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张先俊;胡建国;杨力

关键词:肝硬化,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并发PHG情况.结果 4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156例(39.0%),食管静脉曲张344例(86.O%).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化PHG严重程度及发病率上升.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50例,用常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结果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脏刀刺伤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刀刺伤患者麻醉特点.方法 5例心脏刀刺伤患者麻醉分析.结果 5例心脏刀刺伤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刀刺伤患者麻醉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选择对心脏抑制较轻药物,麻醉先浅后深原则,尽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张维新;张政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6例临床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ERCP资料.结果 46例PCS患者中42例(91.30%)成功胆道造影,确诊胆管结石26例(26/28),23例均行FST成功取石,成功率82.14%;确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9例(9/11),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确诊胰头癌2例、胆管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术取得成功.结论 对于PCS患者ERCP是一种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杨世杰;杨勇;黄允宁;杜鹏;姚宝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肥厚型心肌病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索更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49例HCM住院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MRI)、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CAG+LVG)特点.结果 49例ECG均为窦性心律,其中4例正常,45例分别表现为左室高电压、ST-T改变、T波深倒而双肢对称、Q波窄而深及各种心律失常,6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ECG显示V3-5R波振幅增高伴V2-6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49例UCG检查发现室间隔、心尖部不对称增厚;1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核素分布异常;7例MRI均显示室间隔或心尖部心肌肥厚,室间隔厚可达30mm.结论 凡中、青年患者出现不典型胸痛、晕厥,体格检查发现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伴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ECG有缺血性ST-T改变和(或)异常Q波,但临床上难以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瓣膜病来解释者,应考虑HCM,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近年来冠脉多排螺旋CT(MSCT)对HCM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作者:余秉东;胡建华;贾绍斌;张学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冠脉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特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塞病变类型为功能性及绝对性、长度≤15mm和>15mm、有开口和无开口及断端为鼠尾状和刀切状,以上各组内PCI成功率分别为90.1%和76.3%、85.2%和72.1%、88.3%和80%、84.2%和55%(P<0.05);闭塞病变的位置、闭塞时间、有无桥血管、有无分支发出、有无钙化、远端有无显影及血管有无迂曲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塞病变类型、长度、有无开口及断端的形状是成功PCI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学虎;张红岩;贾绍斌;余秉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腰椎术后感染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2007年对4例胸腰椎骨折、腰椎管狭窄术后感染患者保留内固定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4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愈合,腰部及下肢疼痛消失.结论 经原切口手术入路,清除钉棒周围、椎间隙感染病灶及炎性介质,病灶区植入冲洗、引流管各1根持续灌洗,可达到解除症状、保留内固定装置、保持脊柱稳定性、维持脊柱内固定的效果.

    作者:穆希胜;梁柱天;陈波;韩敬凛;蒙跃冲;谭小龙;代建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测定定喘胶囊中醋酸泼尼松的含量分析

    目的 建立测定定喘胶囊中违法添加醋酸泼尼松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扫描法(TLC)测定.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均检出定喘胶囊中违法添加的醋酸泼尼松,含量为每粒0.525mg.结论 HPLC法和TLC法均有良好的专属性,两种方法连用可以准确检出醋酸泼尼松.

    作者:吕毅;罗淑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银川市中青年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银川市中青年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1282例银川市中青年健康体检者,经过人体学指标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包括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尿酸(Uric aci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转移酶(AST);腹部B超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8.8%,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4.29%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酒精性脂肪肝占9.53%,且均为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占7.05%,女性占58.82%.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的患病率增加,但50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之后则反之.结论 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可表现为转氨酶轻-中度的升高.

    作者:李玉芳;冯晓燕;陈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现场试验研究

    现场试验又称干预试验,是在现场(社区、学校、家庭等)以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单位,以未患(正常人群)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或高危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或多组.给试验组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同时随访一段时间并比较各组人群效应上的差异,从而判断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的前瞻性研究方法.

    作者:蒋兴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ropex根管测量仪在测量根管长度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使用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牙齿根管长度的准确性.方法 将临床上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患牙377颗、913个根管分三组,A组:各型牙髓炎患牙156颗358个根管;B组:急性根尖周炎患牙108颗274个根管;C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113颗281个根管.均使用Propex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按测量长度预备根管,然后插入牙胶尖试尖摄X线牙片,测量牙胶尖试尖距根尖的距离,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A、B、C三组准确率分别为:92.7%、91.61%、83.27%.结论 Propex根管测量仪安全、可靠,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根管长度,但对于根尖周组织破坏严重的患牙其准确率会降低.

    作者:程莉莉;张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解郁方对抑郁小鼠皮质醇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研究解郁方对利血平模型小鼠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T)及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浆CORT的浓度,硝酸还原法测定小鼠血浆NO含量.结果 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浆CORT及NO含量(P<0.05).结论 解郁方治疗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CORT及NO含量有关.

    作者:韩珍;贺弋;伊家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5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以空腹血糖(mFBG)<7mmol/L为目标,并监测早餐后2h血糖(mFPIG),午餐后2h血糖(mFP2G)和晚餐后2h血糖(mFP3G)计算1d 4次血糖样本的标准差(SD),以及高和低血糖之差(△).观察两组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血糖波动小.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预混胰岛素更利于血糖的平稳,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波动影响更小,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李艳萍;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变化及再次手术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7年lO月颈椎前路融合术患者的资料,其中11例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所有患者均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减压并将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结果 经过17.5个月(6-38个月)的随访,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的内固定位置良好,颈椎椎间融合满意,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退变好发于融合后的上位节段可易出现退行性改变,临床上症状加重或复发需鉴别原融合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引起的主次原因,采取再次手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德胜;金群华;李亚平;陆志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时期封闭治疗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封闭治疗对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63例,根据发病距初次神经封闭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A组84例,发病≤6d行神经封闭治疗;B组79例.发病至神经封闭治疗6-26d.两组病人根据疱疹部位选择硬膜外、椎旁、神经干神经封闭治疗或皮下浸润,封闭液为神经妥乐平3.6NU、罗哌卡因50mg、维生素B120.5mg加生理盐水至15-20ml,以疼痛6点行为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B组92.4%(P<0.01).结论 早期行神经封闭治疗对预防老年人发生PHN疗效确切.

    作者:刘明舟;崔燕;马斌;贺晨霞;曹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白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张俊华;赵海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4例获随访2-4年,均存活.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舯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化疗.

    作者:李金平;郭卫东;吴立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排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胃癌的手术治疗趋向于个体化,不同分期的胃癌选择合理的术式依赖于准确的术前诊断.CT检查是术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于手术前对胃癌病变的侵犯范围、大小及程度进行较准确的估计,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1],对提高切除率,制定胃癌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多排螺旋CT诊断胃癌及术前分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郭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问卷、临床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较男性相比,发病前有诱发因素、发病年龄小、既往多于综合医院就诊、首诊距抑郁发作时间短于男性.临床症状女性以自杀行为、全身疲乏、失眠、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多见,男性以性欲减退、绝望感、疑病妄想较突出;女性SDS评分高于男性(P<0.01).结论 不同性别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徐学兵;蔡晖;李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官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治疗组采用速愈平治疗,对照组用治糜灵栓治疗.结果 Ⅰ、Ⅱ度宫颈糜烂治愈率治疗组为91.80%,对照组为62.30%;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为8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速愈平治疗Ⅰ、Ⅱ度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治靡灵栓.

    作者:王海燕;吴喜娟;石俐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成功妊娠2例

    我院于2008年5月开展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实施的2例患者获成功临床妊娠,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蓉;刘春莲;吴昕;赵君利;哈灵侠;景万红;杨海燕;姜银芝;徐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