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奇;高焕民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1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同期收治的31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采用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在伤椎Cobb角的矫正度及伤椎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日以及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患者骨折椎体平均随访(15±4.8)个月均愈合,无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的发生,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作者:虎猛;姚刚;顾月龙;李赢;张国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变化.方法 选取具有正常前房深度、宽房角结构和浅前房、窄房角结构的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只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1、3个月行眼压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后2周、1、3个月,2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浅前房深度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明显;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眼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眼压,可预防青光眼的发生,并可作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邢爽;王玮玲;李娜;马雅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患儿,女,因呼吸促20 min入院.第1胎第1产,胎龄36+5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 550 g.生后Apgar评分9分,羊水、胎盘及脐带无异常.查体见精神反应弱,皮色欠红润,呼吸急促,三凹征阴性,无呻吟,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腹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全身未见出血斑点.查胸片示新生儿湿肺,12 h呼吸促缓解,22 h患儿出现全身散在皮肤出血点,以背部及腹部为著.血常规:WBC 19.9×109/L,Hb 150 g /L,PLT 37×109/L;CRP 49 mg/L.血生化:ALT 60 U /L,AST 132 U /L,白蛋白31.5 g/L,TBil 54.97 mmol/L.予头孢他啶抗炎治疗,人免疫球蛋白升血小板治疗.查TORCH示风疹病毒IgM>400 AU/ml(阳性).追问病史其母孕3个月时曾出现一过性皮疹及发热,未就诊.家属拒绝脑脊液检查.生后5 d复查CRP 4 mg/L,7 d复查血常规回报WBC5.09×109/L,Hb 155 g/L,PLT 113×109/L.查头颅B超示脑室旁白质轻度增强.生后4 d出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示房间隔缺损3.88 mm(继发孔型-中央孔型),动脉导管未闭.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终诊断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生后11 d出院.1个月后复查,头颅CT示双侧脑白质可见斑片状密度减低,体重增长欠佳.
作者:赵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狭窄病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30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病变并同时行颈部CDUS、CTA及DSA检查的患者,观察CDUS、CTA两者联合检查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及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DUS联合CTA与之比较,灵敏度为89.62%,特异度为51.61%,准确度为69.13%,漏诊率为10.38%,误诊率为48.39%,阳性预测值为61.29%,阴性预测值为85.33%(χ2=44.219,P<0.01,K=0.399).CDUS与CTA比较K=0.467,χ2=50.231,P<0.01.结论 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时,CDUS联合CTA与DSA比较,一致性不理想,两者联合可广泛用于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早期筛查,但不能替代DSA检查.
作者:崔青;赵立华;王振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隐匿性静脉脑梗死的临床应用及磁敏感成像MRI技术特点.方法 应用SWI扫描技术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临床确诊的脑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两者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联合常规序列和SWI共发现出血性静脉脑梗死病灶71个,其中SWI检出病灶53个,敏感度为75%,在磁敏感图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且不规则形低信号影,边界清晰.常规MRI及FLAIR检出病灶18个,敏感度为25%,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大小不等点片状高或稍高信号影,SWI对于隐匿性静脉脑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颅脑MRI检查中对于隐匿性静脉脑出血病灶的显示,SWI比常规序列敏感,具有常规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临床提供了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宁福;海录;彭嘉丽;潘自兵;刘小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使用降眼压药物对角膜后表面前凸的作用.方法 收集眼科行LASIK手术38例(76眼),分为实验组(加用2%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和对照组,分别对2组术前、术后1 周、1、3、6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后表面前凸量Diff值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38例(76眼)完成数据检测,实验组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较术前高(P<0.05),且各时间段实验组Diff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盐酸卡替洛尔点眼可降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前凸量,增加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曲率的稳定性.
作者:樊芯;李娜;马雅玲;梅惠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08年中国第三次死亡原因回顾性抽样调查[1]显示,卒中已经超过癌症和心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众所周知,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卒中(18~44岁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3].毕齐[4]等通过对2359例青年卒中调查发现,国内≤45岁的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9.77%.另有研究[2]表明,我国35~45岁人群卒中年发病率男性为18/10万~142/10万,女性为23/10万~95/10万.同处亚洲的日本人调查[5]显示,35~44岁青年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70/10万.欧洲3个地区的注册研究报道[6]称,45岁以下青年卒中的年发病率为仅7/10万~15/10万.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不但是脑卒中的高发区,同样是青年卒中的高发区.进一步调查[7]显示,青年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40~45岁这一人群的特殊年龄段(62.4%).
作者:邹德奇;高焕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无糖及含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对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36例糖尿病肾病规律血透患者分为2组,分别应用无糖和含糖透析液(葡萄糖浓度5.5 mmol/L)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压和血糖,并对比患者使用两种不同透析液透析后的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使用无糖透析液治疗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和低血糖分别为和11.7%和16.5%;使用含糖透析液治疗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和低血糖明显下降,分别为5.6%和1.49%(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等生化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使用含糖透析液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患者透时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发生,且对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建忠;李兴国;梁海英;马彩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斜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就诊于宁夏眼科医院的先天性斜肌功能障碍的门诊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视力、验光、头位、眼位、Bielschowsky歪头试验、眼底照相和双眼视功能检查,通过全面的临床资料分析,确定诊断.结果 25例先天性斜肌功能障碍病例中内转时上斜视20例,内转时下斜视3例,上斜肌腱鞘综合征2例.内转时上斜视病例中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8例,占90.0%;先天性滑车神经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2例.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伴斜视10例,占55.6%.其中V型外斜视6例,V型内斜视4例.不伴有水平斜视的8例中有4例下斜肌功能亢进失代偿,出现复视,误诊为后天性滑车神经麻痹.内转时下斜视3例,其中先天性下斜肌麻痹,继发上斜肌功能亢进(内斜A征)2例,原发性上斜肌功能亢进(外斜A征)1例.上斜肌腱鞘综合征2例,均表现Y征.结论 先天性斜肌功能障碍常与水平斜视同时存在.先天性斜肌功能障碍病例中,以原发性上斜肌功能过强常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内转眼表现为上斜视,无先天性滑车神经麻痹的体征.原发性上斜肌功能过强失代偿时,容易误诊为后天性滑车神经麻痹.
作者:盛迅伦;雷洁琼;马鸿娟;任英华;张金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留取入院24 h内86例诊断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6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28例和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对照组)的脑脊液,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CRP含量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中NSE及IFN-γ含量.结果 ①CRP含量化脑和结脑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化脑组与结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观察组的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脑组与化脑组和结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脑组与化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FN-γ含量结脑组和病脑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含量结脑组和病脑组与化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化脑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与病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测定脑脊液CRP、NSE及IFN-γ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且NSE有助于脑损害程度的判定.
作者:刘春虹;杜彦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贫血及早产儿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57例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出生后第8 d即给rHuEP0 250 U/kg,隔日1次,共4周.并于纠正胎龄40周时做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脑电图(EEG)、自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及颅脑磁共振扫描(MRI)检查.结果 2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在治疗初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后Hb及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输血例数及多次输血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少(P<0.01).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得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EEG、AABR及颅脑MRI异常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早期应用rHuEP0不仅可防治或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并可减少早产儿脑病的发生.
作者:陈均龙;卢庆晖;阳红华;张志刚;夏晓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D互补组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通过PCR-RFLP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方法,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XPD Lys751Gln(rs13181)与XPDAsp312Asn(rs1799793)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特征.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XPDAsp312Asn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明显不同,GA基因型会增加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风险(OR=4.510;95% CI:3.111~6.538,P<0.01).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年龄相关白内障的风险增高(OR=2.978;95% CI:2.172~4.084,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XPD Lys751Gln位点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PDAsp312Asn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有一定的关联性;XPD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无关联性.
作者:徐惠芳;张钏;彭亮;郭梦境;裴利国;霍正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在行规律腹膜透析死亡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非医学因素对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透析龄进行分组,透析龄<24个月为A组,>24个月为B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原发病、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操作者及操作者文化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操作者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家庭收入、依从性及就诊频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而自费比例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 经济状况和依从性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艳;张红霞;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膜炎仍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造成患者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率增加[1]。我中心腹透护士通过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大大地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12个透析月内腹膜炎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霞;肖东星;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TEG检测,其中进展性脑梗死69例.同时检测100例健康对照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TEG各值的特点.结果 脑梗死患者较对照组表现为R值、K值减小,MA值、a角增大,CI延长,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更加明显,与非进展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凝倾向.结论 临床检测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病情转归的预测,高凝状态提示可能为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陈正强;韩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肾活检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肾脏疾病住院行肾活检的患者843例,分析本地区肾脏病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结果 入选患者中汉族698例,回族143例,满族2例;平均年龄36.0±13.5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9.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8.5%,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占0.6%,遗传性肾病占2.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所占比例高(5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所占比例高(46.2%).回族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显著低于汉族患者(P<0.01),且回族患者以男性占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青壮年组所占比例均为高,少年组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比例.性别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夏肾活检病理类型仍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常见,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青壮年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高发人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少年所占的比例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比例高.回族患者肾活检时的年龄低于汉族患者,且以男性占优.
作者:吴丽华;俞敏;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SU)出血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及与原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SU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老年患者为主,出血性卒中较缺血性卒中易发病且与卒中严重程度、病变部位、病灶容积有关.频繁呕吐、低热、贫血对早期诊断有提示意义,对急危重症SU出血及时处理可改善卒中的预后.结论 急性脑卒中合并SU出血是急危重症之一,死亡率高,及时诊治有望改善预后.
作者:王自成;程爱佳;杨蜀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过程中应用阴道彩色超声实时动态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动脉PI与RI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阴道彩色超声对7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3个月经周期以上卵泡发育和排卵监测,按期指导临床应用中药养精种玉汤治疗,辅以口服西药枸橼酸氯米芬、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观察其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动脉PI、RI值及受孕情况.然后将受孕组与未受孕组按组划分,将统计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经临床治疗6个月经周期以上,72例患者中已妊娠25例,尚未妊娠47例;受孕组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优于未受孕组,受孕组排卵期卵泡大小(21.6±2.5)mm,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达(13.40±0.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孕组卵巢,血流到排卵期越来越丰富,PI、RI值越来越低,到排卵时PI为(0.65±0.06)mm、RI为(0.56±0.05)mm,明显优于未受孕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结合阴道彩色超声监测,可有效指导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准确把握受孕时机,对提高受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潘慧琴;杜凤香;王淑斌;冯亚红;李维军;李迎辉;崔聚红;党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瞳孔状态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3例(30眼),经巩膜隧道切口采用钝性分离等方法 扩大瞳孔、环形撕囊,行双手原位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视力≥0.3者24眼占80.0%,所有患者术后瞳孔均恢复圆形或近圆形,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基质层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后囊破裂等.结论 合理选择瞳孔扩张技术,娴熟地手术技巧可使小瞳孔状态下的白内障患者于术后恢复生理性圆形瞳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庞麟;李娜;马雅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病理性近视(PM)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71例(82眼)的CNV患者行维替泊芬PDT治疗,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CNV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结果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39例(46眼),病理性近视11例(13眼),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21例(23眼).各组治疗6个月后佳矫正视力稳定和提高的患者各组分别为89.1%,92.3%和91.3%;CNV渗漏停止或减少者各组分别为58.7%,61.5%和73.9%;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减轻者在6个月各组分别为90.5%,79.4%和88.1%;平均次数分别为1.15,1.09和1.04.结论 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可有效地改善或稳定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和特发性CNV患者的视力,控制病变进展,6个月随访结果 安全有效.
作者:哈少平;王利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