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马菊琴;王晓利;薛莉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摘要: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e X,CSX)是指具有典型劳累性心绞痛,心电图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并可除外冠脉痉挛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微血管性心绞痛.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凶素所致,现就其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15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方法,降低其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总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150例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968例,反复穿刺成功157例,总成功率97.8%.出现气胸等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1.5%.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较安全、易成功、并发症少、护理方便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作者:吕亮;段惠玲;高超;屈秋顺;肖红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银川市某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特点,为广泛开展社区老年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WHOQOL-BREF(中文版)问卷采用面谈方式调查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结果 随着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增加生理得分、心理得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也随之增加.影响生命质量总得分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锻炼、是否患病、是否和子女住一起和是否在婚.结论 一些社会人口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列为工作重点.

    作者:王泽清;薛海棠;李燕;姜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问卷、临床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较男性相比,发病前有诱发因素、发病年龄小、既往多于综合医院就诊、首诊距抑郁发作时间短于男性.临床症状女性以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多见,男性以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妄想较突出;女性SDS评分高于男性(P<0.01).结论 不同性别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徐学兵;蔡晖;李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论断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资料齐全并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术前症状及MRI颈脊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进行分析.结果 按JOA评分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改善率与术前MRI显示颈脊髓受压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构成正相关关系(P<0.05),即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症状改善差;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脊髓形态恢复越明显,症状改善好.手术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拯;黑龙;丁惠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00例乙肝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的调查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易成为慢性.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1],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我科采用症状自评定量表(SCI-90)[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设问卷,对500例住院乙肝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玉霞;闫树英;温冬兰;张玉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44例,外用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2.72%(χ2=5.10,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

    作者:左娟;王雅芳;李英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源性激素致股骨头坏死VEGF与BMP-2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ONFH)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收集经全髋置换术取下的激素性ONFH股骨头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新鲜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标本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经固定、脱钙后,制成切片,光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其VEGF和BMP-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组织结构紊乱,破碎,骨小梁稀疏、不完整,有大量的空骨陷窝,而对照组骨小梁相对较完整、排列整齐,骨细胞清晰可见,偶见空骨陷窝.实验组VEGF和BMP-2阳性表达的强度及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性ONFH股骨头局部VEGF和BMP-2的表达降低,极有可能是导致其自身修复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增加股骨头局部VEGF与BMP-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ONFH的修复.

    作者:王维军;牛东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对胃癌术后消化道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全胃切除术后分别采用袢式空肠代胃术及郝氏法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饮食情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袢式空肠代胃术相比.郝式法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后手术时间相当,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进食量、体重、血浆蛋白、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郝式法顺行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优于袢式空肠代胃术.

    作者:犹东;闫小刚;王佳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解郁方对抑郁小鼠皮质醇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研究解郁方对利血平模型小鼠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T)及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浆CORT的浓度,硝酸还原法测定小鼠血浆NO含量.结果 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浆CORT及NO含量(P<0.05).结论 解郁方治疗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CORT及NO含量有关.

    作者:韩珍;贺弋;伊家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B、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8.81%、51.67%和59.48%.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1);PCNA表达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浸润性无关(P>0.05);ER、PR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0),G-erbB-2、PCNA表达呈正相关(r=0.182,P=0.003).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莉琼;杨治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5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以空腹血糖(mFBG)<7mmol/L为目标,并监测早餐后2h血糖(mFPIG),午餐后2h血糖(mFP2G)和晚餐后2h血糖(mFP3G)计算1d 4次血糖样本的标准差(SD),以及高和低血糖之差(△).观察两组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血糖波动小.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预混胰岛素更利于血糖的平稳,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波动影响更小,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李艳萍;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变化及再次手术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7年lO月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的资料,其中11例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所有患者均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减压并将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结果 经过17.5个月(6-38个月)的随访,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的内固定位置良好,颈椎椎间融合满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退变好发于融合后的上位节段可易出现退行性改变,临床上症状加重或复发需鉴别原融合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引起的主次原因,采取再次手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德胜;金群华;李亚平;陆志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4例获随访2-4年,均存活.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舯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化疗.

    作者:李金平;郭卫东;吴立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游泳对大学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游泳运动对大学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为高校进一步开展游泳运动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方法 抽取男、女各20名大学生进行一学期游泳课训练,检测训练期间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男、女生从游泳训练前期、中期到末期,CD4+T、CD8+T、CD4+T/CD8+T比值呈逐渐升高;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变化.结论 坚持游泳运动能增强大学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

    作者:刘旭宁;师志云;刘东宁;赵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并发PHG情况.结果 4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156例(39.0%),食管静脉曲张344例(86.O%).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化PHG严重程度及发病率上升.

    作者:张先俊;胡建国;杨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排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胃癌的手术治疗趋向于个体化,不同分期的胃癌选择合理的术式依赖于准确的术前诊断.CT检查是术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于手术前对胃癌病变的侵犯范围、大小及程度进行较准确的估计,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1],对提高切除率,制定胃癌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多排螺旋CT诊断胃癌及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郭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官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治疗组采用速愈平治疗,对照组用治糜灵栓治疗.结果 Ⅰ、Ⅱ度宫颈糜烂治愈率治疗组为91.80%,对照组为62.30%;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为8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治靡灵栓.

    作者:王海燕;吴喜娟;石俐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银川市10152名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职工健康状况.方法 对银川市职工健康体检各种疾病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半年共对10152职工进行体检,检出疾病总数为39677人次,平均每人患3.91种疾病,前10位疾病按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38.74%、血脂代谢异常(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异常)35.24%、肾结石25.67%、转氨酶增高22.19%、前列腺增生20.43%(占男性人数的37.48%)、大小乙肝三阳13.90%、高血压12.85%、阴道炎12.80%(占女性人数28.12%)、肝胆结石12.53%、心肌缺血即ST-T改变12.32%.高血脂及脂肪肝多发于40-60岁年龄段,高血压多发于45-59岁年龄段,乙型肝炎多发于30-40年龄段,阴道炎多发于加岁以下的育龄妇女.结论 职工健康体检是健康保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能够了解职工的总体健康状况,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对一些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干预性治疗和预防,防止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胡万宏;王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50例,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结果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腰椎术后感染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2007年对4例胸腰椎骨折、腰椎管狭窄术后感染患者保留内固定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4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愈合,腰部及下肢疼痛消失.结论 经原切口手术入路,清除钉棒周围、椎间隙感染病灶及炎性介质,病灶区植入冲洗、引流管各1根持续灌洗,可达到解除症状、保留内固定装置、保持脊柱稳定性、维持脊柱内固定的效果.

    作者:穆希胜;梁柱天;陈波;韩敬凛;蒙跃冲;谭小龙;代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