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莹;徐仙;徐云秀;贾邵彤;武利芳
目的 了解吴忠市利通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在监测点乡镇对7~60岁与牧畜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以及学生、医务人员和家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结果 2009-2012年共对4 179人份血清进行监测,阳性率6.22%(260/4179);各年阳性率不同,其中2012年阳性率高,占10.94%(166/1 518);职业以从事畜牧交易人员检出率高,占14.44%(13/90).病原学培养总出菌率为36.73% (18/49),其中羊3型所占比例高,占61.11%(11/18).结论 利通区布鲁氏菌病人间疫情持续上升,病牛、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应加强监测、检疫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意识.
作者:李志萍;徐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雾化吸入与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33例AECOPD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甲泼尼龙组(B组)、布地奈德雾化组(C组),其中B组予甲泼尼龙针静脉推注,40 mg·d-1,1次·d-1;C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2 mg·次-1,3次·d-1,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d,A组、B组、C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o)分别是(52.35±4.25)%、(63.21±4.08)%、(62.44±5.43)%;动脉氧分压(PaO2)分别是(61.14 ±5.20) mmHg、(69.90±5.69) mmHg、(67.62±8.65)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52.79±4.05) mmHg、(45.71±4.26) mmHg、(46.98±5.17) mmHg;呼吸困难评分分别为(2.58±0.47)分、(1.84±0.53)分、(1.89±0.42)分.治疗后3组患者FEV1.0、PaO2、PaCO2及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组与布地奈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ECOPD治疗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6 mg· d-1与静脉使用甲泼尼松龙40 mg·d-有相同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慎临;陈更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儿童卡他莫拉菌(MC)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儿科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094例住院患儿呼吸道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送检的1 094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共检出MC 127株,检出率为11.6%,其中MC≤(+)(仅在一区生长且不占优势)57株,MC≥(++),在二区及以上生长且为优势菌)70株;咽拭子分离63株,痰液分离64株,MC≤(+)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26株.MC产β-内酰胺酶85.71%,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5.71%,四环素耐药率10.8%,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二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都有良好的敏感性.结论 MC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其高产酶特点使青霉素类药物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优先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二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其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引起重视,并加强MC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袁少伟;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明确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文献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原发于腹膜后3例、肾上腺4例、纵隔及盆腔各1例,1例确诊为NB淋巴结转移但临床未发现原发瘤灶.肿瘤类圆形或分叶状,大部分包膜完整.病理学亚型:分化型6例,低分化型2例,未分化型2例.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NSE、CgA、SYN)大部分阳性,S-100、CD99灶状阳性,MyoD1、LCA、CK-P均阴性.结论 NB是起源于神经嵴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见,好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HE染色与多种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难以鉴别,需常规加做免疫组化染色鉴别诊断.
作者:田海萍;杨永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破伤风抗毒素(TAT)在外伤患者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临床上当遇到酒后外伤这类患者,在做过敏试验时假阳性率很高,已经被临床广泛认识,但缺乏有效解决方法.本研究对饮酒外伤患者不同时间段体内酒精浓度含量与皮试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在适宜的时间点进行皮试以防假阳性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东红;马磊;岳晓玲;段惠玲;丁军;保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宁夏2002和201 1年农村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变化.方法 按照全国寄生虫调查方案,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对比分析2002和2011年2次对宁夏永宁县等7个县区的儿童蛲虫感染调查.结果 2011年儿童蛲虫感染率2.89%,与2002年儿童蛲虫感染率6.65%相比下降较明显(x2=64.16,P<0.05);2002年感染率高的3个县分别为彭阳县(9.23%)、海原县(9.18%)和盐池县(7.76%).2011年,感染率高的3个县分别为海原县(5.52%)、彭阳县(4.07%)和盐池县(2.99%);2次调查结果显示,4~8岁儿童蛲虫感染率高,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蛲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
作者:付益仁;吴向林;冯运灵;马荣;马学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三乙酰乌头碱(AAC)的镇痛作用及镇痛机制.方法 通过醋酸扭体实验观察AAC的镇痛作用及盐酸吗啡(Mor)和氯胺酮注射液(KET)阈下镇痛剂量对AAC镇痛作用的影响,明确AAC的镇痛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AAC(0.06、0.03 mg·kg-1)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阈下剂量AAC分别与阈下剂量Mor和KET合用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AAC与Mor或KET有协同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MDA受体或内源性阿片肽有关.
作者:姚婉霞;陈夏平;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40例危重患者,依据入室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①低评分组,APACHEⅡ评分<10分,95例;②中评分组,APACHEⅡ评分10~20分,95例;③高评分组,APACHE Ⅱ评分≥20分,50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和葡萄糖脱氢酶法(GDH法)检测患者入室即时血糖值,并以实验室己糖激酶法(HK法)检测值为标准对照,对不同评分组间即时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一致性进行评价及误差分析.结果 ①Clarke误差表格分析显示伴随APACHEⅡ评分的升高,患者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值的准确性呈下降趋势.②Bland-Altman分析显示伴随APACHEⅡ评分的升高,患者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值与标准对照值间的一致性呈降低趋势.③误差分析显示伴随APACHEⅡ评分的升高,患者入室即时血糖检测值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呈增大趋势.结论 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入室即时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即APACHE Ⅱ评分越高,即时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可能越低,误差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杨绍兵;冯涛;杨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76例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分析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的超声特征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76例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68例为良性病变,2例为交界性,6例为恶性.良性病变主要以瘤样病变(37/68)与卵巢良性肿瘤(29/68)为主,交界性及恶性组以上皮性肿瘤(4/8)及生殖细胞为主(3/8);良性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5% (50/68),其中良性生殖细胞肿瘤诊断率高为81.3%(13/16),瘤样病变超声诊断率为75.7%(37/28);交界性及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62.3% (5/8),恶性及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超声诊断率为75.0% (3/4),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为66.7%(2/3);良性病变组的包块回声类型、病变大小、CDFI显示率及血流参数与交界性及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青春期女性附件包块良、恶性诊断有可靠的价值.
作者:王海燕;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实验室的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IQ2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尿常规的复检规则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使用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IQ200尿沉渣分析仪及尿沉渣显微镜镜检对3 068份尿液标本进行联合检测,通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并验证适合实验室仪器使用的尿常规复检规则,为尿分析仪在临床尿液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 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0.06%,假阴性率1.07%,灵敏度91.04%,特异性99.90%,复检率27.08%.结论 实验室制定并经过验证的尿常规复检规则,使用后可以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下节省人力和时间.
作者:王银锋;李锋;李想;吕娟;李霞;王玉华;魏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填充髂后上棘取骨区的止血效果.方法 对14例使用PMMA填塞髂后上棘取骨区与64例髂后上棘取骨后使用骨蜡封闭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引流量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拔管时间.结果 PMMA填塞与骨蜡封闭比较,引流量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两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5、7d疼痛评分PMMA组较骨蜡封闭组均显著下降(P<0.05).PMMA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较骨蜡封闭的37.5%低(P<0.05).结论 使用PMMA填充取骨区骨缺损能有效减少术后渗出,减轻术后疼痛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在临床髂后上棘取骨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杨子洋;喻胜鹏;谢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SBI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合并SBI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头颅CT特点及血脂、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症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P>0.05);观察组脑梗死灶数目3个及以上的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蛋白、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无症状脑梗死症状轻,预防老年糖尿病无症状脑梗死发生有一定意义.
作者:吕秀芹;李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技术评价(TA)一词由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66年首次提出,美国国会在1972年通过了“技术评价法”,同时在国会内设立了技术评价局.此后,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国分别建立了相类似的政府机构,专门负责技术评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1].
作者:滕雍辉;张沙沙;张佐;曲爱丽;李佳琦;李华;刘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干预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0年12月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140例为非干预组,2012年12月出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148例为干预组,比较2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41.6%(P<0.05),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提高了30.5%(P<0.05);初次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33%(P<0.05),术后用药时间≤48 h的比例提高了25.4%(P<0.05);干预前后2组均无一例术后感染.结论 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作者:王小萍;佟巍巍;孙维红;党宏万;文友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邮票植皮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小腿溃疡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下肢静脉曲张伴小腿溃疡病例采取小邮票植皮法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随访3 ~12个月,小腿溃疡无复发,植皮均成活好.结论 小邮票植皮法应该被考虑作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所致小腿溃疡的适宜方法之一.
作者:李全成;苏少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探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异烟肼的剂量选择,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测定血浆中异烟肼药物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 替硝唑作内标,经与香草醛衍生化反应后进样.用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以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比为39∶6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0 nm,20μl进样.结果 异烟肼血药浓度在0.1~16μg·mL-1(r =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15%,提取回收率60.63~66.9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满足异烟肼血药浓度测定,可应用于临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药浓度的检测及药代动力学分析.
作者:刘西银;刘榕;何学仙;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茵陈术附汤加味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辨证属阴黄症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采用西医复方甘草酸苷保肝、胸腺肽增加免疫力、血浆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口服茵陈术附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8周胆红素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上升(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较低于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茵陈术附汤加味方治疗慢性重症肝炎阴黄症者效果较好.
作者:轩杰;王砾;唐江燕;潘义敏;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布情况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8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对其中357例患者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证实其患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结果 806例患者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Hp检测,无感染者40.57%,感染者59.43%,感染者中Ⅰ型占7.32%;357例进行胃镜检查,Ⅰ型Hp感染者主要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7.8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29%)、胃癌(12.50%),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中间型、其它型Hp感染者,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溃疡占51.52%,与其它胃十二指肠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感染分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情况有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Hp感染者是否需根除Hp治疗.
作者:孟祥坤;冯丽丹;苗雨;翟惠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水化对防治造影剂肾病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12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输液及水化治疗,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造影前及造影后的血清肌酐、尿微量蛋白的差异,观察2组造影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蛋白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造影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化治疗对造影剂所致的肾功能损害有减轻及预防作用.
作者:马晓虎;赵学霞;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和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观察哮喘儿童经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发作次数及肺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3~10岁健康儿童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各100例,哮喘儿童在3、6、9、12月份的缓解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健康儿童也在同期各采集1次静脉血测定25-OHD,比较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和健康儿童25-OHD的水平;另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2组各50例,干预组在哮喘GINA方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 800 IU·d-1辅助治疗6个月,监测2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25-OHD的水平和全年哮喘发作次数及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4个月缓解期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同期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患儿的25-OH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均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补充维生素D3治疗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维生素D3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黎;田雪燕;高苏育;王晓丽;张悦;柏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