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立琴;二階 哲朗;王建珍;孟尽海;马汉祥
目的 观察10%乙醇持续静滴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防冻液中毒的疗效.方法 10%乙醇持续静滴联合血液净化治疗6例致死量防冻液中毒患者.结果 6例患者治愈5例,随访3个月无肝肾及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因血钾8.4mmol/L,严重代酸不能纠正,来院2h死亡.结论 10%乙醇持续静滴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度防冻液中毒,安全有效,早期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曹瑞;李文峰;杨立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上气道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异常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lne,OSAHS)重要的发病机制[1],因此对于无鼾正常人群上气道形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无鼾人群上气道形态的专门研究较少,大多都是与OSAHS患者相对比进行研究.而近年来对正常无鼾人群上气道形态的研究有所增加,研究多采用不同方法及标准,因各种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结果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将目前对无鼾正常人群上气道形态的研究做如下综述.
作者:封净;杨随兴;张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索(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O)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rhEPO治疗;治疗组15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同时应用rhEPO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b、Hct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升高;治疗组Hb、Hct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左旋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肾性贫血能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
作者:陈丽君;张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思路.方法 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呕吐,59%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后、41%出现在急性胃肠道感染后,全部患儿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与其他引起腹痛的病相鉴别后方可诊断.
作者:雷雯;王卉;韩冬梅;雷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仙璐贝滴剂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仙璐贝滴剂;对照组30例,予常规用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24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中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60.0%.两组疗效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仙璐贝滴剂能有敛提高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邵辉;张治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良、恶性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收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各20例,通过检测胸液中VEGF水平来观察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的价值.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VEGF水平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王建峰;黄小兰;黄晓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补肾益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益脾壮骨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六味地黄丸,3个月后测定:骨密度、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40%,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肾益脾壮骨汤能增强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作者:焦秀蓉;杨月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9例诊断为AMI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为穿刺径路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20例AMI行经皮股动脉入路直接PCI的患者(B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及3个月内复诊冠脉造影择期干预其他病变血管的手术率.结果 3个月后随访结果 显示,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择期手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急诊行经皮桡动脉入路PCI治疗AMI有一定的安全性,还不能认为其近期MACE的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入路,但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复诊及择期手术率.
作者:宋梅;马志刚;马云海;陆民;张宁;马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脊髓横断大鼠镇静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脊髓横断组(n=10)、假手术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静脉泵注丙泊酚,比较三组之间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所需的时间.结果 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的丙泊酚用量(6.34±0.85)mg/kg明显少于假手术组(11.24±1.09)mg/kg和正常对照组(10.76±1.14)mg/kg(P<0.0001);脊髓横断组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所需时间(200±41)s也明显少于假手术组(494±46)s和正常埘照组(465±51)s(P<0.01).结论 脊髓横断可显著降低大鼠丙泊酚的镇静用量,可明显缩短大鼠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脊髓横断的镇静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去传人理论.
作者:张宁;马汉祥;马妮娜;邓立琴;刘红;马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微波经皮给药佐治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分为微波经皮治疗组和对照组,微波组在常规治疗(抗病毒、灌肠、补液),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连续治疗5d;对照组采刚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经皮给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云莉;王建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光氨酸(Hcy)升高是否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均值为(17.35±6.42)μmol/L,对照组Hcy均值为(13.07±4.86)μmol/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高Hcy水平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结论 高Hcy血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涛;张玲;卢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引起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助产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抽取孕产妇分娩病历600例(观察组300例,对照组3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第二产程对母儿安全、新生儿健康、新生儿智力健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早期有效控制,及时规范处理.
作者:翟丽萍;张瑶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层厚CTPA图像对正常肺动脉分支的显示.方法 35例肺野正常CTPA结果 阴性的患者图像分别重建为0.625、1.25、2.5mm和5.0mm层厚四组.比较四组层厚图像对肺动脉分支的显示,同时评价四组层厚图像对肺动脉分支连续性的显示.结果 0.625mm和1.25mm层厚组间肺动脉连续性优于2.5mm和5.0mm层厚组;对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显示,四组层厚图像间无差异;对肺段动脉的显示,0.625、1.25、2.5mm层厚组优于5.0mm层厚组(P=0.001);对亚段肺动脉和第5级肺动脉的显示,0.625mm和1.25mm层厚组间优于2.5mm和5.0mm层厚组(P=0.000);对第6级、第7级、第8级、第9级肺动脉的显示,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mm层厚图像在显示肺小动脉分支方面与0.625mm能力相等,明显优于2.5mm和5.0mm层厚图像;而对于亚段肺动脉,应至少采用2.5mm层厚的图像观察,才能保证97%以上的亚段肺动脉被显示.
作者:朱力;郭玉林;田兴仓;来彦博;龚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5月收治的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73例(确诊率83.9%),延迟诊断14例(迟诊率16.1%).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和一侧腺叶加峡部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占73.6%,是主要的手术方式.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可靠的方法 ,可决定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郭卫东;张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单眼弱视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收集10-14岁大龄儿童单眼弱视患儿60例(60眼),经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大龄儿童单眼弱视60例(60眼)治愈率为61.67%、进步率为28.33%、无效为10%,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大龄儿童单眼弱视疗效较好,应积极治疗.
作者:邹文青;安宁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椎间盘脱出并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26例下腰椎间盘脱出并椎间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一侧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病变间盘摘除,同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30个月,平均18个月,依Prolo评分标准评分,术前(4±0.3)分,术后半年以上(9.5±1.1)分(P<0.01).结论 单侧椎板减压+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间不稳症效果优良,既达到稳定病变脊柱节段,又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赵浩宁;戈朝晖;金卫东;朱涛;朱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现将467例婴幼儿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探讨阐述如下.1 临床资料2001-2009年间,467人次唇腭裂患者手术人数467人次,男性282人,女性185人,唇裂331人,腭裂136人,平均年龄2.8岁(出生1d-3岁)
作者:刘英华;贾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根尖孔至根尖顶的位置,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门诊拔除恒牙牙根20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扩通根管,用游标卡尺测量根尖孔至根尖顶的距离(L).结果 前牙根尖孔至根尖的距离L≤1.0mm占90.25%,L<1.0mm占9.75%;前磨牙根尖孔至根尖的距离L≤1.0mm占92.09%,L>1.0mm占7.91%;磨牙根尖孔至根尖的距离L≤1.5mm占93.03%,L>1.5mm占6.97%.结论 一般情况下,根管充填在X线片上适充的参考标准为:前牙、前磨牙L≤1.0mm,磨牙L≤1.5mm.
作者:董枫莲;吴欣星;郭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肝脉异常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肝脉异常者96例,用益气温阳、活血、清热解毒等治疗;非肝脉异常者253例,以抗凝、活血、扩脉等治疗.结果 肝脉异常组91例患者症状改善,肝脉恢复大致正常,4例无明显缓解,肝脉无改变;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非肝脉异常组236例患者症状改善,11例患者症状无缓解,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肝阴虚损、肝阳虚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及病程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陈玉虹;叶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展至腩梗死的影响.方法 分析近两年进展至脑梗死的TIA患者28例及同期未进展成为脑梗死的TIA患者60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 研究其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结果 高甘油三酯血症(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TIA患者,应积极予以降血脂治疗;Hcy对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影响作用尚不能明确.
作者:成江;杜彦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