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进芳;叶秀芳;马乾凤
目的 观察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结果 19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4年.骨折愈合时间10-32周,平均14.8周,完全恢复踝关节功能16例,优良率84.2%;2例内翻畸形,1例发生骨髓炎.结论 伤后在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使骨折部得到可靠的固定,恢复踝关节功能,是提高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白刚;徐文刚;赵少辉;纪东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造成全身大面积皮肤糜烂的常见皮肤病,有天疱疮、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药疹等.这些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程较长,常伴有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或合并其他脏器衰竭而死亡.针对以上病人特点,我科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旭霞;潘美萍;郑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效果.结果 34例随访6-24个月,除1例死亡,余骨折均愈合.其中DHS主钉切割、脱出1例,髋内翻2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较好.
作者:王彦盛;刘东鹏;姜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15例采取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另19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34例术中观察序贯桥血管均通畅,无围术期心梗,死亡1例(3%),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2/34).术后近期随访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 序贯吻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云;侯小东;万荣华;郭德和;方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S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的准确性以及影像学价值.方法 对20例颈动脉病变的血管成像作回顾性分析 ,行MPR、CPR、MIP及VRT并综合比对各种重建技术.结果 狭窄:颈内、外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例,呈弧形或半月状.重度狭窄2例.颈动脉分叉处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2例.颈内、外动脉远段轻度狭窄5例,中度2例.颈总动脉处轻度狭窄4例,重度1例.粥样硬化斑块:颈内、外动脉起始部10例,其中硬斑块7例,软斑块3例.颈动脉分叉处12例,其中硬斑块9例,软斑块3例.颈内、外动脉远段6例,其中硬斑块4例,软斑块2例.颈总动脉硬斑块3例.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作者:伍兴友;王维明;温大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大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大肠疾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与术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结肠成像(CTC)癌检出率100%,DukesA、B、C、D、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41.2%、41.7%、100%、41.2%、100%;CTC术前评估肿瘤占肠圈程度与术后大体标本比较<1/2、1/2-3/4、>3/4符合率均为100%;肿瘤纵轴长度与术后大体标本比较<2cm、2-5cm、>5cm符合率分别为100%、76.9%、25%.结论 CTC对大肠疾患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陈勇;杨银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作者:屈文慧;崔建宁;罗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 PCN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 PCNA的表达.结果 (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 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 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赵瑞宁;陈福宝;师宏斌;余洋;吴海峰;卢冠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隧道置入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隧道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B型18例,C(C1,C2)型3例(均采用AO分型).结果 19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均愈合,按Merchant标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应用微创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作者:虎猛;姚刚;邓长云;顾月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急慢性哮喘发作的常用给药方法[1],但气雾剂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我科对使用定量气雾剂的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静;马自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部湿性罗音46例(53.49%),66例3岁以上患儿肺部出现湿性罗音12例(1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24例(27.91%),3岁以上合并肺外并发症32例(48.4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病例肺部症状体征较明显,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
作者:余华;冷倩;王冬宁;张冀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包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包虫病患病及其对照开展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有8项,分别是养犬、犬活动情况、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吃洗净后的瓜果、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和挤过羊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养犬、犬活动情况、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是包虫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李丽;闫立民;冯运灵;乔富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灵武地区成人血糖水平及其糖尿病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城乡居民2575例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灵武地区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4.24±0.79)mmol/L,DM标化患病率为3.16%,IGT标化患病率为7.32%;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血糖水平逐渐升高,DM患病率、IGT患病率均逐渐增加,城乡之间DM患病率及IGT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灵武地区成人DM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但IGT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马翚;李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淼;白洁;李晶;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以发作性腹痛伴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3天前进食鸡蛋后发生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当天下午解稀便3次,无黏液脓血便.当地卫生院曾以654-2解痉止痛,先锋霉素抗炎等治疗,疗效不佳且腹痛加剧,呕吐更加频繁遂来我院.
作者:吴银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海亮;高平;张宁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进行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胰岛素分解代谢降低,食物的摄取和吸收减少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病情.我科通过对14例维持性HD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兰芳;赵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方式,以提高结肠破裂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手术治疗方式,其中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16例,结肠造瘘术4例,结肠修补术4例.结果 23例治愈出院,1例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手术的患者成瘘不治死亡,治愈率达96%.结论 结肠破裂应及时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关键.
作者:张敏;顾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Pipkin's骨折)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1例此类病人,按Pipkin's骨折分型, Ⅰ型2例, Ⅱ型7例, Ⅲ型1例, Ⅳ型1例.按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法,取出游离小骨块1例, 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9例, 全髋置换术1例.结果 随访6个月-6年, 疗效优3例, 良6例, 可1例, 差1例, 优良率81.8%.结论 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按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按个体化原则选用手术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作者:戴福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先应用低频探头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设为A1组),然后再用高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为A2组) ;另97例先用高频探头检查(其结果为B1组),再用低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者(为B2组).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仅应用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A1组)符合率为65%,补充应用高频探头后(A2组),符合率为84%;仅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急性阑尾炎(B1组)符合率为79.3%,补充应用低频探头后,符合率为85.6%(B 2组).综合应用高频与低频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A 2、B2组)与应用单一探头(A1 、B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频与高频探头综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可相互取长补短,明显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符合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黄宏;谢勤;罗燕娜;刘琼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