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潘莲草;李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异物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对11例支气管异物误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误诊病例中1例误诊为支气管炎,3例误诊为大叶性肺炎,5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2例误诊为婴幼儿哮喘.结论 提示详细的病史询问、胸部透视及呼气相摄片,对难治病例认真鉴别诊断可以减少误诊的机会.
作者:杨梦雨;支晓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外敷治疗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下肢溃疡患者使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外敷治疗,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外敷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的差异(χ2=4.75,P<0.05).结论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外敷治疗下肢溃疡疗效好.
作者:李风玉;何亚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建立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小鼠用50%乙醇灌胃1次/天,连续15天,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血液及肝组织的生化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肝组织TG、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肝组织的CHOL模型组雄性鼠与对照雄性鼠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雌性鼠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50%乙醇灌胃建立小鼠AFL模型,与AFL的发病相似.
作者:关光玉;曾家慧;张术斌;曹守勤;朱岸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我们应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确诊为AMI的患者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红;权红霞;曹玉瑛;李伟;马健;李书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科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7例髋臼骨折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特点.结果 VR对髋臼骨折显示良好,但对软组织欠佳.VR及MPR能良好地显示复杂骨折并能清楚显示负重关节面的损伤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的VR和MPR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髋臼骨折术前分类,对手术路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跃忠;赵荣;马军;陈大治;朱蓉蓉;高俊;哈若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液细胞DNA含量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患者分为恶性及结核性两组,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胸液中的DNA含量.结果 3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中22例出现异倍体,2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中1例出现异倍体;恶性胸腔积液组DI为1.43±0.52,异倍体阳性率73.3%;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DI为0.96±0.08,异倍体阳性率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流式细胞术(FCM)进行DNA异倍体含量分析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李秀忠;张锦;谭海;戈霞辉;陈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对TRUST、ELISA和TPPA 3种梅毒检测方法在献血筛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血站大规模血液筛检的梅毒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TRUST加ELISA法对1604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清学常规筛查,筛查结果经TPPA确认.结果 结果表明TRUST法与ELISA法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单独采用TRUST法筛选献血人群有漏检现象,应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ELISA试剂作为梅毒筛查的首选试剂.
作者:韩海年;金丽惠;陈璐璐;杨正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8例(AMI)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 AMI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监测AMI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AMI)的诊治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金芳;陈淑红;张德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56例,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HBV-M、HBV-DNA变化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完成治疗,HBeAg阳性组肝功能恢复(完全应答)为83.3%,HBV-DNA完全应答为77.8%,血清HBV-M的转换率为55.6%.HBeAg阴性组肝功能恢复(完全应答)为80.0%,HBV-DNA完全应答为55.0%.结论 HBeAg阳性组较HBeAg阴性组应答率明显增高.
作者:刘晓彦;刘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肾衰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处方药材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以挥发油得量作为蒸馏工艺的考察指标;用正交实验法,以水提取物中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考查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筛选佳提取工艺.结果 收集4倍药材量的蒸馏液为蒸馏工艺的佳挥发油量;佳水提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的12倍,煎煮3次,每次1.5小时.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靠.
作者:王艳平;田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8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左室正常者与健康对照组的QT离散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n=52)QT离散度显著高于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n=28)及健康对照组(n=40),而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作者:王金婷;娜布其;王海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心血管专科医师参与社区高血压干预项目实施6个月后的效果.方法 按照社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在银川市富宁和康乐社区已经登记入册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患者494人,其中富宁社区250人为干预组,康乐社区244人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于心血管疾病专科医师参与高血压管理,对照组给于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项目实施6个月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6个月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5.59、3.34 mmHg;干预组6个月后体重指数(BMI)、血糖、吸烟率、饮酒率、食盐摄入量等危险因素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0.23kg/m2、0.34 mmol/L、11.4%、10.0%、0.7 g/日.结论 心血管专科医师参与的社区高血压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并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作者:杨华;姚成立;武晓云;倪敏霞;宫京梅;来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PR)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30天后治疗组TC、LDL-C分别降低32%和33%,HDL-C升高了10%,hsCRP的变化与HDL-C的变化呈负相关.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代谢的失衡,而且可以降低血浆CRP水平.
作者:刘明顺;杨玉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滋补肝肾、清热活血类中药配伍内服,外涂皲裂膏,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疗效.方法内服愈裂汤,配合外擦皲裂膏封包,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180例.结果 治疗组显效(62.2%),好转(37.8%),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法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具有滋补肝肾,清泻郁热,润肤生肌,增强修复的能力.
作者:胡艳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PCC)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18例PCC患者均采用螺旋CT技术,利用平扫与增强及延时扫描,得到可靠的CT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CT能清晰地显示PCC病变,增强及延时扫描具有特殊性征像.结论 螺旋CT对PC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鉴别意义.
作者:张宝林;钱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浆钠<130mmol/L妊高征重度水肿患者快速静脉补充10%高渗氯化钠(NaCl)前后利尿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血浆钠检测结果及尿量,对需纠正水肿的妊高征重度水肿患者,按低渗性脱水补钠标准计算每日实际应补充钠量后,快速静脉补给10%NaCl,根据每日血浆钠检测结果使用1-3天.结果 快速静脉补充10%NaCl 5小时后尿量开始增加,24小时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明显减轻,利尿剂作用较未纠正低钠血症前显著增强,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浆钠<130mmol/L时利尿剂作用明显减弱,妊高征重度水肿利尿时应注意先纠正低钠血症后再利尿会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李艳芳;王健;赵君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COPD、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病情好转;21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其中13例病情好转,8例病情恶化,继而行有创通气,其中6例好转,2例死亡;17例患者直接行有创正压通气,10例好转,7例死亡.结论 老年COPD、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国强;马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行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复位,再应用张力带自髌骨体部及胫骨结节部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随访0.6-3年,全部达到优和良(陆裕朴标准).结论 应用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对髌骨生物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
作者:焦文勇;徐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酸枣仁合剂对小鼠的镇静、催眠及抑制自主活动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电计数仪测定小鼠的活动次数,翻正反射法测定小鼠睡眠时间,观察酸枣仁合剂对正常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 酸枣仁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增加入睡小鼠的动物数,明显抑制其自主活动和生理代谢(活动次数、站立次数及排便粒数),明显延长镇静催眠药物(地西泮)对小鼠的睡眠时间.结论 酸枣仁合剂对小鼠有明显的催眠效果,对其自主活动和生理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镇静催眠药物地西泮联用具有延长其睡眠时间的作用.
作者:隋宏;张国庆;孙光;贺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应用国产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CHP固定治疗27例POST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将钢板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钉固定,仅修补肩锁韧带及肩锁关节囊,未做刻意的喙锁韧带修复.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9-12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再次骨折及脱位发生.采用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A级21例,B级4例,C级2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殷刚;张明军;马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