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晓鑫;侯力华;马雅玲;付金东;何利东
目的 观察2-2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泪道探通术的疗效.方法 对年龄2-24月龄的86例93只眼新生儿泪囊炎患者行泪点扩张,用5-6号探针经上泪小管进行泪道探通术后观察疗效.结果 86例(93只眼)通过治疗,除1例(1只眼)中断治疗,其余85例(92只眼)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8.8%,其中1次探通64只眼,1次探通率达68.8%.结论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文章;张素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病程长短对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7例95眼,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两组,其中>10组(糖尿病病程长于10年)39例54眼,<10组(糖尿病病程短于10年)28例41眼,另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异系数检查.结果 三组比较,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10组、<10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在糖尿病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且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王心凤;张奇;马雅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清利活血汤联合别嘌醇对痛风的疗效.方法 清利活血汤(红藤、忍冬藤、防己、秦艽、薏苡仁、金钱草、桂枝、当归、地龙、牛膝、半夏、陈皮等)水煎服,同时服用别嘌醇治疗痛风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只用别嘌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方法可降低血尿酸缓解关节肿痛,治疗痛风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风梧;华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甘肃野生黄芩和宁夏种植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用RP-HPLC法对栽培种植黄芩和野生黄芩(甘肃黄芩)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野生黄芩(甘肃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低于宁夏种植黄芩.结论 种植黄芩的质量优于野生甘肃黄芩.
作者:周廷智;赵建军;马鹏生;杨天寿;张文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2010年4月-10月对10例2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此项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翠荣;贾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和地塞米松抑制兔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方法 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即MMC组,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双眼均行LASEK.MMC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在术中一次性应用0.02% MMC、生理盐水棉片湿敷术区60s,地塞米松组术后用0.1%的地塞米松眼液滴双眼3个月.术后早期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的愈合,1周、1、3个月观察Haze的形成情况,并行角膜光、电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查,扫描电镜检查MMC组角膜内皮细胞和晶状体.结果 术后三组间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MMC组和地塞米松组Haze明显轻于对照组,其中MMC组轻(P<0.05).光、电镜及PCNA示:术后不同时期MMC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均受抑制,纤维排列较整齐;而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前基质细胞增生活跃,纤维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多,尤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三组间均未发现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 MMC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细胞的增殖而减轻Haze,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防治角膜Haze的理想药物.
作者:马雅玲;李娜;侯力华;史琴;王玮玲;张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开展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效果评估分析,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并启用了包括传染病网络监测、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院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监测、甲型H1N1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监测、流感稍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等多渠道监测系统,对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监测系统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银川市共监测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988例,报告发病率为62.82/10万;死亡病例4例,报告死亡率为0.25/10万,病死率为0.40%.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敏感有效,有助于分析确定防控重点;银川市学校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疗机构诊疗发热病例监测系统对爆发疫情的及时发现效果好于网络直报;流感哨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系统可作为流感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结论 各监测系统效果明显,多种监测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为探索新出现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与防控,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
作者:雷静;张嫣平;王光俊;李萍;陈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6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非恶性病变占绝经后子宫出血的88.41%,其中增殖期宫内膜占20.29%,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占15.94%;恶性肿瘤占绝经后子宫出血的11.59%,主要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主要是良性疾病,但随着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作者:罗珂;张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对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进行个体化视网膜光凝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充分散瞳后,做眼底荧光造影或眼底彩照,选择68例中度NPDR运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把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标准化、数据化、图形化.结果 68例中度NPDR患者分为两组,A组存在微血管瘤且4个象限中的任何1个象限≤9个视网膜内出血点,B组不仅有微血管瘤且具有下列任何1项:①4个象限中任何1个象限中有10-19个视网膜出血点;②只有1个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依据糖尿病筛查检查系统A组为30例未进行糖尿病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38例中对12例进行了个体化的视网膜光凝治疗.结论 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测出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轻、中、重度的全身分级,为中度NPDR视网膜个体化光凝治疗提供重要理论技术支撑作用.
作者:杨荣;张西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眼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异物摘除或联合巩膜外冷凝、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C3F8或硅油填充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眼经玻璃体手术后,异物摘除共127眼,成功率99.22%.术前视力<0.05者120眼(93.75%),≥0.05者8眼(6.25%).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46眼(35.9%),≥0.05者82眼(64.1%),其中佳矫正视力1.0者8眼.伴视网膜脱离者26眼,术中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4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9.47%.结论 玻璃体手术可有效摘除眼内异物,异物摘除率高,术后视力绝大部分患者可提高,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作者:李勇;陈浩;盛迅伦;朱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治疗屈光不正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安全性及有效性[1],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
作者:贾沁;聂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术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双联组,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计数、5d内复合终点事件.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三联组明显下降(36.21%与45.74%比较,P<0.05),出血并发症比双联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5.3% vs 2.6%);5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三联组低于双联组(1.8% vs 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有助于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马志刚;宋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BS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BSL治疗10例(20只眼)近视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裸眼视力0.102±0.073,术后第1d 1.050±0.090,术后第1个月0.967±0.167,术后第3个月0.933±0.178,术后第6个月0.917±0.199,术后1年0.883±0.262,术后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厚度平均(482.417±11.180)μm,术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279.500±13.325)μm.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切削原位磨镶术对于角膜较薄的近视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娟;徐惠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各种泪道疾患置入泪道引流管的疗效.方法 探通泪道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硅胶管,由下鼻道捞出硅胶管并打结留置2个月.结果 49例中泪溢消失者41例,泪溢好转4,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3%.结论 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要注意掌握适应证.
作者:吕益荣;李蕊;袁宏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 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目的 基因已与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与已知目的 基因序列及载体序列相符,证实了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结论 重组质粒hSOD1cDNA- pGBKT7构建成功.
作者:马大伟;陈桂生;杜彦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宁夏某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宁夏某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70例,发病率为94.89/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全市8个乡镇和城区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东塔镇发病高,发病率为249.95/10万;夏秋季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其中6-8月份为高发月,占发病总数的82.59%;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病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7.7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3.70%.结论 宁夏某市手足口病主要以散发为主,夏季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农村散居及流动儿童防控措施.
作者:施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致盲性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从而视力下降甚至终身失明[1].如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得到持续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这就要求患者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认真遵从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加之受一些家庭或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出院后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致使疾病反复,导致视野损害加剧、视力严重下降,甚至终身失明.为了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率,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致盲率,我们对6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李霞;马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筛查标准及治疗模式.方法 对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 000g的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ROP发病率为17.6%,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不规范吸氧可能增加 ROP的发生.结论 低孕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作者:毕小军;张芳霞;徐伟刚;哈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肠道连续性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所以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肠瘘患者尤为重要.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我院普外科术后发生肠外瘘16 例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新华;路艳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钾(KOH)涂片镜检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了解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取5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标本,作KOH涂片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KOH涂片镜检法和真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8.62%(17/29)、52.94%(9/17),两者的真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份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3属3种真菌,其中镰刀菌属、暗色孢科真菌、酵母菌分别占35.29%、11.76%、5.88%.结论 KOH涂片镜检法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简单、有效方法,镰刀菌和暗色孢科真菌是宁夏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刘青霞;马欣泽;盛迅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