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吴喜娟;石俐霞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21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和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三大主要因素.结论 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作者:洪斌;马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44例,外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2.72%(χ2=5.10,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
作者:左娟;王雅芳;李英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e X,CSX)是指具有典型劳累性心绞痛,心电图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并可除外冠脉痉挛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凶素所致,现就其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菊琴;王晓利;薛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封闭治疗对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63例,根据发病距初次神经封闭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84例,发病≤6d行神经封闭治疗;B组79例.发病至神经封闭治疗6-26d.两组病人根据疱疹部位选择硬膜外、椎旁、神经干神经封闭治疗或皮下浸润,封闭液为神经妥乐平3.6NU、罗哌卡因50mg、维生素B120.5mg加生理盐水至15-20ml,以疼痛6点行为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B组92.4%(P<0.01).结论 早期行神经封闭治疗对预防老年人发生PHN疗效确切.
作者:刘明舟;崔燕;马斌;贺晨霞;曹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 like factor-1,CKLF-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的关系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卵巢癌组织CKLF-1的表达,用人工半定量判定结果,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LF-1在正常卵巢、良性及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5),分别为0、0、45%;手术病理期别高、远处转移、有腹水的患者癌组织CKLF-1表达量高(P<0.05).结论 CKLF-1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熊英;昌晓红;于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胃癌的手术治疗趋向于个体化,不同分期的胃癌选择合理的术式依赖于准确的术前诊断.CT检查是术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于手术前对胃癌病变的侵犯范围、大小及程度进行较准确的估计,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1],对提高切除率,制定胃癌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多排螺旋CT诊断胃癌及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郭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资料齐全并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术前症状及MRI颈脊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按JOA评分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改善率与术前MRI显示颈脊髓受压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构成正相关关系(P<0.05),即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症状改善差;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明显,症状改善好.手术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拯;黑龙;丁惠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对51例患者进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结果 穿刺及置管引流成功率达98%,经超声复查,50例患者脓肿完全吸收,痊愈.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可作为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红;张炳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6例临床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ERCP资料.结果 46例PCS患者中42例(91.30%)成功胆道造影,确诊胆管结石26例(26/28),23例均行FST成功取石,成功率82.14%;确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9例(9/11),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确诊胰头癌2例、胆管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术取得成功.结论 对于PCS患者ERCP是一种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杨世杰;杨勇;黄允宁;杜鹏;姚宝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调节异常的患病情况.方法 所有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IG),对其中FIG<7.0mmol/L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128例冠心病患者单纯FIG检测糖尿病检出率为20.3%,糖调节受损率为16.4%;结合 OGTT方法诊断的糖尿病检出率为52.3%,糖调节受损率为30.5%.如果不进行OGTT检测,32%的患者将不能被诊断出糖尿病,14.1%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将被漏诊.结论 冠心病患者多合并糖调节异常,需进行OGTT检测对其糖调节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作者:杜建军;张红霞;张彦宁;韩建勤;方丽华;胡守琪;张建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宁夏南部山区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儿童青少年先心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机会.方法 对宁夏南部山区部分中小学生、托儿所、幼儿园幼儿、地段入保婴幼儿,共10041人进行调查(包括初筛和复诊).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出先心病病例46例,总患病率为4.58‰.以室间隔缺损多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回、汉族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夏南部山区儿童先心病的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年龄、性别与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有金;陈家华;魏艳华;李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易成为慢性.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1],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我科采用症状自评定量表(SCI-90)[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设问卷,对500例住院乙肝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玉霞;闫树英;温冬兰;张玉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佳开始时间.方法 将82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第3天开始治疗组,2组为第7天开始治疗组,予高压氧治疗10d,于生后第3天及生后第20天采用NBN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组患儿于生后第20天NBNA评分明显高于2组,经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压氧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在生后3d内开始.
作者:徐力平;叶沿红;杨波;杨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银川市中青年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1282例银川市中青年健康体检者,经过人体学指标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包括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尿酸(Uric aci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转移酶(AST);腹部B超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8%,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4.29%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酒精性脂肪肝占9.53%,且均为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占7.05%,女性占58.82%.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的患病率增加,但50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之后则反之.结论 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可表现为转氨酶轻-中度的升高.
作者:李玉芳;冯晓燕;陈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甲亢性肝病(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143例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1)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0.5%,年龄越大,甲亢病程越长,肝损害发生率越高(P<0.05);(2)肝损害症状多数轻微(63.4%)或无症状(25%),食欲大多数正常或亢进(57.7%);(3)A组患者血清ALT、AST、TT3、TT4水平和平均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甲亢容易合并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密切相关,甲亢性肝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作者:张祥芳;张如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官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治疗组采用速愈平治疗,对照组用治糜灵栓治疗.结果 Ⅰ、Ⅱ度宫颈糜烂治愈率治疗组为91.80%,对照组为62.30%;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为8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治靡灵栓.
作者:王海燕;吴喜娟;石俐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现场试验又称干预试验,是在现场(社区、学校、家庭等)以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单位,以未患(正常人群)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或高危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或多组.给试验组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同时随访一段时间并比较各组人群效应上的差异,从而判断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的前瞻性研究方法.
作者:蒋兴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4例获随访2-4年,均存活.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舯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化疗.
作者:李金平;郭卫东;吴立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问卷、临床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较男性相比,发病前有诱发因素、发病年龄小、既往多于综合医院就诊、首诊距抑郁发作时间短于男性.临床症状女性以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多见,男性以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妄想较突出;女性SDS评分高于男性(P<0.01).结论 不同性别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徐学兵;蔡晖;李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后针刺不同组穴的血清对体外神经元培养的影响,找出佳治疗穴组.方法 用改良的ALLEN'S致伤法,造成T11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按不同组穴(A1、A2、A3)进行电针治疗,于电针治疗第13天取针刺血清,同时设立造模组(C)、空白组(D)、正常组(E)、胎牛血清组(F)作为实验对照.以各组血清制备培养液,对胎兔的脊髓神经元细胞进行培养,72h观察单细胞树突的长度.结果 单细胞核实的长度,A1组(145.39±65.20),A2组(93.72±52.06),A3组(100.93±58.10),C组(64.65±47.01),D组(76.43±50.32),E组(79.37±43.94),F组(99.78±56.85).结论 电针3组穴对胸段脊髓损伤后的血清均有积极影响,督脉穴组对胸段脊髓损伤后血清的影响为显著.
作者:宋秀娟;陈晞;汪洋;孙双历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