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疾患49例临床分析

吕益荣;李蕊;袁宏志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 泪道梗阻, 泪道引流管
摘要:目的 观察各种泪道疾患置入泪道引流管的疗效.方法 探通泪道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硅胶管,由下鼻道捞出硅胶管并打结留置2个月.结果 49例中泪溢消失者41例,泪溢好转4,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3%.结论 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要注意掌握适应证.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PDR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8例个体化视网膜光凝的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对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进行个体化视网膜光凝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充分散瞳后,做眼底荧光造影或眼底彩照,选择68例中度NPDR运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把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标准化、数据化、图形化.结果 68例中度NPDR患者分为两组,A组存在微血管瘤且4个象限中的任何1个象限≤9个视网膜内出血点,B组不仅有微血管瘤且具有下列任何1项:①4个象限中任何1个象限中有10-19个视网膜出血点;②只有1个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依据糖尿病筛查检查系统A组为30例未进行糖尿病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38例中对12例进行了个体化的视网膜光凝治疗.结论 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测出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轻、中、重度的全身分级,为中度NPDR视网膜个体化光凝治疗提供重要理论技术支撑作用.

    作者:杨荣;张西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葡萄膜炎232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葡萄膜炎的发病情况、病因及临床类型.方法 收集葡萄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2例葡萄膜炎患者中,前葡萄膜炎132例(56.8%),全葡萄膜炎51例(21.9%),后葡萄膜炎40例(17.2%),中间葡萄膜炎9例(3.87%).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共134例(57.7%),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34例(女4例,男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41例(女26例,男 15例),Behcet病16例(女 5 例,男 11 例),其他35例.不明原因者98例(42.3%).结论 在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葡萄膜炎中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病为常见的类型,其中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和Behcet 病多见于男性,而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多见于女性.

    作者:陈浩;李勇;盛迅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致盲性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从而视力下降甚至终身失明[1].如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得到持续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这就要求患者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认真遵从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加之受一些家庭或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出院后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致使疾病反复,导致视野损害加剧、视力严重下降,甚至终身失明.为了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率,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致盲率,我们对6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李霞;马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眼球钝挫伤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意义及眼前节损害的表现.方法 对眼球钝挫伤患者行UBM检查.结果 前房积血12眼(35.2%),睫状体脱离14眼(41.2%),房角后退6眼(17.6%),晶体半脱位8眼(23.5%),虹膜前黏2眼(5.9%).结论 UBM的应用为眼前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尤其对于钝挫伤的患者,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损害的漏诊和误诊,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顾青;潘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 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GBKT7-hSOD1cDNA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目的 基因已与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与已知目的 基因序列及载体序列相符,证实了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结论 重组质粒hSOD1cDNA- pGBKT7构建成功.

    作者:马大伟;陈桂生;杜彦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69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6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非恶性病变占绝经后子宫出血的88.41%,其中增殖期宫内膜占20.29%,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占15.94%;恶性肿瘤占绝经后子宫出血的11.59%,主要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主要是良性疾病,但随着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作者:罗珂;张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和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情况,随访时间1-28个月.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01±0.61)kPa(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2.497±0.141)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李静;齐向前;邹文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疾患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各种泪道疾患置入泪道引流管的疗效.方法 探通泪道后,分别由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硅胶管,由下鼻道捞出硅胶管并打结留置2个月.结果 49例中泪溢消失者41例,泪溢好转4,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3%.结论 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要注意掌握适应证.

    作者:吕益荣;李蕊;袁宏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ITI实心种植体系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ITI种植术后1-3年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126例缺牙患者根据口腔健康状况及种植数量分为两类,单颗健康状况良好的30例行非覆盖式种植;96例多牙位,同期植入行埋入式种植.术后3-9个月行口腔义齿修复,随访观察1-3年.结果 126例260颗ITI种植牙中,成功完成种植修复123例257颗牙,修复效果良好.结论 ITI种植修复是一种临床操作方便、修复后实用性较强的修复缺失牙的方法.

    作者:高军;王朝俭;赵德福;霍永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干眼症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分为治疗组45例,在眼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眼科常规治疗.两组均为10d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73.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是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尹海荣;张鑫;邓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膜印迹细胞形态变化与LASIK术后干眼的关系

    目的 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患者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的意义.方法 研究接受LASIK手术25位患者50只眼,采用球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联合PAS染色,观察术前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结膜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术后7例患者14只眼表现为干眼组(CDEG).观察5个高倍视野的杯状细胞数量,CDEG组6.07±2.12,明显减少,无干眼组(NDEG)103.83±9.51,P<0.01.CDEG组鳞状化生分级平均秩次31.64明显高于NDEG组的平均秩次23.11,P<0.05.结论 IC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及鳞状化生与LASIK术后干眼有关.

    作者:哈文静;徐惠芳;邹文青;贾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析及监测系统效果评估

    目的 开展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效果评估分析,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并启用了包括传染病网络监测、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院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监测、甲型H1N1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监测、流感稍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等多渠道监测系统,对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监测系统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银川市共监测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988例,报告发病率为62.82/10万;死亡病例4例,报告死亡率为0.25/10万,病死率为0.40%.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敏感有效,有助于分析确定防控重点;银川市学校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疗机构诊疗发热病例监测系统对爆发疫情的及时发现效果好于网络直报;流感哨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系统可作为流感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结论 各监测系统效果明显,多种监测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为探索新出现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与防控,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

    作者:雷静;张嫣平;王光俊;李萍;陈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73 例 (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 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 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作者:邹刚;邹文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巩膜静脉烙闭合并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目的 建立稳定持久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为青光眼的各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10只,单纯烙闭右眼3支上巩膜静脉;手术加药物组10只,烙闭右眼3支上巩膜静脉合并烙闭处结膜下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两组左眼均为对照眼.两组于术后分别测术后即刻、术后1h、1d、1、2、4、8周的眼压,并观察两组眼术后局部表现.结果 单纯手术组于即刻、术后1h、1d、1、2周眼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眼压(9.85±1.06)mmHg,8周(9.31±0.85)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加药物组于术后即刻、术后1h、1d、1、2、4、8周的眼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烙闭上巩膜静脉合并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方法制作的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操作简单,高眼压维持时间较长,成模率高,为较理想的慢性高眼压模型.

    作者:付金京;马雅玲;何立东;强小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夏种植黄芩与野生甘肃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甘肃野生黄芩和宁夏种植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用RP-HPLC法对栽培种植黄芩和野生黄芩(甘肃黄芩)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野生黄芩(甘肃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低于宁夏种植黄芩.结论 种植黄芩的质量优于野生甘肃黄芩.

    作者:周廷智;赵建军;马鹏生;杨天寿;张文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肠道连续性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所以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肠瘘患者尤为重要.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我院普外科术后发生肠外瘘16 例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新华;路艳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128眼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眼眼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异物摘除或联合巩膜外冷凝、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C3F8或硅油填充术,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眼经玻璃体手术后,异物摘除共127眼,成功率99.22%.术前视力<0.05者120眼(93.75%),≥0.05者8眼(6.25%).术后1个月视力<0.05者46眼(35.9%),≥0.05者82眼(64.1%),其中佳矫正视力1.0者8眼.伴视网膜脱离者26眼,术中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远期(≥0.5年)发现有4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9.47%.结论 玻璃体手术可有效摘除眼内异物,异物摘除率高,术后视力绝大部分患者可提高,并可及时处理伴随的并发症.

    作者:李勇;陈浩;盛迅伦;朱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清利活血汤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利活血汤联合别嘌醇对痛风的疗效.方法 清利活血汤(红藤、忍冬藤、防己、秦艽、薏苡仁、金钱草、桂枝、当归、地龙、牛膝、半夏、陈皮等)水煎服,同时服用别嘌醇治疗痛风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只用别嘌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方法可降低血尿酸缓解关节肿痛,治疗痛风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风梧;华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2010年4月-10月对10例2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此项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翠荣;贾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治疗屈光不正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安全性及有效性[1],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至关重要.

    作者:贾沁;聂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