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才
目的 讨论脑电图的变化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于病程的第2-3天、第6-7天、第10-14观察患儿的脑电图变化.结果 第一次检查脑电图异常率为100%,第二次为82%,第三次为22%.结论 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即可出现脑电图的异常,且脑电图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减轻或恢复正常.
作者:叶沿红;王秀琴;张亚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 对ICU 61例VAP患者在病原学检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检出8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9%(57/82),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21%(17/82),真菌占12%(10/82),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重耐药,应重视并强调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晓麒;杨吉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均同期行膀胱肿瘤及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和TVBT),平均手术时间为75分钟,全部病例无输血和膀胱穿孔.术后平均留置尿管50小时,37例随访7-54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为13.8%(5/37).结论 BPH患者易并发膀胱肿瘤,TVP和TVBT同期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高危高龄患者.
作者:陈福宝;冯天云;师宏斌;赵瑞宁;吴海峰;邱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COBE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换血对重度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及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21例有换血指征的重度黄疸患儿分为常规换血组(常规组,n=11)和COBE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换血组(Spectra组,n=10),比较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及全血细胞计数(WBC、RBC、PLT)的差异.结果 常规组和Spectra组换血后TSB均明显减低,P<0.01;常规组WBC、PLT亦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Spectra组WBC、PLT虽较换血前明显降低,但基本在正常范围.结论 Spectra血液分离系统换血对降低血清TSB效果确切,且能部分纠正贫血并维持患儿全血WBC、PLT在正常范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政祥;吴远军;刘耐荣;卢庆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泌尿系病变患者中,肾盂结石16例,输尿管结石13例,输尿管结核8例,先天性发育异常3例,膀胱癌4例,前列腺增生肥大4例,前列腺癌3例,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2 例.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传输至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 (version 2.1.1)独立工作站上,然后使用CT Viewer软件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进行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 53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加三维后处理技术后,图像清晰,均清楚地显示了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尿路三维图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泌尿系统的全程,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的交叉使用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尿路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的三维形态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武铭;王玲;文华;梁联保;江桂华;颜剑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120例咯血患者的病因回顾分析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分析指导临床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咯血患者致病原因和纤支镜检查结果.结果 引起咯血的主要原因是炎症(26.67%),其次为结核(25.83%)、肺癌(20.00%)、支扩(13.33)等.其中96例行纤支镜检查,诊断为肺炎(28.13%)、肺癌(25.00%)、结核(26.04%).结论 肺炎、肺结核、肺癌、支扩是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纤支镜检查在对明确咯血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张红;张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义眼台暴露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0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 义眼台暴露范围小的9例能自行愈合;11例需手术治疗修补,其中1例伴有慢性感染者需手术取出义眼台.结论 义眼台暴露的处理可根据其暴露范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义眼台暴露范围在5mm以内的可采用保守治疗,暴露范围超过10mm的应尽早手术修补.
作者:邹文青;徐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进入卒中单元(n=32例)和普通病房(n=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价(BI)、住院费用及病人和陪护者工资损失进行分析,并经SPSS11.5统计软件来分析卒中单元的经济效益.结果 卒中单元较普通病房组神经功能缺损每减少1分,少花费707.51元,较普通病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能提高5分,少花费33.23元.结论 卒中单元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所需的花费较普通病房患者少,卒中单元在改善患者结果上更为经济.
作者:高志嵩;张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有关因素、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及避免误诊.方法 对28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孕产史、避孕方式、特殊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发病因素中有人流史占90.9%,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占18.2%,盆腹腔手术史占15.7%(其中剖宫产术占6.6%).临床表现主要是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但有少数症状体征不典型,HCG和B超检查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 人流史、宫内节育器及盆腹腔手术史患者的异位妊娠发病率升高;药物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再次异位妊娠机会增加;单纯输卵管病灶切除仍有可能同侧残端再发异位妊娠.
作者:王晓萍;刘喻;钟伏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口服加外用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分两组,1组51例患者口服特比萘芬片并外用特比萘芬乳剂,而2组35例患者仅外用特比萘芬乳剂.结果 1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而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48.6%,两组总有效率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特比萘芬口服加外用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汪京峡;王晓馨;徐平;王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7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5例(88.24%),随访时间2个月-8年.远处转移死亡2例, 1例局部复发,存活11例.4例术后10个月-6年继发膀胱肿瘤.结论 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基本检查手段.
作者:徐彦;盖文涛;臧光辉;高嵩;付成军;姜长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2006年2月-7月,前后共检出4名睾丸微小结石症患者,对本病声像图特征及其并发症进行讨论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敏;赵婷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2例颈椎疾病患者行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以钛网植入所切椎体松质骨椎体间,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并观察疗效及手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结果 随访时间6-8个月,所有病人的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影像学资料仅有1例钢板翘起,但钛网固定良好.结论 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联合颈前路锁定钢板固定,可达到安全、有效的即时稳定作用,有利于病人的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恢复.
作者:温鹏;杨晓宇;郝斌;任磊;王庆锋;万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治疗中方案的选择.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住颈椎骨折脱位73例,采用牵引治疗29例,Halo-vest架固定23例, Halo-vest架固定下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1例.结果 前期病人以保守牵引治疗为主,自2003年以后,开始采用Halo-vest架固定及颈前路内固定手术.随访51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月.椎体植骨均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死亡5例.结论 采用Halo-vest架固定下颈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具有固定可靠,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张懋;朱波;陈海军;陆生鹏;王治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流异常改变,探讨其对2型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A组为2型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B组为单纯2型DM患者60例,C组为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生化指标;对下肢血管均做彩色脉冲多普勒检查,观察频谱形态,测定峰值流速(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测定四肢血压,计算踝肱指数(ABI).结果 (1)A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2)A组ABI明显减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Vmax明显增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3)ABI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P<0.05 ,P<0.01).结论 (1)2型DM较正常人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2)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时,ABI、Vmax是评估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3)彩色脉冲多普勒对诊断2型DM下肢血管病变、预防下肢坏疽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晓敏;李玲;于丽萍;张丽;李仁达;周海燕;曾斌;刘惠莉;牛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用高压氧治疗婴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对观察组91例及对照组28例脑性瘫痪患儿予以理学疗法、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干预操等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用统一标准测评治疗前后两组发育商并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则更优(P<0.001).结论 加用高压氧可提高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珉珉;李瑾;蒋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例1,女,64岁,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毕患者清醒,语言对答.回病室约20分钟,患者突然出现不睁眼、失语、牙关紧闭.查:眼球活动良好、瞳孔反射正常、呼吸和循环稳定,无阳性体征,未做何处理,30分钟后上述自行症状消失.
作者:王立文;袁利邦;景调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经随诊资料完整的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60例、癌旁组织20例和肺正常组织5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和EGFR.结果 60例NSCLC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20例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5例正常组织未见阳性染色细胞.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65.00%,20例癌旁组织及5例正常组织未见阳性染色细胞.癌组织MMP-9和EGFR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EGFR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和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习惯及肿瘤的病理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MP-9和EGFR的信号传导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MMP-9和EGFR的共同高表达是肺癌不良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萍;叶晓锋;吕怀盛;秦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719例肺和食管肿瘤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分析,探讨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0-2004年内因肺肿瘤和食管肿瘤行剖胸手术的患者719例,统计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 本组共有72例出现不同的心血管并发症.年龄大于60岁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的病人(P<0.05);术前肺功能差组以及低氧血症组发病率高于肺功能正常以及无低氧血症组(P<0.05);肺手术中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后的(P<0.05);肺叶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高于肺锲形切除术后的(P<0.05);结论 开胸手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包括患者年龄、术前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吻合口部位和麻醉技术密切相关.
作者:吴文基;方丹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应用间质性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置Ommaya化疗囊,术后1周后定期行间质化疗,每周1次,连续6周.结果 随访3年,显效11例,有效2例,1年生存率100%,2年生存率84.6%,3年生存率84.6%.结论 间质性内化疗对治疗脑胶质瘤有明显临床疗效.
作者:马东明;樊继军;董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