治疗组(乙组,DC细胞数5×105个/只)小鼠生存时间基本一致,肿瘤体积大小无明显差异.丙组和丁组(接种抗原致敏DC细胞数分别为5×105个/只和5×104个/只)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丙组生存时间又长于丁组(P<0.05).甲、乙组小鼠肿瘤生长迅速,而丙、丁组受到明显抑制(P<0.01),丙组肿瘤生长较丁组缓慢(P<0.05).荷瘤小鼠的体重随时间逐渐减轻,甲、乙两组体重减轻明显,和丙、丁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后期丁组荷瘤小鼠体重减轻较丙组明显(P<0.05).结论小鼠成瘤率与接种肿瘤的细胞数有关,细胞数量越大成瘤率越高,宿主存活时间越短.肿瘤抗原致敏的DCs对荷瘤鼠有治疗作用,而未致敏的成熟的DC则无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一定细胞数的范围内治疗效果与致敏的DC数量呈正相关.

    作者:袁涛;顾红光;吴刚;邓少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银川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宁夏银川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的发病情况,不同职业人群及流行趋势,切实做好无偿献血工作,避免梅毒经血液传播的发生和血液的浪费.方法用RPR、TRUST法、梅毒抗体免疫试剂盒检测59314份血标本的梅毒螺旋体.结果梅毒的发生率在本市献血人群中是逐年递增的,以工人、农民、服务业人员的感染为主.结论梅毒在人群中存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为严格杜绝其传播途径,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筛查和确证,以有效保证血液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邵峰;侯志敏;陆玉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