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王健;赵君利
目的 探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行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复位,再应用张力带自髌骨体部及胫骨结节部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随访0.6-3年,全部达到优和良(陆裕朴标准).结论 应用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对髌骨生物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
作者:焦文勇;徐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例病例.结果 2例成功控制症状无复发,1例未坚持用药者症状反复发作,1例喉气管支气管软骨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长期带管,病变复发致气道阻塞死亡,1例失访.此5例患者中2例后遗耳廓和外鼻畸形.结论 RP是罕见病,据推测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器官的软骨结构及结缔组织.目前以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氨苯砜为主的药物治疗可控制部分患者病变发展,病变累及呼吸道者预后不良.对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例应及早确诊,给予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曲琳;庞康;李江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浸润麻醉上牙槽后神经的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中需要拔除或开髓的上颌后磨牙病例,选择上颌后磨牙颊侧移行皱襞处进针,达黏膜下、骨膜上后缓慢注入麻醉药,阿替卡因肾上腺素1ml或2%利多卡因5ml,若拔牙则同时麻醉腭大神经.结果 浸润麻醉上颌后磨牙266颗,总有效率98.91%.结论 浸润麻醉上牙槽后神经,麻药用量少,安全,效果确切,值得在门诊中推广.
作者:吴德章;刘月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国产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LV)和5-氟尿嘧啶(5-Fu)2周方案(FOLFOX4),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均给予FOLFOX4方案治疗,即L-OHP 80-100mg/m2,静脉滴注3-4小时,d1;LV 2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后立即静脉推注5-Fu 400mg/m2,后续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小时,d1-2.每2周重复,3-4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晚期胃癌40例中,CR 3例,PR 17例,有效率50.0%(20/40);晚期结直肠癌46例中,CR 5例,PR15例,有效率为43.5%(20/46).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初治有效率为64.0%(16/25),复治有效率为26.7%(4/15);大肠癌初治有效率为63.6%(14/22),复治有效率25.0%(6/24);初治与复治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感觉神经毒性、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结论 国产奥沙利铂联合LV和5-Fu组成的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且价格适中.
作者:李云霞;潘莲草;李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卒中单元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对67例脑卒中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侵入性操作、病原体、体内菌群失调和误吸等是患者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合理用药,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缩短住院时间,加强侵袭性操作的管理,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程继明;马秀琴;张淑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原地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718例孕妇进行血色素检查,并由专人问卷调查.结果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0.92%,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患病率增高,孕晚期达高峰.结论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措施,并从孕早期开始补充铁剂.
作者:王小荣;王小宁;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门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用药量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丙泊酚TCI组(A组,30例),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组(B组,30例),观察麻醉效果、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和丙泊酚用药总量.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明无显差异(P>0.05);丙泊酚TCI组比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组用药总量多(P<0.01);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结论 丙泊酚TCI复合芬太尼在门诊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与单纯用丙泊酚TCI的麻醉效果相同,而丙泊酚的用药量少,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作者:李雪蓉;杨力琼;曾玲双;李忠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CO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COGC进行病理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乳腺包块大体呈界限清楚的结节状,切面灰红、灰褐色,质细腻.镜下肿瘤主体为浸润性筛状癌.肿瘤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组成,大小形态各有差异,分布弥漫或不均匀,与肿瘤细胞关系密切.间质见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阳性,actin、S-100蛋白、Cytokeratin(AE1/AE3)阴性.结论 COGC是少见肿瘤,大体和组织学具有一定特点.
作者:王岩;刘晓霞;张少华;马秀萍;贾支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科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7例髋臼骨折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特点.结果 VR对髋臼骨折显示良好,但对软组织欠佳.VR及MPR能良好地显示复杂骨折并能清楚显示负重关节面的损伤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的VR和MPR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髋臼骨折术前分类,对手术路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跃忠;赵荣;马军;陈大治;朱蓉蓉;高俊;哈若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危急重心血管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0例危急重症患者的床旁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阳性病人172例,阳性率81.9%,其中冠心病106例(61.6%,包括急性心梗96例),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21例,急性左心衰12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肺心病6例,主动脉夹层4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肺动脉栓塞3例,其他6例.结论 床旁急诊超声心动图为临床危急重心血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快捷、可靠的信息,对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静媛;马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双环醇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25mg,每日3次,疗程12周;对照组口服水飞蓟素等基础护肝药,疗程两组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纤维化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双环醇对HBeAg阴性CHB患者有显著的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马丽娜;丁向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共进行断指再植1038例1268指;断肢再植97例;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112例156指;分别运用8种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皮肤缺损159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植或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骨不连52例.结果 断指再植成活率90.3%;断肢再植成活率81.4%;拇、手指再造成活率97.9%;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94.7%;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率97%.结论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使骨科复杂创伤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穆广态;康志学;梁定顺;俞玮;李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应用国产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CHP固定治疗27例POST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将钢板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钉固定,仅修补肩锁韧带及肩锁关节囊,未做刻意的喙锁韧带修复.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9-12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再次骨折及脱位发生.采用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A级21例,B级4例,C级2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殷刚;张明军;马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 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仲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滋补肝肾、清热活血类中药配伍内服,外涂皲裂膏,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疗效.方法内服愈裂汤,配合外擦皲裂膏封包,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180例.结果 治疗组显效(62.2%),好转(37.8%),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法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具有滋补肝肾,清泻郁热,润肤生肌,增强修复的能力.
作者:胡艳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为制定有效的监管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地处银川市23所学校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表格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大专院校在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的建立、专职校医的配备、对专兼职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防治工作的开展方面与中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类学校在传染病日常监测、患病学生隔离、防治知识宣传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结论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强.
作者:田亚宁;赵生银;尹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对于LASIK手术的意义.方法 对拟行LASIK手术的57例(82眼)近视眼合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结果 57例眼底光凝治疗后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徐伟刚;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美克尔憩室诱发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美克尔憩室导致的肠梗阻7例.结果 7例病人均有腹胀、腹痛、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症状,以肠梗阻为诊断住院治疗.7例均行肠粘连松解,其中行病变肠段切除5例,憩室楔形切除2例,全部治愈.结论 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在保守治疗无缓解的情况下,要考虑美克尔憩室诱发的可能性,宜尽早手术探查治疗.
作者:张晓刚;魏春阳;马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的复杂多变性.结果 28例均为男性,饮酒史8-41年,其中10年以上15例,每日饮酒量以300-400ml居多,均饮用高度白酒.表现为中枢神经疾病占78%,周围神经病占75%,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占7.1%,头颅CT显示脑萎缩占78%.结论 本病系体内维生素B1缺乏,戒酒和补充维生素B族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
作者:蒋向阳;付丽娜;郭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0例确诊为2型D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①DM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异常血流和闭塞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P<0.01).结论 二维声像图可清晰显示2型DM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判断下肢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管腔闭塞,并且对早期无症状糖尿病下肢病变能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琳;马小萍;杨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