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征分析

张淼;白洁;李晶;李永红

关键词:睾丸,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7例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腹水、食欲差、消瘦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卵巢癌,且CA125均高于正常,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中均腹腔放入顺铂100mg,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结论 原发腹膜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的减瘤术和以PPD为主的腹腔化疗是目前治疗原发腹膜癌的好方法.CA125可作为诊断及检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际春;马淑琴;韩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旁疝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关于十二指肠旁疝(PDH)的解剖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例PD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手术证实左侧PDH3例,右侧PDH1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PDH误诊率高,积极手术探查是正确诊断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低、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先应用低频探头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设为A1组),然后再用高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为A2组) ;另97例先用高频探头检查(其结果为B1组),再用低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者(为B2组).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仅应用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A1组)符合率为65%,补充应用高频探头后(A2组),符合率为84%;仅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急性阑尾炎(B1组)符合率为79.3%,补充应用低频探头后,符合率为85.6%(B 2组).综合应用高频与低频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A 2、B2组)与应用单一探头(A1 、B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频与高频探头综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可相互取长补短,明显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符合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黄宏;谢勤;罗燕娜;刘琼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68例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52例用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8.53%、70.59%,对照组分别为84.6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枕颌带牵引治疗.

    作者:田彤;江凡;牛子瞻;张跃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的评价

    目的 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的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Miller窥盘计数法对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在准确性和重复性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血液经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计数Ret后,取血与Baso染液混合染色,后经窥盘计数Ret.结果 健康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两方法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r=0.98,相关性良好.而溶血性贫血患者两法结果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批间重复性实验LH750分析仪的((x)±s)0.0123±0.0016;CV13.0%.而Miller窥盘目测法的0.0116±0.0037;CV31.9%.结论 COULTER LH750 血液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标本不需特别处理、随到随做等优点.

    作者:侯兴宁;李占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宁夏包虫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包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包虫病患病及其对照开展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有8项,分别是养犬、犬活动情况、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吃洗净后的瓜果、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和挤过羊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养犬、犬活动情况、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是包虫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李丽;闫立民;冯运灵;乔富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目的 总结1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FI),频谱多普勒观察黏液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反流情况及心脏继发改变.结果 检出黏液瘤12例,均为左房,在外院手术病检后均被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阿秀萍;马世霞;贾武梅;何静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健康干预对定量气雾剂正确使用的影响

    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急慢性哮喘发作的常用给药方法[1],但气雾剂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我科对使用定量气雾剂的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静;马自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多发伤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办法.方法 对617例多发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法418例和颈内静脉置管法199例.结果 本组617例共发生并发症46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8例,颈内静脉置管18例.结论 对穿刺部位解剖结构的掌握及熟练运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中伟;夏岑峰;陈伟;尹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9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应用普通食管支架治疗,B组14例应用带有125I粒子的放射性食管支架进行治疗.术中、术后观察随访支架植入成功率、生存期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B 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0% ,吞咽困难程度均从3级改善到0级,B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5个月(P<0.01).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未发现与放疗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植入是安全的.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优于普通支架,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陈永祥;陈家华;牛涛;马生茂;李有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117例脑动脉瘤实施在DSA下行栓塞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的措施.结果 117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防治脑血管的痉挛和动脉瘤的破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立宏;闵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nm23-H1、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海亮;高平;张宁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薯蓣皂苷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供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69例T2DM患者在通过严格降糖、活血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治疗组35例,加薯蓣皂苷480mg,3次/日,口服.对照组34例原治疗不变.共观察2年,记录患者自觉症状,血流变,血脂,双侧颈总、椎动脉内膜厚度及颅内各血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指标的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薯蓣皂苷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能改善大脑血流,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通洲;郑军;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部湿性罗音46例(53.49%),66例3岁以上患儿肺部出现湿性罗音12例(1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24例(27.91%),3岁以上合并肺外并发症32例(48.4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病例肺部症状体征较明显,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

    作者:余华;冷倩;王冬宁;张冀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窗声学造影剂对胃周脏器显像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对胃周围脏器显像的效果.方法 对部分超声空腹检查显像效果不佳且可疑病例,行胃窗声学造影剂检查.结果 182例服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后与空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像质量改善率为92.3%.结论 胃窗声学造影剂能明显改善胃周围脏器病变的显像效果,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郝进芳;叶秀芳;马乾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4例

    目的 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Teflon棉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疗效优者31例(91%),疗效良者2例(5%),疗效差者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白雅林;刘带林;杜东平;刘清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在髄母细胞瘤诊断中应用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在髄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髄母细胞瘤常规MRI及弥散、灌注、波谱检查资料.结果 测得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明显降低, 11例均低于1.0×10-3mm2/sec;灌注增强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相对值范围为1.031-1.087,时间-信号曲线显示造影剂流出段平缓;波谱曲线所有病例胆碱(Cho)峰均明显增高,8例于3.4ppm处可见氨基乙磺酸峰(Tau),呈峰值略低的M型.结论 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联合应用,并与常规MRI结合有助提高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君;刘娜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人工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22例.对化疗敏感的,由肿瘤内科行正规静脉化疗,术前72小时内常规行血管造影及瘤体动脉栓塞,行骨肿瘤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其中17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4例出现复发.膝关节活动 0°-110°,根据Insall评分标准治疗后效果优1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5%.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永军;牛东生;牛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浓度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35℃.结果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人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均实现较好分离,在0.5-25.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n=5),回收率为93.06%,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01%,低检测限为 0.25ng/ml.结论 本法取样量小,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王健;刘晓峰;徐力生;王惠成;董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因上腹部闷胀不适半年,于2007年12月10日入院,平素健康.查体:发育正常,心肺(-),剑下略膨隆,腹部平软,肝脾及触及,腹部未触及到明显包块.腹部B超示上腹部略偏左可见14.6cm×12.0cm无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不规则光带呈网格样回声,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周俊;张占禄;赵鋆;黄允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