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戴德;钟艳秋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酶, 小脑颗粒细胞
摘要: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脑颗粒细胞(rCGC)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24小时的rCGC中,分别加入EGF及一氧化氮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NAME).再经24小时二氧化碳恒温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它们对rCGC产生的影响.结果 EGF能显著减少培养细胞的损失,NAME可抑制EGF的作用. 结论 EGF通过一氧化氮酶抑制细胞凋亡而对小脑颗粒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就诊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不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影响因素,便于找出病因、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300例我院首次就诊的精神病患者,按照统一制定的精神病人就诊模式调查表逐项填写.结果有21%的病人发病后初诊于精神科,而49%的病人患病后求助于宗教、迷信、巫医等,严重延误了精神疾病的诊治.另外,物质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也明显影响着就诊途径的选择.结论积极有效的社会宣传,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玉萍;胡春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V730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对门诊及住院18-42周妊娠妇女的胎儿唇部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结果二维超声筛查出胎儿唇腭裂畸形6例,而三维超声仅有5例能清晰显示胎儿颜面部.结论三维超声图像逼真、直观,使人更易接受、理解,可增强诊断者的诊断信心,但仅能佐证二维超声的诊断结论,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在产前检查中,二维超声是三维超声的基础,三维超声不能取代二维超声.

    作者:管雯娜;杨培德;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声门上型喉癌颈廓清术3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不同颈廓清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34例声门上型喉癌进行颈廓清术治疗,其中20例选用传统根治性颈廓清术,14例采用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治疗.结果根治性颈廓清术两年复发率为25%,5年生存率为60%;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分别为28.5%和57.1%,两组情况相似(P>0.05).前组并发症为40%,后组为14.3%,前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行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能够保证治疗的疗效,并减轻传统治疗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秀英;刘明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脑颗粒细胞(rCGC)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24小时的rCGC中,分别加入EGF及一氧化氮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NAME).再经24小时二氧化碳恒温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它们对rCGC产生的影响.结果 EGF能显著减少培养细胞的损失,NAME可抑制EGF的作用. 结论 EGF通过一氧化氮酶抑制细胞凋亡而对小脑颗粒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戴德;钟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对黑色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为DCs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雌性小鼠长骨骨髓中分离并扩增DC, B16黑色素瘤细胞皮下接种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采用黑色素瘤肿瘤相关抗原(TAA)使DCs致敏,以致敏的DCs免疫治疗荷瘤小鼠,观察抗原致敏DC 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接种肿瘤细胞数5×105个/只的实验小鼠成瘤率为100%,接种细胞数为5×104个/只的小鼠成瘤率为60%.对照组(甲组)和未致敏的DCs治疗组(乙组,DC细胞数5×105个/只)小鼠生存时间基本一致,肿瘤体积大小无明显差异.丙组和丁组(接种抗原致敏DC细胞数分别为5×105个/只和5×104个/只)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丙组生存时间又长于丁组(P<0.05).甲、乙组小鼠肿瘤生长迅速,而丙、丁组受到明显抑制(P<0.01),丙组肿瘤生长较丁组缓慢(P<0.05).荷瘤小鼠的体重随时间逐渐减轻,甲、乙两组体重减轻明显,和丙、丁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后期丁组荷瘤小鼠体重减轻较丙组明显(P<0.05).结论小鼠成瘤率与接种肿瘤的细胞数有关,细胞数量越大成瘤率越高,宿主存活时间越短.肿瘤抗原致敏的DCs对荷瘤鼠有治疗作用,而未致敏的成熟的DC则无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一定细胞数的范围内治疗效果与致敏的DC数量呈正相关.

    作者:袁涛;顾红光;吴刚;邓少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丙泊酚和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纤支镜组(Ⅰ组20例)和常规纤支镜组(Ⅱ组20例).Ⅰ组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2-3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操作,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分别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后患者能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很少,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不明显.Ⅱ组上述不良反应程度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

    作者:陈剑;刘才堂;刘培斌;杨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140名脐炎患儿的脐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试验方法严格按照NCCLS新标准进行.结果新生儿脐部感染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56.73%.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以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30.77%;社会感染以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6.49%.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依次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和磷霉素耐药率降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但已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重视和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监控,严格按照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会芳;陈彦香;孙霆芳;谢振华;赵舒斌;杜龙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150例不育男性患者精液采用CASA与人工常规精液分析.结果 CASA和人工常规精液分析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动力的结果高度相关,无显著性差异(r>0.95,P>0.05).另外,CASA还增设了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精子平均鞭打频率、直线性、摆动性、前向性、精子侧摆幅度、精子平均移动角度等量化指标的检测.结论应用CASA进行精液分析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精子的质量,可使男性不育症诊断更加准确,更加标准化,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华振;陈有;李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宁夏山区婴儿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山区婴儿死亡的现状及特点.方法对宁夏山区5个县(区)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婴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山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而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死亡率2002-2004年明显高于2000-2001年,婴儿死亡中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结论降低宁夏婴儿死亡率重点是山区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推广适宜技术,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艾银凤;王巧玲;张泽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溶血1例

    1 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两个月.3年前因感冒就诊本院门诊,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随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当时未予特殊治疗.此后,家人发现患儿活动后易出现气促,剧烈活动后可伴有口唇发绀,易患呼吸道感染,于2004年6月4日再次就诊本院心内科门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收住院.

    作者:贾绍斌;荆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老年恶性体腔积液111例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111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61例,腹腔积液50例,分别分为化疗组与联合组.联合组在常规化疗药物腔内注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果胸腹腔积液患者联合组与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P<0.01),联合组白细胞数下降明显少于化疗组(P<0.01),毒副作用减轻.结论鸦胆子油乳对恶性体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配合化疗药物可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雷红;赵月霞;苏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Dieulafoy病24例内镜下注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内镜下注射治疗疗效.方法对24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导致的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内镜下行黏膜注射治疗,术后常规下胃管观察,配合8%去甲肾上腺素及冰盐水胃内冲洗,同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及止血药等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24例患者,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结合药物治疗,22例康复,1例因出血量太大,无法控制死亡,1例因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内镜下黏膜下注射治疗,辅助胃管内药物注入及其它相关抗溃疡药物的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涌;李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的病因、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胆源性胰腺炎67例,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对其外科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胆源性胰腺炎多合并胆道结石,以外科治疗为主.结论胆源性胰腺炎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也很重要.

    作者:王城;马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妇幼医院291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为加强院感管理,有效防控院感发生.方法对2004年的10298份出院病历作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平均2.83%,以儿童康复科高,达10.10%;院感部位占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软组织.医院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属、链球菌属为主,约占83.2%;抗生素使用率为50.54%,以单用为主.结论通过定期监测及调查分析,为加强院感管理,防控院感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柏学民;王艳玲;郝建秀;贾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5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7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7例行楔形切除,4例行单纯结扎,12例行肠切除吻合,均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梅克尔憩室治疗成功的关键.99mTC诊断可靠.

    作者:朱四社;周雪鸿;李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在确定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循环酶法对126例病理性黄疸、50例母乳性黄疸、42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对照组为(6.62±6.68)μmol/L,母乳性黄疸组为(17.60±10.29)μmol/L,病理性黄疸组为(33.25±28.51)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作者:李翠英;鲍灵芝;王建亮;马宁;马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及CT误诊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10天前B超检查时发现腹腔有一占位性病变,自觉无任何不适,为确诊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查T36.4℃,神清,精神好,心肺(-).查体:腹平软,未见隆起及肠型,肝脾肋下未及.左上腹肋缘下可及一4cm×5cm肿块,质韧界清,粘连固定.

    作者:张立;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起猫栉首蚤叮咬引起急性皮炎的调查与处理

    2005年5月20日接到银川市某银行电话报告,本单位一楼营业厅办公人员患有不明原因皮肤病,并不断出现新发病例,请求查明原因,给予诊治.

    作者:卢世堂;魏浩;祁瑞江;王自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磷脂抗体(A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14例SLE患者血清中ACA进行检测,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正常人及SLE患者血清中ACA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37.7%,ACA抗体阳性组病人肾脏损害更为明显,血小板减少、补体C3减低、微小血管病变也更为明显.结论 AC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和病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ACA与抗核抗体ANA呈正相关,因此ACA也可作为评价SL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玉蓉;李义德;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用纤维支气管镜在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所取标本进行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 58例中刷检阳性34例(58.6%),活检阳性12例(20.7%),支气管肺泡灌洗阳性8例(13.8%),吸引物找到抗酸杆菌4例(6.9%).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