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兴友;王维明;温大勇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以发作性腹痛伴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3天前进食鸡蛋后发生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当天下午解稀便3次,无黏液脓血便.当地卫生院曾以654-2解痉止痛,先锋霉素抗炎等治疗,疗效不佳且腹痛加剧,呕吐更加频繁遂来我院.
作者:吴银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68例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52例用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8.53%、70.59%,对照组分别为84.6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枕颌带牵引治疗.
作者:田彤;江凡;牛子瞻;张跃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117例脑动脉瘤实施在DSA下行栓塞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的措施.结果 117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防治脑血管的痉挛和动脉瘤的破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立宏;闵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比较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与单一使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住院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针剂注射1周后改口服;对照组氯氮平口服.治疗前、治疗后,以1、3、7、14、28天的(PANSS)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肌肉注射7天,兴奋因子减分率为34.83%(有效),2周50.9.1%(显效),其控制兴奋症状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结论 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肌肉注射,能有效控制兴奋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易接受.
作者:哈秀英;桂梦荔;雍生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急慢性哮喘发作的常用给药方法[1],但气雾剂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我科对使用定量气雾剂的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静;马自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在髄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髄母细胞瘤常规MRI及弥散、灌注、波谱检查资料.结果 测得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明显降低, 11例均低于1.0×10-3mm2/sec;灌注增强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相对值范围为1.031-1.087,时间-信号曲线显示造影剂流出段平缓;波谱曲线所有病例胆碱(Cho)峰均明显增高,8例于3.4ppm处可见氨基乙磺酸峰(Tau),呈峰值略低的M型.结论 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联合应用,并与常规MRI结合有助提高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君;刘娜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对胃周围脏器显像的效果.方法 对部分超声空腹检查显像效果不佳且可疑病例,行胃窗声学造影剂检查.结果 182例服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后与空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像质量改善率为92.3%.结论 胃窗声学造影剂能明显改善胃周围脏器病变的显像效果,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郝进芳;叶秀芳;马乾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淼;白洁;李晶;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供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69例T2DM患者在通过严格降糖、活血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治疗组35例,加薯蓣皂苷480mg,3次/日,口服.对照组34例原治疗不变.共观察2年,记录患者自觉症状,血流变,血脂,双侧颈总、椎动脉内膜厚度及颅内各血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指标的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薯蓣皂苷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能改善大脑血流,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通洲;郑军;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半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8例,按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影像学观察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同全椎板切除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优6例(75% ),良2例(25%),优良率100 %;全椎板切除术后9例获随访,优3例(33. 3% ),良2例(22.2%),可2例(22.2%),差2例(22.2%),优良率55.6%;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半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吕国栋;闫生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等,但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上世纪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很低与其食用海生动物和鱼类有关,近年来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证实摄入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而反式脂肪酸却增加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2].因而,游离脂肪酸(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现简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谊文;贾绍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方式,以提高结肠破裂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手术治疗方式,其中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16例,结肠造瘘术4例,结肠修补术4例.结果 23例治愈出院,1例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手术的患者成瘘不治死亡,治愈率达96%.结论 结肠破裂应及时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关键.
作者:张敏;顾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各治疗3个疗程.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6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11,P<0.05).结论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作者:李天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作老年人麻醉前经静脉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择期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Ⅱ组(阿托品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经静脉滴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1mg/kg,观察注药后5、15、30、60分钟和120分钟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口干程度.结果 Ⅰ组病人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注药15分钟后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增快(P<0.05);收缩压略有增高,但仅持续至用药后60分钟.Ⅱ组注药后30分钟口干VAS评分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均可根据其药理特性和老年人合并疾病不同,选择性用作老年人麻醉前用药,无孰优孰劣之别.
作者:罗成江;屈文慧;杨晓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都有1-3级恢复.3例复位效果不满意,1例松动.结论 应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世印;张郭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包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包虫病患病及其对照开展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有8项,分别是养犬、犬活动情况、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吃洗净后的瓜果、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和挤过羊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养犬、犬活动情况、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是包虫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李丽;闫立民;冯运灵;乔富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1-4)亚型表达水平以及肝癌组织中呈主要表达的SSTR亚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4例非癌肝组织中SSTR1-4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SSTR1-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5%、70%、40%、25%.结论 肝癌组织中大多数有一种以上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表达,其中SSTR2为主要表达亚型.
作者:武曼群;杨少奇;李昭宇;杨力;马爱玲;韩恩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隧道置入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隧道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B型18例,C(C1,C2)型3例(均采用AO分型).结果 19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均愈合,按Merchant标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应用微创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作者:虎猛;姚刚;邓长云;顾月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作者:屈文慧;崔建宁;罗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 PCN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 PCNA的表达.结果 (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 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 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赵瑞宁;陈福宝;师宏斌;余洋;吴海峰;卢冠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