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李秀忠;张锦;郑西卫
目的 评价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择基础疾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126例慢性肺心病伴右心功能不全、浮肿程度达中、重度的患者,接受并能很好配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者设为治疗组,共68例;同期住院的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浮肿程度达中、重度、无法或不愿使用呼吸机治疗者5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连续经口鼻BiPAP呼吸机治疗,每天至少12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利尿及强心治疗;治疗组有18例好转后购买BiPAP机器回家继续使用,44例出院后未继续接受呼吸机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控制性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治疗.结果 治疗组68例,10d内水肿完全消退或明显减轻54例,有效率79.41%;对照组58例,10d内水肿完全消退者无明显减轻者19例,有效率3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96,P<0.05).治疗组2例因病情恶化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例病情加重,放弃机械通气,死亡;18例病情稳定后购买BiPAP呼吸机家庭使用者,随访1年内有2例浮肿加重(11.11%),余44例家庭未使用BiPAP呼吸机,随访1年内,27例患者有多次出现右心衰浮肿加重(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83,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长期使用,可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霞;谭海;侯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据透析龄分成四组:A组(透析龄≤3个月)49例;B组(3个月<透析龄≤12个月)38例;C组(12个月<透析龄≤24个月)35例;D组(透析龄>24个月)3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7%、27.1%;A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B、D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D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焦虑、抑郁与透析龄呈负相关(r=-0.193,P=0.015;r=-0.235,P=0.003),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r=0.75,P=0.000);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多个维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患者体力状况、体力作用、疼痛、情感与精神状态、情感作用、社会功能、精力状况此7个维度的评分与透析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高,普遍存在生活质量差.但随着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增加,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透析龄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尤云;陈孟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 对诊治的38例患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8例中均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对激素敏感.有2例摘取淋巴结后体温正常,考虑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有关.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过程的自限性淋巴结疾病,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抗生素治疗对本病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张鹏;李秀忠;张锦;郑西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达英-35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 选择患者87例,PCOS肥胖者和PCOS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或高胰岛素血症者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无肥胖者、不合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或高胰岛素血症者单用达英-35治疗,用药3个周期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性激素、瘦素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痤疮、肥胖及多毛明显改善,血LH、T明显下降(P<0.01),瘦素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达英-35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早期纠正内分泌紊乱,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王景;罗艳;胡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近年来银川地区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6月银川地区高校学生献血人数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31158人,占献血总人数的24.41%,由2005年的17.16%增加到2010年的27.10 %.血液检测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为0.94%,明显低于普通人群检测的阳性率3.78%(P<0.05).结论 银川地区大学生自愿无偿献血者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属于低危安全献血群体,应大力加强高校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在高校学生中建立稳定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银川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艳丽;张伟;张金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73例口服药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分成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组和预混胰岛素(NPH)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24周时完成糖尿病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在12、24周时病人生活质量均较前改善,在治疗依从性和总体满意度方面,甘精胰岛素组比预混胰岛素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改善口服药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作者:李艳萍;李红梅;田文真;杜婧;赵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兔前肢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 制备同种异体PRP后,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动物两侧桡骨制作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异体PRP组:术中在骨折端放置异体PRP;注射用骨肽组:术后肌注0.2ml/ kg注射用骨肽;对照组:术后肌注0.2 ml/kg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2、4、6、8周处死动物,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异体PRP组动物骨膜反应出现时间早于其他组,骨痂形成的面积也大;术后6周骨折完全愈合.结论 异体PRP有促进兔早期骨折修复的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郭舟桐;宋建生;陈建茂;李立新;王燮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护理时机.方法 将60例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翻身、叩背等物理治疗后立即吸痰,实验组行翻身、叩背等物理治疗后保持侧卧位8-10min后吸痰.结果 两组吸痰效果和吸痰间隔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翻身、叩背等物理治疗后,保持侧卧位8-10min后吸痰,能明显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提高患者对吸痰的耐受性,达到佳吸痰效果.
作者:朱静;朱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全麻术后早期是各种并发症的高发期,据报道,手术后有一半以上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患者术后被送进麻醉恢复室,这段时间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观察不仔细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作者:朱虹;李永菊;郎淑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IPB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随访3个月-9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IPB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TURBT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作者:王凤清;李培军;李飞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15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15例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特点.结果 15例患儿年龄均小于3岁,小年龄8个月,其中男9例,女6例;秋冬季发病11例,惊厥全部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血生化、脑脊液、头颅CT或MRI、脑电图检查正常,未予抗癫痫治疗.出院6个月后随访12例无惊厥发生,生长发育正常,失访3例.结论 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为一良性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作者:刘芳;卫雪利;刘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和临床特征等,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98.4%)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例(1.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19例(30.6%)无基础心脏病变,43例(69.4%)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发热为IE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41例(66.1%),43例(69.4%)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多见,其次为二尖瓣.有19例(47.5%)细菌培养阳性,其中9例(47.4%)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IE病死率的关键,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徐艳萍;刘俊英;刘蕊;纳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另选30例非CHD者作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31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8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22例),均于入院时测定血清中BNP、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血浆BNP、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 0.05),UAP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0.05),SAP 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三支病变组较单支、双支病变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CHD患者的血浆BNP、hsCRP水平不同,提示上述指标对CH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分析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血清BNP水平水平的增高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的程度可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且BNP是较CRP更敏感的指标.
作者:程华;胡志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13例小儿癔症患儿的诊治探讨病态记忆表象与癔症的发作及治疗的关系.方法 以近5年来在门诊就诊的13例小儿癔症患儿为诊治对象,观察诊治结果.结果 13例小儿癔症患儿经门诊1次治疗后,2例瘫痪患儿当场恢复正常运动;3例幻视患儿当场消除因幻视产生的恐惧感,8例伴有不同类型运动反应者在就诊后1-2周症状由缓解过渡至消失.结论 病态记忆表象与小儿癔症的发作有直接关系,采用相似或相反性质的记忆表象替代病态记忆表象,及通过有意识的行为直接控制运动终板的方法,为治疗小儿癔症发作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建国;张秋丽;戴秀英;王洪波;杨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T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曲张静脉闭合满意,3例局部复发,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瘘、肺动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作者:徐强;苏刚;吴江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非常普遍,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CKD患者的骨及矿物质代谢紊乱可能通过血管钙化的机制导致心血管疾病,而血管钙化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也是血管钙化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就CKD患者血管钙化、临床表现以及CKD患者血管钙化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冯菁;张兴凯;赵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首次确诊为AMI的患者30例,且住院期间均行急诊PCI术,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QTVI技术测定各室壁二尖瓣环、基底段及中段3个位点在纵轴上的运动速度峰值(Sa),术后1、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同时测量30例正常人相同室壁节段的相同参数作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术前各室壁均有明显减低(P<0.05);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较,前间隔中段、前壁中段、下壁基底段及中段Sa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较,除了侧壁中段Sa未见提高,其余室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除侧壁中段、前间壁中段、正后壁的基底段和中段未见提高,其余室壁Sa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术后3个月时,后间隔中段、正后壁中段、下壁二尖瓣环及中段、前间隔的基底段和中段以及前壁S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仍较低(P<0.05).结论 QTVI作为一项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技术,是评价PCI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3个月时,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得到恢复.
作者:刘俊英;纳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宁夏回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10例回族和308例汉族人群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宁夏回、汉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宁夏回、汉族群体合并,然后按性别分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宁夏群体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多态性位点在宁夏回、汉族人群中分布无明显的差异.
作者:詹福寿;李霞;万艳;张静;霍正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吞咽训练组(训练组)、针刺治疗组(针刺组)、综合治疗组(综合组),训练组只接受吞咽训练,针刺组只接受针刺治疗,综合组在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吞咽训练.结果 综合组有效26例,有效率100.00;针刺组有效20例,有效率76.92%;训练组有效19例,有效率73.07%.综合组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和训练组(P<0.05).结论 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极大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
作者:田艳玲;常湘涛;肖艳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硝酸甘油组,苦参碱2.5、5、10mg/kg剂量组.应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静脉注射苦参碱2.5、5、10mg/kg,可减小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区重量和梗死百分率(P<0.05或P<0.01),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肌原纤维、闰盘等细胞器的损伤.结论 静脉注射苦参碱可通过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参与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聂黎虹;周永忠;丁娟;彭涛;周旭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