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婷;娜布其;王海珍
目的 总结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块的经验.方法 将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块的48例患者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检出率为100%,不同性质肿块超声声像图各异.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肿块的佳方法,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曾瑞兰;刘芳;唐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建立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小鼠用50%乙醇灌胃1次/天,连续15天,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血液及肝组织的生化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肝组织TG、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肝组织的CHOL模型组雄性鼠与对照雄性鼠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雌性鼠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50%乙醇灌胃建立小鼠AFL模型,与AFL的发病相似.
作者:关光玉;曾家慧;张术斌;曹守勤;朱岸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对重伤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68例重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5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颅内血肿46例,脑挫裂伤1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48例,非手术治疗20例.治疗后痊愈37例(54.4%),病残11例(16.1%),死亡18例(26.5%),植物生存2例(2.9%).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要重视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手术处理.
作者:陈宽;夏建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和血管受累支数有明显差异.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痉挛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作者:白桦;卢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方法 早孕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5mg/d,分2次服,连服2天,第3天空腹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350例子宫前位或水平位的早孕患者药物流产成功330例,占94.28%;350例子宫后位或后屈位者成功243例,占69.42%.结论 子宫位置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后位子宫流产率低.
作者:徐惠琴;刘玉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方法 选择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3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15)和芬太尼组(F组,n=15).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 mg/kg;R组瑞芬太尼1μg/kg,F组芬太尼2μg/kg,以2%利多卡因1.5-3ml行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R组立即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 μg/(kg·min)],F组术中吸入异氟烷、氧化亚氮,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吸入浓度.手术开始前局部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预计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吸入麻醉药.结果 两组患儿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5分钟的HR、MAP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分钟的HR低于F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F组(P<0.05),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
作者:翟莲梅;屈伸;马金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科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7例髋臼骨折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特点.结果 VR对髋臼骨折显示良好,但对软组织欠佳.VR及MPR能良好地显示复杂骨折并能清楚显示负重关节面的损伤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的VR和MPR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髋臼骨折术前分类,对手术路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跃忠;赵荣;马军;陈大治;朱蓉蓉;高俊;哈若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Apgar评分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分析不同程度窒息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200例窒息新生儿中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49%,轻度窒息组为20%,重度窒息组为58.67%,肾功能损害后恢复时间:轻度窒息组1-2天,重度窒息组3-5天,窒息后肾功能损害者血清钠、氯明显降低.结论 新生儿Apgar评分越低,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越高,恢复时间越长.
作者:毛新梅;张银红;赵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用日本京都血糖仪测定血标本120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测定.结果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末梢血血糖结果分别为(10.18±4.76)mmol/L、(11.67±4.38)mmol/L,两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虽然有体积小、操作简便、读数快等优点,但检测结果低于实验室生化检测结果,可用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快速监测.
作者:闫波;杨兰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血脂和空腹血糖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的血清总胆固醇为(5.16±1.04)mmol/L,高于对照组的(4.18±0.96)mmol/L(P<0.01);甘油三酯为(5.16±1.04,4.18±0.96)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67±0.83,高于对照组的1.08±0.63 mmol/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9±0.59)mmol/L,低于对照组的(1.39±0.45)mmol/L(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淑芳;殷建礼;高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经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结果,男36例,女12例,Garden分型Ⅰ型5例,Ⅱ8例,Ⅲ型22例,Ⅳ型13例.均采用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随访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例平均随访超过3年,无死亡病例.6例术后股骨头坏死,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42例各项功能良好.6例股骨头坏死均发生在3年以内.结论 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它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接近完美的治疗手段.治疗原则是:①急诊手术;②一定要解剖复位,必要时切开复位;③多枚螺钉坚强固定;④早活动晚负重.
作者:段强;王永刚;蔡奕;张新宁;王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心血管专科医师参与社区高血压干预项目实施6个月后的效果.方法 按照社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在银川市富宁和康乐社区已经登记入册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患者494人,其中富宁社区250人为干预组,康乐社区244人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于心血管疾病专科医师参与高血压管理,对照组给于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项目实施6个月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6个月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5.59、3.34 mmHg;干预组6个月后体重指数(BMI)、血糖、吸烟率、饮酒率、食盐摄入量等危险因素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0.23kg/m2、0.34 mmol/L、11.4%、10.0%、0.7 g/日.结论 心血管专科医师参与的社区高血压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并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作者:杨华;姚成立;武晓云;倪敏霞;宫京梅;来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152例老年颅脑损伤病因、伤情、诊治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115例(75.6%),其中康复良好为75例,中度残废20例,重度残废1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7例(24.3%).死亡原因为严重脑挫裂伤及脑干伤,心、肺、肾及消化道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结论 对患者加强监护、掌握手术指征、及时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作者:陈鸿昌;汪学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行髌骨下极粉碎骨折复位,再应用张力带自髌骨体部及胫骨结节部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随访0.6-3年,全部达到优和良(陆裕朴标准).结论 应用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对髌骨生物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
作者:焦文勇;徐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原地区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718例孕妇进行血色素检查,并由专人问卷调查.结果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0.92%,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患病率增高,孕晚期达高峰.结论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措施,并从孕早期开始补充铁剂.
作者:王小荣;王小宁;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液细胞DNA含量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患者分为恶性及结核性两组,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胸液中的DNA含量.结果 3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中22例出现异倍体,2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中1例出现异倍体;恶性胸腔积液组DI为1.43±0.52,异倍体阳性率73.3%;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DI为0.96±0.08,异倍体阳性率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流式细胞术(FCM)进行DNA异倍体含量分析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李秀忠;张锦;谭海;戈霞辉;陈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PR)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30天后治疗组TC、LDL-C分别降低32%和33%,HDL-C升高了10%,hsCRP的变化与HDL-C的变化呈负相关.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代谢的失衡,而且可以降低血浆CRP水平.
作者:刘明顺;杨玉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 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仲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卒中单元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对67例脑卒中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侵入性操作、病原体、体内菌群失调和误吸等是患者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合理用药,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缩短住院时间,加强侵袭性操作的管理,可降低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程继明;马秀琴;张淑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介绍应用国产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CHP固定治疗27例POST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将钢板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钉固定,仅修补肩锁韧带及肩锁关节囊,未做刻意的喙锁韧带修复.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9-12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再次骨折及脱位发生.采用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A级21例,B级4例,C级2例.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殷刚;张明军;马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